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蠻生長:【動名詞】在有機的人生土壤中,播撒下意圖的種子,透過不斷的選擇來主動參與世界,讓種子按照自己的意圖,生根、發芽、成長、茁壯,這就是愛,這就是「野蠻生長」。
●讓自己野蠻生長10大原則:
1.願意花時間
2.跟熟悉的世界拉出距離
3.對自己提高期待
4.看到自己的價值
5.刻意拋棄你所知道的,學會留白
6.別害怕跟人對立
7.做一個偏激分子
8.學習「無知」的態度
9.成為一隻安靜的老虎
10.決定做自己
●這一次,我願意花時間慢慢來,跟世界保持適當的距離,學會對自己保持很高的期待,看到自己的價值,欣賞留白的美感生活,不害怕跟世界對立,勇敢選擇激進的態度,放空讓自己保持無知,保持開放的態度。這個野蠻的決定,卻同時是最優雅的決定,讓我在每一次生命被卡住的時候,只要稍微優雅轉身,就可以掙脫束縛,繼續舒適地做自己。
慢慢地,我變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當初之所以急於離開,跟後來回到台灣兩個星期後就覺得必須趕快搭上飛機,是同樣的急迫感,好像只剩最後一班難民船,再不走,恐怕就走不了了—但是,這些當然都只是我腦海中的想像。
我開始問自己,究竟我是被台灣卡住,還是被自己的回憶卡住?是被城市的鋼筋水泥牆壁卡住,還是被平庸的童年卡住?我是被僵固的社會制度卡住,還是被自己的頭腦卡住?
在思索這些問題的時候,總會在黑暗中,看到一道隱隱約約的光。
●為了好好活著,我必須長出腳、長出腦袋,離開茶園,拒絕這一切的澆灌和修剪,走進荒蕪的森林裡面,長成一株有自己樣子的野茶樹。
野茶樹並不是一種不同的品種,僅僅只是一棵平凡的茶樹,做了一個不同的決定。雖然外表看起來是天生天養,但這棵野茶樹,對自己充滿了期待,跟小時候那株不抱期待的野草很不一樣。我知道,因為我嚐過精心焙製的野茶,那種乾淨、優雅的滋味。後來開始學習哲學,我才知道,那種存在,就是海德格在《存在與時間》裡說的「親在」(dasein)。
這是一個野蠻的決定,卻有著優雅的結果。
●人們總在無意識中習慣填滿生活中的空白,其實是一種不需要經過訓練的直覺,沒有什麼了不起,但是能夠為自己的生活留白,或是作畫的人為畫面留白,卻一定要擁有美感深度才能達到。但是每當我這麼說的時候,忙碌的人往往嗤之以鼻,覺得我只是在為懶惰、浪費時間、沒有效率找藉口罷了。
●我想起在網路上看過一個採訪高定石的標題:「個人的戰爭」,這個人應該是不了解高老師的。高定石很顯然沒有在跟誰作戰,如果有的話,就是跟「時間」宣戰。然而至少需要兩百萬年,甚至最古老的五億年前古生代形成的石油,我們卻在開車二十英里中就漫不經心地消耗了一加侖,跟將野放茶隨意一飲而盡一樣粗暴,跟貪快一目十行速讀美好的文章同樣荒謬,跟想要快速一夜致富一樣瘋狂。
●大多數「與人為善」的人,都以為自己是誠實的,其實並非如此。
當我沒有真心認同上司的話語,卻保持沉默,這就是一種說謊。
當我在會議時覺得氣氛太沉重,所以為了緩和氣氛搞笑,當然也是說謊。
誠實,往往意味著我們無可選擇地必須要站在別人的對立面。害怕跟別人對立的人,是不可能誠實的。
●我們為什麼害怕別人看到我們的想法?
是因為別人會反對?會嘲笑我笨?還是會攻擊我?
我需要通過不做決定,來討好不害怕說出自己想法的人嗎?
我討好的目的有達到嗎?別人因此贊同我、喜歡我,覺得我聰明了嗎?
我得到什麼保護了嗎?如果沒有的話,我的躲藏有什麼意義嗎?
●「陌生人」是不將事情視為理所當然的人,不接受習慣的人,不了解協議、也不承認協議的人。旅行者習慣自己成為自己的陌生人,也在群體裡面扮演陌生人,不會為了得到保護而跟群體融合、不需要被群體認可,也不會尋求群體的同意。他的存在不論是對別人還是對他自己,都不是待在那裡帶給人安心的。就像我的法國哲學老師奧斯卡·柏尼菲博士說的:「想要尋求安心的人應該去找心理學家或父母。我在這裡的作用是去驚擾,去激起思想中固有的焦慮,去刺激思想的發生,就像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茲(Leibniz) 所說的那樣。」
●忠於自我的10種方法:
1.定義自我
2.接受矛盾
3.放下過去
4.停止比較
5.學會自嘲
6.停止取悅他人
7.中性看待
8.表達自己
9.接受生活的起落
10.接受別人
~國際NGO工作者/褚士瑩
~《野蠻生長》
#野蠻生長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