付費限定

荷蘭的道路層級,如何形塑合宜的交通環境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前言

暨上篇關於花蓮省道的車禍事件探討道路等級,白話文就是“在什麼樣的地方該出現什麼樣的道路”的這件事情,其實身在台灣的我們,可以很容易的想像,烏石港衝浪回來,會想在具有大量穿越性車流的台二線路邊找停車位,下車排隊排阿宗芋冰城的畫面;苗栗大埔徵收事件的住宅,是緊鄰著無人行道的四線道與支道夾角轉彎處。
經過和中段7歲小孩車禍身亡的事件,事後也將這段道路改為雙線道,並且將速限從原本的60km/h降為50km/h。以方向來說,其實就是在做速度管理及道路瘦身這件事,以讓經過的車流能夠直覺性的放慢。然而,我相信在做這個變動的過程,勢必經過一定的掙扎,畢竟處處拓寬成四線道往往是地方首長的政績之一,除了台北市之外,從來沒看過縮減車道的政策(也許有,只是我沒關注到)。
2018 vs 2022
不管是遊憩、吃飯、排隊、走路,我們的習慣就是開著車或騎著機車,騎到大馬路邊臨時停車,下車排隊去找我們要的東西。這走路的過程,需要隨時注意旁邊高速行駛的車輛,正所謂馬路如虎口。
然而,這些畫面,對於荷蘭人來說,是多麽的弔詭及陌生的一件事情。馬路的層級區分清楚,設計成對的模樣,未必是虎口。
在荷蘭,住宅區內的道路,均為所謂交通寧靜區(Traffic Calming Zone),這是從 1983 年 4 月 1 日起,在建成區(Built-up Area)引入最高 30km/h的區域下產生的制度,針對此制度在HANDBOEK 30 km/h Maatregelen這手冊中有進行說明與規劃。言而總之,這是一個你敢隨口說想要推嬰兒車出門散步、讓小學生自由在外互動的環境。
荷蘭住宅區
但如果沒有將都市的道路層級劃分清楚,討論交通寧靜區也是徒勞,會產生許多矛盾與疑問,因此我想先由大到小來討論,先從道路層級劃分開始說明。

道路分類

荷蘭的道路體系的層級架構非常明顯,各規範不同的架構邏輯。其中荷蘭的特色是將道路分為區域與功能來劃分。試想,若僅以區域作為道路的劃分,可能會分為大路(郊區)與小路(城鎮),但城鎮也會有穿越性車流的需求、郊區也會有小路的需求。故荷蘭在不同的區域,建成區(built-up area)vs郊區(outside built-up area),各有定義不同功能類別的道路,以做到符合實際需求的樣貌,以下一一說明。

區域分類

在荷蘭,以交通的角度可簡單分為高速公路(Motorway)、快速公路(Main highway)、建成區(Built-up Area)道路、郊區(Outside Built-up Area)道路。
荷蘭道路分類與限速標誌
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概念簡單,是國人熟悉的環境,依據不同時段及不同區間會有不同的速度控制,最高可達130km/h,在此不詳贅述。
快速公路
荷蘭快速公路
荷蘭的快速公路基本預設時速是100km/h,可能是四線道,也可能是雙線道以及超車,並非是我國紅盾牌快速道路的概念,路口必須是由號誌控制或者圓環來進行控制。另外,此類的道路是禁止在建城區內設置,必須是在郊區設置(由於此類型道路在荷蘭交通仍有其定義與特殊性,具有專用標誌,故額外提出為一種分類)。然而這類型的公路其實不常見,荷蘭主要仍以高速公路、建成區道路、郊區道路劃分為主。
建成區(built-up area)
荷蘭建成區(built-up area)標誌
建成區包含四線幹道一般幹道交通寧靜區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401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松山查爾斯 Traffic Insight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交通攸關你我回家的路,期盼有一天能夠在台灣看到更美好的居住與交通環境。本專題將會有一系列交通安全、交通設計等人本交通的原理,期盼可以讓國人看到各種美好的交通設計。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19年花蓮和中路段的一場孩童身亡交通意外,帶給我們交通紋理傷害的反思。
輕軌可以肩負的大眾運輸責任,其實沒有那麼輕。本篇透過荷蘭經驗,來說明輕軌如何縫合都市的大眾運輸機能,帶給居民不一樣的適居體驗。
行人穿越的號誌設計其實也很講究,本篇介紹英國的行人穿越道號誌設置邏輯
新北市三重區中華路三民街口的人本道路設計模擬
以瑞安街五叉路口為例,看看可以如何進行本土化的圓環設計
本篇說明為何歐洲有如此多的圓環,以及圓環對於交通安全與效率的意義與設計概念
2019年花蓮和中路段的一場孩童身亡交通意外,帶給我們交通紋理傷害的反思。
輕軌可以肩負的大眾運輸責任,其實沒有那麼輕。本篇透過荷蘭經驗,來說明輕軌如何縫合都市的大眾運輸機能,帶給居民不一樣的適居體驗。
行人穿越的號誌設計其實也很講究,本篇介紹英國的行人穿越道號誌設置邏輯
新北市三重區中華路三民街口的人本道路設計模擬
以瑞安街五叉路口為例,看看可以如何進行本土化的圓環設計
本篇說明為何歐洲有如此多的圓環,以及圓環對於交通安全與效率的意義與設計概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阿姆斯特丹從去年12月開始,施行多數路段限速30公里措施。 今年暑假前試行半年後,阿姆市區限速30公里路段開始設置定點測速照相,平均每天開出320張罰單。 因為施行成效佳,有效減少交通意外數量及傷亡,所以包含鹿特丹及海牙從明年開始也要將城市內多數街道改為限速30公里。 以前只有限速50公里以上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前往荷蘭自駕的相關交通法規與注意事項,包括高速公路及平面道路的速限、圓環進出規則、環保標章及加油方式等。無論是自駕遊客還是當地居民,瞭解這些交通法規能有效提高安全駕駛的意識,並避免不必要的法律問題。更多資訊與細節,文章中提供了相關的法律連結與參考資料,助您享受荷蘭的駕駛旅程。
Thumbnail
現在要往返高雄跟屏東,就只有台1、台88跟台17三條路線可以選擇,而今天的主角,高雄-屏東間東西向第2條快速公路,讓連接兩縣市路線再加一。究竟整條路線有哪些規劃?以及目前二階段環評,有哪些棘手問題需要解決?甚至在看地圖時突然想到一個問題,為什麼當初興建國道1號時只停在高雄,沒有繼續往南延伸到屏東呢?
Thumbnail
臺灣的交通環境混亂且危險,主要原因是荒謬的道路設計。道路設計的歷史背景、寬車道設計、人行道佔用情況、權責破碎、民意影響交通規劃、以及汽機車數量過多等因素均影響著交通流暢與安全。原因分析指出,需要全面且深入的思考來徹底解決這些問題。
Thumbnail
臺灣交通問題嚴重, 需要重新設計交通基礎建設,尤其是道路設施,支持交通環境重塑及改善,單車族應該站出來關注與行動。臺灣的交通有未來嗎?
Thumbnail
孩子與行人該如何面對日益惡劣的斑馬線呢? 每年車禍事故率不斷上升 如果你我都不做些什麼 這樣的痛只會越來越多 開心上下學的孩子面對這些日常~ “趕著接送小孩” “趕著上班” “趕著送貨” “習慣開快車” “並排停車”
Thumbnail
在還沒有汽機車、甚至腳踏車也不普及的時代,走路是唯一普遍且多數人皆可選擇的交通方式。過去的街道、城鎮規劃,多是以行人的尺度與行走的品質作為依據,相較於近代以汽機車為主的都市規劃方式,因應汽機車的交通而拓寬道路甚至徵收道路用地,除了改變了以行人為尺度的空間,在追求更快更便利的交通方式之外,相較於自然天
Thumbnail
2024.03.01 新竹市政府 落實交通暢行、致力推動道路環境建設!新竹市長高虹安重視交通建設發展,並戮力完善各項工程品質,為保障市民用路安全,市府積極爭取經費挹注2.62億元,辦理「竹市中華路四段(中山路口)至中華路六段(內湖路口)道路環境改善工程」,今(1)日順利開工,預計114年完工。高市
Thumbnail
2024.02.21 新竹市政府 推動道路建設,解決人車爭道問題!新竹市政府積極推動海山港路人行環境改善工程,今(21)日正式完工啟用。市長高虹安表示,海山港路串聯香山車站、那魯灣公園及海山漁港等竹市香山區重要節點,過去因道路寬度不足,時常發生人車爭道問題,市府透過海水川溪既有水防道路及上方空間增
Thumbnail
  本系列文推薦給非路工專業或是剛入門的土木夥伴,台灣的道路規範不同其他土木領域,很多內容十分簡化,在閱讀及引用的過程中,往往顧此失彼,筆者以目前約5年之路工設計經驗,就目前台灣之規範及相關設計手冊,逐步撰寫設計心得,並衷心期待各位先進指教。
阿姆斯特丹從去年12月開始,施行多數路段限速30公里措施。 今年暑假前試行半年後,阿姆市區限速30公里路段開始設置定點測速照相,平均每天開出320張罰單。 因為施行成效佳,有效減少交通意外數量及傷亡,所以包含鹿特丹及海牙從明年開始也要將城市內多數街道改為限速30公里。 以前只有限速50公里以上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前往荷蘭自駕的相關交通法規與注意事項,包括高速公路及平面道路的速限、圓環進出規則、環保標章及加油方式等。無論是自駕遊客還是當地居民,瞭解這些交通法規能有效提高安全駕駛的意識,並避免不必要的法律問題。更多資訊與細節,文章中提供了相關的法律連結與參考資料,助您享受荷蘭的駕駛旅程。
Thumbnail
現在要往返高雄跟屏東,就只有台1、台88跟台17三條路線可以選擇,而今天的主角,高雄-屏東間東西向第2條快速公路,讓連接兩縣市路線再加一。究竟整條路線有哪些規劃?以及目前二階段環評,有哪些棘手問題需要解決?甚至在看地圖時突然想到一個問題,為什麼當初興建國道1號時只停在高雄,沒有繼續往南延伸到屏東呢?
Thumbnail
臺灣的交通環境混亂且危險,主要原因是荒謬的道路設計。道路設計的歷史背景、寬車道設計、人行道佔用情況、權責破碎、民意影響交通規劃、以及汽機車數量過多等因素均影響著交通流暢與安全。原因分析指出,需要全面且深入的思考來徹底解決這些問題。
Thumbnail
臺灣交通問題嚴重, 需要重新設計交通基礎建設,尤其是道路設施,支持交通環境重塑及改善,單車族應該站出來關注與行動。臺灣的交通有未來嗎?
Thumbnail
孩子與行人該如何面對日益惡劣的斑馬線呢? 每年車禍事故率不斷上升 如果你我都不做些什麼 這樣的痛只會越來越多 開心上下學的孩子面對這些日常~ “趕著接送小孩” “趕著上班” “趕著送貨” “習慣開快車” “並排停車”
Thumbnail
在還沒有汽機車、甚至腳踏車也不普及的時代,走路是唯一普遍且多數人皆可選擇的交通方式。過去的街道、城鎮規劃,多是以行人的尺度與行走的品質作為依據,相較於近代以汽機車為主的都市規劃方式,因應汽機車的交通而拓寬道路甚至徵收道路用地,除了改變了以行人為尺度的空間,在追求更快更便利的交通方式之外,相較於自然天
Thumbnail
2024.03.01 新竹市政府 落實交通暢行、致力推動道路環境建設!新竹市長高虹安重視交通建設發展,並戮力完善各項工程品質,為保障市民用路安全,市府積極爭取經費挹注2.62億元,辦理「竹市中華路四段(中山路口)至中華路六段(內湖路口)道路環境改善工程」,今(1)日順利開工,預計114年完工。高市
Thumbnail
2024.02.21 新竹市政府 推動道路建設,解決人車爭道問題!新竹市政府積極推動海山港路人行環境改善工程,今(21)日正式完工啟用。市長高虹安表示,海山港路串聯香山車站、那魯灣公園及海山漁港等竹市香山區重要節點,過去因道路寬度不足,時常發生人車爭道問題,市府透過海水川溪既有水防道路及上方空間增
Thumbnail
  本系列文推薦給非路工專業或是剛入門的土木夥伴,台灣的道路規範不同其他土木領域,很多內容十分簡化,在閱讀及引用的過程中,往往顧此失彼,筆者以目前約5年之路工設計經驗,就目前台灣之規範及相關設計手冊,逐步撰寫設計心得,並衷心期待各位先進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