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我的日常,令你傻眼!?這世界和你想的不一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這些人和你我一樣住在地球上,
每天,他們過著和我們不一樣的生活!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充滿了「理所當然」的事。但這些「理所當然」, 在某些人的眼裡可能會成為「豈有此理」。在印尼,徒手吃飯才是「理所當然」;在南太平洋島國的萬那杜人,再冷也不穿衣服才是「理所當然」。在法國人的心裡,下雨不用撐傘才是「理所當然」。我們的「理所當然」,在別人的眼裡可能是「不可置信」;而別人的「理所當然」,我們可能也會認為「怎會這樣」?

●從前沙烏地阿拉伯的載客飛機,客艙就像公共澡堂一樣,正中央有一面隔板,將男人和女人的座位分成左右兩邊。在伊朗,就連公車也設有男女專用座位,不僅前後分開,出入口也不一樣。火車亦是分成男性和家庭專用車廂,以及女性專用車廂。就連搭乘轎車,男人也要避免坐在家人以外的女人身邊。當男性上司帶著數名女性屬下搭車時,上司得坐在副駕駛座(一般觀念是由身分較低的人坐)。男女從小學就完全分開,女人禁止參觀男學生的體操教室,即使是母親也不行,不僅如此,女人還禁止觀看男子足球比賽,男女分離的政策執行得非常徹底。

●日本人認為一起洗澡是種「坦誠相見」的行為,能夠讓人和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親密,因此不管是在公共澡堂還是溫泉,日本人都不認為和陌生人一起洗澡是件奇怪的事情,但是對於這世界上許多民族來說,被他人看見裸體可是相當丟臉的事,十分尷尬。而且日本人還認為在孩子年幼的時候,爸爸和女兒一起洗澡,或媽媽和兒子一起洗澡,是親子之間的良好互動。但是在其他許多民族的眼裡,這是非常不知羞恥的事。

●在德國北部的布萊梅等都市,年輕人如果到三十歲還沒有結婚,就會 被處罰去打掃位於市中心的大教堂。這些人在親戚朋友的見證之下,男性需打掃正面大門前方的石階,女性則清潔大門的門把。他們必須一直打掃,直到男性受未婚女性親吻、女性受未婚男性親吻為止。這個處罰活動通常和畢業同學會一起舉辦,受處罰的當事人也會和其他人一起開心的喝啤酒或葡萄酒,透過這個儀式,未婚男女會感受到社會希望他們早點結婚生子的期盼和壓力。

●泰國人會為孩子取「狗」、「豬」、「水牛」、「青蛙」等奇怪小名,因為他們認為孩子會早夭是因為被精靈帶走,因此為了讓孩子長壽,故意取 奇怪的名字來欺騙精靈。除此之外,他們還會給孩子剪奇怪的髮型,讓孩子 看起來很醜,以免遭惡靈附身。同樣的道理,稱讚孩子「可愛」也是禁忌,例如住在菲律賓的馬拉瑙族 (Maranao)相信嬰兒被陌生人稱讚「可愛」,會出現臉色發青、全身發燒等症狀,或是孩子被稱讚或撫摸,也會生病或受傷,所以當馬拉瑙族人向 子被魔鬼抓走;香港人也是一樣,他們相信絕對不能稱讚孩子,甚至有時候不認識的親子攀談時,會故意說「這孩子真醜」,這樣孩子就能躲過災厄。

●居住在南美洲哥倫比亞的少數民族迪賽諾族(Desano),就是個不喜歡生太多孩子的民族。迪賽諾族的父親通常希望有兒子,將來能成為高明 的獵人和舞蹈家;母親則希望有女兒,能幫忙做家事和農務。但是一家最多只能生兩、三個孩子,再多就會遭到族人輕蔑,被形容為「狗的家族」。

●其實宇宙原本就沒有上下之分,因此不論任何一方朝上都沒關係,端看是從什麼立場或角度出發。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地圖都是以北方朝上,是因為地球上大部分的人口和先進國家都集中在北半球,而歷史上的重要事件也大多發生在北半球。以南方朝上的世界地圖在當地稱為「down under(翻轉地圖)」,可說是遭到歧視的南半球居民對北半球世界觀的一種強烈諷刺。

●印度人最喜歡吃辣。在印度,有一款名為「HAJMOLA」的胃腸藥相當有名,在印度的市占率高達75%。這款胃腸藥明明是藥物,吃起來卻是咖哩口味,而且辣到令人不敢置信。

●太平洋萬那杜塔納島上的亞凱爾族(Yakel)男性,平日只在腰間圍著 一條掛有稻草的繩索來保護重要部位,不管天氣多冷都不會多穿衣服,因為 這就是傳統,是理所當然的事。每當晚上,族人會燒一些木柴,互相依偎著身體取暖,真是很愛忍耐的民族。在他的觀念裡,衣服不是用來禦寒,也不 認為身體有遮蔽的必要。雖然近年來,他們進入市鎮時會拿一片大葉子掛在腰上,不過那也只是為了配合市鎮的習俗,平常身上還是幾乎一絲不掛。

●雅浦島是座熱帶島嶼,女性居民只穿草裙和配戴項鍊,上半身完全赤 裸,這一點他們不覺得有什麼。因為根據傳統文化,女性露出腳等於沒穿衣服,雅浦島女性會穿很長的草裙,一直蓋到腳踝。反觀穿著短裙或短褲在街上走的日本女性,對雅浦島人而言,就像是不知羞恥的裸體民族。

~日本江戶川大學名譽教授、前明治大學講師/斗鬼正一
~《我的日常,令你傻眼!?這世界和你想的不一樣。》
~《開幕!世界あたりまえ会議-私の「ふつう」は、誰かの「ありえない」》

#我的日常令你傻眼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博客來購買《我的日常,令你傻眼!?》】↓↓
https://adcenter.conn.tw/2ycnV

【金石堂購買《我的日常,令你傻眼!?》】↓↓
https://easyfun.biz/2wd16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閱讀筆記/日文教學/電影筆記/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 閱讀筆記~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i_book/home
【偶希都理~痞客邦】
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Matters】
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李四郎-avatar-img
2022/09/16
聽說 愈是野蠻 禁忌愈多 或許 文明的演進 是藉由科學慢慢打破各種禁忌
avatar-img
偶希都理
369會員
2.3K內容數
【偶希都理/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的其他內容
2025/04/17
★對自己失去信心、莫名感到壓力、煩惱如何與周圍的人相處時, 這會是你想要打開閱讀的書。
Thumbnail
2025/04/17
★對自己失去信心、莫名感到壓力、煩惱如何與周圍的人相處時, 這會是你想要打開閱讀的書。
Thumbnail
2025/04/11
★快樂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其次都是其次!
Thumbnail
2025/04/11
★快樂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其次都是其次!
Thumbnail
2025/04/07
★《原子時間》續作! 一個小動作,改變人生質感。
Thumbnail
2025/04/07
★《原子時間》續作! 一個小動作,改變人生質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男人也有可能變成受害者,女人也有可能是加害者,但當前事件的男女比例,就只能先判定女生是受害者,等到哪天性別教育更成功,我們才能再告訴大家,男女都有可能是受害者。
Thumbnail
男人也有可能變成受害者,女人也有可能是加害者,但當前事件的男女比例,就只能先判定女生是受害者,等到哪天性別教育更成功,我們才能再告訴大家,男女都有可能是受害者。
Thumbnail
裸露總是引人注目。我們都曉得說,裸露是不雅、是下流低俗的,畢竟嘴裡說不,身體卻很誠實,但你出生的時侯不就是一絲不掛來到這個世上的嗎?為何如此自然的身體卻要故作神秘,東遮西掩,更為此衍生出a片這類的色情商品?
Thumbnail
裸露總是引人注目。我們都曉得說,裸露是不雅、是下流低俗的,畢竟嘴裡說不,身體卻很誠實,但你出生的時侯不就是一絲不掛來到這個世上的嗎?為何如此自然的身體卻要故作神秘,東遮西掩,更為此衍生出a片這類的色情商品?
Thumbnail
淋浴間一定要全裸,雖然我真的看過有人穿著泳褲。 在淋浴間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人性現象,像是裸體這事。 多數的人應該已經熟習這場域坦誠以對叫正常,但是還是會有一些人遮遮掩掩的,拿著浴巾、器物(洗髮精之類)擋住那一點,這些人多半是年輕人,像我們這種大叔級甚至是阿北段數的,走路都是大搖大擺的,遮?沒必要,反
Thumbnail
淋浴間一定要全裸,雖然我真的看過有人穿著泳褲。 在淋浴間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人性現象,像是裸體這事。 多數的人應該已經熟習這場域坦誠以對叫正常,但是還是會有一些人遮遮掩掩的,拿著浴巾、器物(洗髮精之類)擋住那一點,這些人多半是年輕人,像我們這種大叔級甚至是阿北段數的,走路都是大搖大擺的,遮?沒必要,反
Thumbnail
先前在替代役時期,曾閱讀過一本書名叫《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內容圍繞著一個主軸:「習慣」。整本書的文眼:我們的一生,不過是無數習慣的總和。 習慣就像舒適圈,待久了就不想動了;一個習慣的養成,就像是跨出舒適圈的過程,令人不禁斯靠:換個環境重新開始,究竟是新生活的展開,還是「舊」習慣的延續。
Thumbnail
先前在替代役時期,曾閱讀過一本書名叫《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內容圍繞著一個主軸:「習慣」。整本書的文眼:我們的一生,不過是無數習慣的總和。 習慣就像舒適圈,待久了就不想動了;一個習慣的養成,就像是跨出舒適圈的過程,令人不禁斯靠:換個環境重新開始,究竟是新生活的展開,還是「舊」習慣的延續。
Thumbnail
記得以前剛到新加坡時,跟著D四處遊玩、拜訪親友,雖然都是華人,但對某些當地人的習慣,還是常常是摸不著頭緒。 每當有人問我星馬華人跟台灣人有什麼不同時,我又總是一下子答不上來,但的確是有點不一樣的。 以下我整理了我的三個居住星馬的不習慣,並以我的生活小故事做補充。
Thumbnail
記得以前剛到新加坡時,跟著D四處遊玩、拜訪親友,雖然都是華人,但對某些當地人的習慣,還是常常是摸不著頭緒。 每當有人問我星馬華人跟台灣人有什麼不同時,我又總是一下子答不上來,但的確是有點不一樣的。 以下我整理了我的三個居住星馬的不習慣,並以我的生活小故事做補充。
Thumbnail
YR去年底開始在日本交換留學,由於居住時日還很短,現在仍在試著適應日本的日常。在前往日本以前YR對日本其實沒有太大的憧憬,留學之前也從來沒有去過日本。
Thumbnail
YR去年底開始在日本交換留學,由於居住時日還很短,現在仍在試著適應日本的日常。在前往日本以前YR對日本其實沒有太大的憧憬,留學之前也從來沒有去過日本。
Thumbnail
海面星光 住港邊的日子不知不覺一個月了,從寄宿home嬤家到確定租下一間老宅進駐,過程其實沒有想太多,只覺得在這裡的生活身心靈都獲得前所未有的平靜,特別是在每一次去公共澡堂泡澡後,高溫的水壓,彷彿有一種治癒的魔力。 白天的時候,雖然感覺是在忙專案,其實是順著自己的性,在村里竄來竄去探險。高齡化的漁村
Thumbnail
海面星光 住港邊的日子不知不覺一個月了,從寄宿home嬤家到確定租下一間老宅進駐,過程其實沒有想太多,只覺得在這裡的生活身心靈都獲得前所未有的平靜,特別是在每一次去公共澡堂泡澡後,高溫的水壓,彷彿有一種治癒的魔力。 白天的時候,雖然感覺是在忙專案,其實是順著自己的性,在村里竄來竄去探險。高齡化的漁村
Thumbnail
那次造訪的錢湯,是一間名叫「文化浴泉」的現代化錢湯。在門口換好鞋子,到接待處付完錢領了盥洗用品後,踏進更衣室,馬上扶了一下心臟……
Thumbnail
那次造訪的錢湯,是一間名叫「文化浴泉」的現代化錢湯。在門口換好鞋子,到接待處付完錢領了盥洗用品後,踏進更衣室,馬上扶了一下心臟……
Thumbnail
因為經歷過歷史與文化的斷層,所以我們更著急一點,更願意三步並作兩步,插隊是有本事,暴發戶是因為天才。從歷史上來看,宋代開始的平民社會取代了門第社會,只要肯努力,即可飛越龍門。
Thumbnail
因為經歷過歷史與文化的斷層,所以我們更著急一點,更願意三步並作兩步,插隊是有本事,暴發戶是因為天才。從歷史上來看,宋代開始的平民社會取代了門第社會,只要肯努力,即可飛越龍門。
Thumbnail
關於吹頭髮這件事也是有些許的文化差異,印尼人習慣一日洗澡兩次,一次早上一次晚上,但早上洗完澡後有些印尼女性同事習慣不吹頭髮就綁上頭巾(Hijab)就出門上班,在台灣洗頭不吹乾應該就會被老一輩的媽媽們念到不行了吧(笑)。但只能說,印尼真的太熱了,可能頭都沒吹乾頭皮又會冒滿汗珠了吧。
Thumbnail
關於吹頭髮這件事也是有些許的文化差異,印尼人習慣一日洗澡兩次,一次早上一次晚上,但早上洗完澡後有些印尼女性同事習慣不吹頭髮就綁上頭巾(Hijab)就出門上班,在台灣洗頭不吹乾應該就會被老一輩的媽媽們念到不行了吧(笑)。但只能說,印尼真的太熱了,可能頭都沒吹乾頭皮又會冒滿汗珠了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