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5|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當社會越來越「軟」,而越來越硬的硬體業!》

當有人的說他是個工程師,你直覺想到的工作是什麼?我想,你的直覺是他是個寫code的高手。
但其實他的工作可能是畫機構圖,或是製作Gerber檔。也就是說,他是一個電子業的工程師。
說到這裡,想知道當我提到電子業時,你的想法為何?大部份人對電子業的第一印象,通常是護國神山台積電等「晶片公司」吧。但其實不止台積電,台灣的電子業公司,在大部分領域都是都是世界非常靠前的。
不誇張地說,台灣應該是世界電子業綜合實力最強的國家!
在這樣的基礎上,靠前的分支如:半導體領域、車用領域或是各領域擁有自己品牌的原廠(如台達電、華碩等)薪水是相當不錯的,加上分紅或獎金好一點第一年就可以超過年薪百萬。而就算不是以上產業(如系統廠、代理商等),甚至連我也只不過是個零件製造商的業務工程師,也非主管,薪資也是高出近期的全台平均薪資的。
畢竟這些公司的資本額與營業額都是以億為單位計算的,更何況員工這些以萬計價的薪水呢?

#價格均衡失效的電子業
學過經濟學的人應該都知道,依照價格均衡的原理,理論上薪水越高,人才進入產業的意願就越高。
但電子業卻非常的缺乏「人才」,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現象。由於我本身同時也在投創跑專案,有接觸到投創的新鮮人,我發現在投創的夥伴,不管在邏輯、技能都遠遠強過我們產業的新進學弟,但薪水卻比我們產業的人員略遜一些。
我猜這就是「稀缺性」所造成價值高估,而在新興產業反而擠滿了太多優質的人才,造成了相反的效果。

#人才的流向
我想,這現在畢業後人才的流向有很大的關係。對此非常感興趣的我,我便開始訪談身邊的社會新鮮人,以及查閱網路的資訊,有了一個小小的推論。
我發現現今社會新鮮人求職時,在意的點除了「薪資」外,對於「自我實踐」與「產業前景」也非常的重視。
這不難理解,在這資訊癱瘓的時代,我們不斷地接受四面八方的資訊,這些資訊與企業案例向我們傳遞了千千萬萬個因留在原地而被淘汰的故事。
這使我們焦慮,我們害怕被這個時代所淘汰。所以在找一份工作時,我們會去思考如何讓自己成為那個不可取代的那個人。
因此「自我實踐」與「產業前景」這兩個詞就非常重要。前者是追求現下踏實感,後者則為未來種下希望。
有趣的是,在訪談結果中,大部分的人是甚至連考慮都沒有考慮過電子業這個產業。我這邊嘗試去歸納一些原因:

#越來越「軟」的社會,追求自我的實踐
在現在整體缺工的狀況下,現今的社會新鮮人更傾向追求自我實踐,這些實踐大部分需要來至於,自己做出來的成績或作品。
而電子業大部分的規則與方向都已被定義出來了,甚至很多時候你會發現,個人在電子業能夠發揮的作用真的不大。
更多的時候,反而是你身處的公司自身的條件較為重要,這些條件會影響到你在跟供應商或客戶交洽的態度與達成任務的難易度。
在電子業上班,很多時候你會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很像虛無飄渺,你對大局無能為力,進而就萌生了離開的想法。

#越來越軟的人才趨勢
隨著電商、虛擬貨幣、演算法甚至自媒體的迅速發展,現在的新青年人轉而將目光放在產品設計、軟體平台或是媒體上面,就連高中現在都需要修程式語言了,大學生也被鼓勵創業。
因爲比起辛辛苦苦學習電學、CAD畫機構與Gerber,還要失去自我。還是學習程式語言與UIUX較為容易上手,也更具備自己的靈魂吧!創業也能證明自己的價值!
因為「超過標準價格的標價,便是產品的本身的價值,而現在的人追求自己來創造出這個價值。」

#門檻隔閡
有許多人是在一開始的就認定,電子業需要理工背景,故望之卻步。
確實,如晶片、客製化設備等等的較高階的產品,確實會希望招募理工的人才,但就初階的零件大部分沒什麼要求。
並且電子業還是有40%以上的營運職位包含採購、PM、品保等,在電子業長年都非常的缺人,所以只要仔細找電子業是能在這裡找到相應的工作的。

#低底薪的外衣
電子業確實薪水最吃香的是工程師,但其他營運的職務薪水其實也不會太低,也有一定的收入。
這邊要特別提醒,不能只看104上面的底薪標價,也要考慮到企業中期與期末的分紅,基本上有在賺錢的公司,一年很有機會發到3-4個月左右。
所以即便你看到底薪只有4萬,但大概率年薪還是有60萬以上,更不用說我的職位只掛3萬2,但加上業績獎金與各種津貼,年薪是遠高於上面提到的數字的。

#誰可以考慮電子業?
所以我這邊身為電子業的從業人員,想給各位一個分享,有幾類人或許可以考慮這個產業:
第一、 追求穩定的人
如果要我形容,在各種偏軟體或是新興產業甚至創業都是在主動選股。我們試圖在眾多的職業裡找到一個飆股,我們投資進去後,期待它會翻倍再翻倍。
在運氣好時,薪資待遇的成長是遠遠超過硬體產業的。但如果遇到大環境影響,或個人因素要換公司時,感覺就會像回到相親市場上,要想辦法再次找到自己的伯樂。
而進入電子業則是被動投資,雖然你的薪水不會有爆炸性的成長,但你的薪水會隨著年資「理所當然的累積」,也就是所謂的複利性。
因為電子業對人才的要求在於讓「員工發揮最大的綜效」,因此你在電子學到的每個術語、每一次與同事共投協作專案經驗都會非常珍貴。
原因是大部分公司的作業流程與術語基本上大同小異,只要你具備這些技能,就能快速與同事共同發揮出綜效,推進自己的部門。
總的來說,在電子業是看重人才的資歷大於學經歷的,因為你也不過是眾多零件的其中之一,分工協作比起個人的表現,因資歷所降低的協作成本對電子業更為重要。
所以你待著這裡產業的每一天,都等於對這份工作的前景投入一筆小額投資。慢慢你就會開花結果,這也就是你會發現一大堆能力尚可,卻在大公司當到中高階主管的原因。
第二、 對未來沒有方向的人
另外,如果你現在對於未來沒有方向,或是真的沒有很確定自己要幹嘛,認真建議先到電子業的大廠上班。
認清喜好
如果這裡的工作步調自己不喜歡,未來跳到新興產業的時候,就會更清楚自己不能回到這裡。至於為什麼不反過來?因為電子業基本上職能是不會變動的,所以當你跳到新興產業,你隨時都能再回來,等於幫自己得職涯上了保險。
「穩定的」薪資收入
電子業的薪水是很透明的,只要你能進入一間「上櫃」以上規模的公司,你就可以很清楚你需要投入的時間,以及你會獲得的報酬。所以你就可以根據的職涯規劃去調整自己的工作型態。
如果你想賺較多的薪水,你可能就得到得加班的公司,但是如此一來,其實他們給的薪水也不會太低。
如果你是相反,還是有公司是不需要常態加班的養老公司,只要有兩三年的資歷,這些公司通常可以拿4-5萬的薪水準時下班。這時你就可以來拿多餘的時間,以及賺到的薪水,去投資副業與自己的興趣,進而慢慢找到未來的方向。
#複利效果的魔力
會寫這篇文章是因為前陣子與一位離開電子業的前輩聊天,他說了一句令我印象很深刻的話:「出了電子業,我才發現民生產業的基層員工都好窮喔!」
這句話雖然不一定準確,但我發現以我身邊平均數來說,電子業通常是比較好過的。

#為何要變強?
我身邊有許多一直在追求變強的人,當我問他為何要變強時,常常聽到他們要賺更多的錢。這就讓我非常困惑了,因為:
「強的人不一定就代表賺得多!」
我認為有複利效果的工作才會確保你一定能賺得多,如果只是想賺錢的話,建議找一份只要好好的投資時間進去,竟能有不錯薪水的工作。
電子業就可以考慮看看,因為不管人工智能如何發展,電子業都是不會消失的。比起創業或是新興產業來說,風險低的多的多的多!

#選擇
不要誤會,我非常認同追求自我價值,不然我也不會再投創跑專案!
但我認為我們所謂的變強是毫無止境的,技術技能都會日新月異,在追求這些最新技術時,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我建議變強的驅動力,應該來自於喜歡那個不斷追求卓越的自己,來自這種變強的成就感。
但如果只是為了賺錢,比起變強然後在這個強者鬥技場廝殺,或許想一下自己要如何去複利自己的資本與資歷更為重要。
畢竟選擇比努力更重要,而目標又會決定手段,弄清楚自己的目標,才不會用不適合的手段,做不正確的選擇。
共勉之。
#TagToWriteIn24Hours
#StarWorksAcademy
#三分鐘熱度保溫箱
#Luke說EP14
#Luke說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