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鮮事件背後的意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藝人楊丞琳近日在中國節目中談論「吃海鮮是奢侈的在那」以及自己是廣東人一事,在台灣引發熱議。我對楊丞琳的成長背景或生平並不了解,所以無從評論,也不支持或認同任何的網路霸凌或人身攻擊,然而我想從另一個角度談談這個事件背後的意義。
一個人的言談能透露出非常多的資訊,從字面上的意思到背後的涵義都能傳達其立場與信念。支持楊丞琳的人士說她的籍貫本來就是廣東,而且從小會講流利的粵語,所以稱自己為廣東人沒什麼不妥之處。不可否認,台灣是移民社會,漢民族的祖先多自清朝時期便移居而來,然而這不表示我們就必須稱自己為中國某省分的人民。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一個出身在台灣、成長在台灣、有台灣國籍、真心認同台灣、愛台灣的人,絕對會驕傲的聲稱自己是台灣人。美國的盎格魯薩克遜人,其祖先大多也是當時從英國等歐洲國家移民而來,然而當你問他們是哪裡人,得到的答案絕對是美國的某州或某城市,而不會是英國的某地方。
有其他藝人跳出來為楊丞琳抱不平,認為「台灣人欺負台灣人」,然而,第一、楊丞琳並不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第二、真正欺負台灣人的是中國,中國對台灣的文攻武嚇全世界有目共睹,近期甚至有加劇的趨勢,國際上也經常與烏俄關係相提並論。當兩國的緊張局勢已升溫到如此程度,而這些親中藝人卻為了個人利益選擇與敵人站在一起,到底是誰欺負誰呢?
我在西班牙攻讀碩士時,讀的是一個台灣沒有的科系,叫做話語研究,顧名思義就是在研究無論是以文字或是語音所進行的對話,這本身就是一個跨領域的學科,研究的不只是語言,因為每個人在發言的同時都受到各種心理、社會、政治、認知等因素的影響。許多人替楊丞琳叫屈,覺得抨擊她的人斷章取義,認為她從小家境不好,可能真的沒有經濟能力吃海鮮,講出「吃海鮮是奢侈的在那」情有可原。然而我非常認同香港作家馮睎乾所做的分析與評論,看完節目逐字稿後,明眼人都會發現那是假到不能再假的台詞,並非正常對話會出現的發展走向。大多數台灣人可能認為藝文娛樂與政治是兩回事,但我們必須清楚了解,在中國藝文娛樂與政治息息相關,甚至淪為中共洗腦與統戰的工具。馮睎乾說,楊丞琳的童年生活和吃海鮮歷史只是旁枝末節,然而台灣人真正該注意的是中共如何透過娛樂新聞來宣傳以及其認知作戰的技巧。
台灣人固然會拿海鮮詪來kuso、來消遣,但我認為不需要花費時間爭論在台灣吃海鮮是否奢侈,也有不少人趁機打物價議題。有名嘴在廣播節目上說海鮮餐廳一吃就要好幾千塊,很多人根本吃不起。我就問,誰說吃海鮮一定要到海鮮餐廳?難道自己在市場買一條魚回家煮就不叫海鮮?難道小吃店吃一碗土魠魚羹麵或是海鮮炒麵不是海鮮?難道吃個白酒蛤蜊義大利麵不是海鮮?(容我提醒一下,現在便利商店就買得到蛤蜊義大利麵了,可以不用到餐廳去) 難道路邊攤鍋燒意麵裡那一兩隻蝦子不是海鮮?我甚至想到國小的營養午餐常常給我們吃一種叫做喜相逢的魚(肚子裡滿滿的魚卵、整隻拿去炸),難道那個也不是海鮮嗎?
很多事情不是表面上那麼單純,尤其當我們對上的是中共這種狠角色。楊丞琳只是中共的一個棋子,而海鮮事件背後意義才真正值得我們深思。
附上馮睎乾的文章連結《中國給了楊丞琳什麼任務》,很值得一看。
avatar-img
1會員
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出走日記 | 世代交替 | 大叔系戀人|以工換宿 『龍蝦、豬肋排、帝王蟹腳煮泡麵,今天妳想吃哪一種?』 孟瑤函剛滿十八歲,跨越整個台灣來到東北角的小漁港,打工賺取下學期學校活動『交換學生』的費用。 遇到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卻堅持不肯、應該賺大錢卻不想賺的老闆,侯邦彥。 這個夏天,他們一起在『六絃』生活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最近在yt上看到的影片: 前旅日投手許銘傑的千金,和他的青梅竹馬閨密一起, 一起復興了閨密爺爺的中華料理店。 兩位美女大學生開的中華料理,其中還有個是台灣人, 似乎是個小新聞。 不過,看到她們炒蛋吵飯的影片, 我發現,咦! 做法,好像跟台灣一般的順序不一樣? 雖然我的飲食經驗非常
Thumbnail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如今中國平台抖音、小紅書在台灣盛行,同時也讓各種中國食物討論度水漲船高,其中價格便宜的魔芋爽最受國中小學生歡迎。 近年來台灣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網路上都出現越來越多中國食物,除了高人氣的魔芋爽之外,還有冰粉、酸菜魚、驢打滾、牛肉泡麵,以及長紅多年的螺螄粉,由此可知中國的飲食文化在多年前就逐漸進入台
Thumbnail
我們可以從一個地方的居民吃什麼,推敲該地的特色,例如靠海的地方漁產興盛,所以我們不會到山裡找好吃的海鮮;碼頭邊常有重口味又富含澱粉的美食,因為那是過去勞力階層補充能量的重要餐食。在外地討生活的遊子,時常說著想念「家鄉味」,其實想念的不僅僅是那道料理,而是那個飲食符碼背後所代表的地方風情與鄉土情懷。
中華民國解除戒嚴。一九九六之後發生了什麼事? 當有心人成了天成的眷屬! 並非天成。是自己願成或不願而已。
Thumbnail
國際川菜權威扶霞的飲饌起點 Fuchsia Dunlop (扶霞.鄧洛普).貓頭鷹出版.三版2023/02.鍾沛君譯. 推薦給: ❦ 好奇一個英國女子為何會瘋狂愛上中國菜,自詡為四川人的人! ❦ 想透過她人視角來了解中華料理奧妙之處的人 我終於吃(看)到這本《魚翅與花椒》了!2012年初
Thumbnail
香港女演員蔡思韵,在她的少女時代就隻身來台灣念大學,畢業後也持續在台灣演戲,一待就是七年。聊到港台文化差異,蔡思韵說最有感之處在於台灣人「很客氣」,而這份禮貌需要學習。蔡思韵分享來台的第一件文化衝擊:「2013 年剛來台灣,跟同學傳訊息的時候,常常會被他們問『你在生氣嗎?』」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出走日記 | 世代交替 | 大叔系戀人|以工換宿 『龍蝦、豬肋排、帝王蟹腳煮泡麵,今天妳想吃哪一種?』 孟瑤函剛滿十八歲,跨越整個台灣來到東北角的小漁港,打工賺取下學期學校活動『交換學生』的費用。 遇到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卻堅持不肯、應該賺大錢卻不想賺的老闆,侯邦彥。 這個夏天,他們一起在『六絃』生活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最近在yt上看到的影片: 前旅日投手許銘傑的千金,和他的青梅竹馬閨密一起, 一起復興了閨密爺爺的中華料理店。 兩位美女大學生開的中華料理,其中還有個是台灣人, 似乎是個小新聞。 不過,看到她們炒蛋吵飯的影片, 我發現,咦! 做法,好像跟台灣一般的順序不一樣? 雖然我的飲食經驗非常
Thumbnail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如今中國平台抖音、小紅書在台灣盛行,同時也讓各種中國食物討論度水漲船高,其中價格便宜的魔芋爽最受國中小學生歡迎。 近年來台灣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網路上都出現越來越多中國食物,除了高人氣的魔芋爽之外,還有冰粉、酸菜魚、驢打滾、牛肉泡麵,以及長紅多年的螺螄粉,由此可知中國的飲食文化在多年前就逐漸進入台
Thumbnail
我們可以從一個地方的居民吃什麼,推敲該地的特色,例如靠海的地方漁產興盛,所以我們不會到山裡找好吃的海鮮;碼頭邊常有重口味又富含澱粉的美食,因為那是過去勞力階層補充能量的重要餐食。在外地討生活的遊子,時常說著想念「家鄉味」,其實想念的不僅僅是那道料理,而是那個飲食符碼背後所代表的地方風情與鄉土情懷。
中華民國解除戒嚴。一九九六之後發生了什麼事? 當有心人成了天成的眷屬! 並非天成。是自己願成或不願而已。
Thumbnail
國際川菜權威扶霞的飲饌起點 Fuchsia Dunlop (扶霞.鄧洛普).貓頭鷹出版.三版2023/02.鍾沛君譯. 推薦給: ❦ 好奇一個英國女子為何會瘋狂愛上中國菜,自詡為四川人的人! ❦ 想透過她人視角來了解中華料理奧妙之處的人 我終於吃(看)到這本《魚翅與花椒》了!2012年初
Thumbnail
香港女演員蔡思韵,在她的少女時代就隻身來台灣念大學,畢業後也持續在台灣演戲,一待就是七年。聊到港台文化差異,蔡思韵說最有感之處在於台灣人「很客氣」,而這份禮貌需要學習。蔡思韵分享來台的第一件文化衝擊:「2013 年剛來台灣,跟同學傳訊息的時候,常常會被他們問『你在生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