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2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關於練習「覺察」的6種階段。

覺察,是我認為每個人此生都在學習的作業與任務,我們遇到快樂與悲傷的事情,都是促進我們進行覺察的入口,當然,大多數的人會因為痛苦而開始反思,鮮少人感到快樂卻仍能觀照自己的框架。從這角度來看,便能理解楊定一博士曾經說過的:「失落是一種恩典」的意思。 以下,我將會就我目前的實踐與理解,把我對覺察的學習與練習分成五種階段,也會自訂一些階段名稱,讓讀者便於記憶。   第一階段 覺感官 我們能運用身體既有的感官去進行,那麼便是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接著在透過自己對這些感官的感受進行詮釋,便成為我們的主觀世界的真實,像是什麼食物對我來說是美味的,聞起來是舒服安心的,什麼音樂讓我感到放鬆優雅的。 第二階段 覺主觀 覺察自己對各種生活情境的主觀詮釋,知道這些真實,是由自己主觀的詮釋所建構出來的,並且意識到這些詮釋背後的故事與形成的原因,藉此觀看與解析自己的行為與選擇。例如:我認為一個家庭的成功,不只要有足夠無憂的金錢,還要有充足的相處時間,創造共同的回憶。而我會有這樣的詮釋和理解,便是缺憾於小時父母忙於經營生意,較少有共同出遊的記憶。   第三階段 覺客觀 覺知除了自己的主觀世界以外,尚有認知以外的客觀事實存在,開始擴展自己感知以及既有的認知圈。舉例來說,過去我曾經一直認為父母沒有帶我們出遊,鮮少經營家庭關係,但後來仔細回想,詢問其他兄弟姊妹,其實我們還蠻多旅行回憶的,也因此對於大腦記憶的真實性開始懂得抱持懷疑。 第四階段 覺當下 投入生活的情境之中,練習在主觀與客觀之間的空隙(界線)停頓覺察到當下的各種感官、主觀、客觀,覺察大腦建構的我與世界的分別是什麼,覺知所有的一切個體都被涵容在整體之中。一般的最常見的練習方式便是呼吸,在呼與吸之間有一個停頓,沒有大腦雜念的時刻,我們存於當下,我們與世界的界線開始越來越細小,並且持續練習,試圖延長大腦雜念的停頓。 第五階段 覺無常 無常並非只有在生與死之間能體會到,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沒有重複的情境,每時每刻都在發生無與倫比不可取代的奇蹟;觀看動物和植物的自然生活便能體會,哪有哪一刻是不獨特、不值得慶祝的呢?無常的真義便是對可能與創造力的體會,以及沉浸於當下的珍貴體驗。呼吸時,看著氣息吸入身體裡,再看著氣息呼出來,慢慢地學會不留住任何思想,只是在,只是呼吸。 第六階段 覺整體 消融自己與外界的界線,將人我的概念卸下,將主客觀的邊界外擴到無限大,感知與五感的敏感程度變得更高,此刻沒有分別也充滿平靜與愛。我自己個人的體驗曾透過滑雪、高空彈跳、催眠冥想、聲波音療的當下體悟到。 透過這六種階段的覺察,我們可以逐漸地破除框架、執念,甚至是身上的業力(習氣),接著練習與宇宙歸處連結,擴大自己的覺知與可能性,跳脫無論是金錢或者關係、信念上的限制,創造與體驗充滿樂趣的生活。 當然我也相信一定還有其他階段的覺察,但因為我尚未體悟到或者體驗到的無法具體用文字來形容,也就沒有再進一步分享。若有讀者願意分享自己的經歷與我交流,將會是我很幸運與幸福的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