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己主義者的助人行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利己主義者一般指那些只考慮讓自己得益(至少是利大於弊)而不照顧自身以外的利益的人,他們即使會考慮後者,也是因為要弄清後者如何影響前者,而非真心為了滿足後者。另一方面,助人行為一般指那些實際上能滿足自身以外的利益的行為(至少是利大於弊),不管這些行為怎樣影響自身的利益(或是沒有影響)。
        對利己主義者的一般看法是,他們不太可能作出助人行為;反過來說,作出助人行為的人一般不會被視為利己主義者。然而,依據本文對利己主義者和助人行為的理解,這些一般看法卻很可能只是刻板印象本文將嘗試列舉一些助人行為能滿足利己主義者的情況。

        首先,某些助人行為也可以是利己的。即使利己主義者不照顧自身以外的利益,可是也不見得他們會刻意損害那些利益,因此不管是否巧合,以利己為出發點的行為還是有可能幫助他人的。比方說,一些富豪在各地捐款給有需要的組織、團體或地方,縱使這對他們而言(假使他們從利己的角度出發)這本質上其實很可能是為了替自己作宣傳以改善自己的形象及人脈,這些行為本身仍然是助人行為。

        其次,即使某些行為會持續損害自身的即時利益,卻能增加對自身的長遠利益的保障程度和得到保障的機會。對利己主義者而言,這些看似利人損己的行為實質上是替自己買保險,目的則為寄望萬一自己深陷險境而難以自救時,曾被自己幫助過的人會反過來幫自己一把。雖然這類保險與一般的保險都同樣不可能給予絕對的保證,但利己主義者也不會僅因如此而不買這些保險,正如我們也不會僅僅因為一般的保險並無絕對保證而不買它們。
         當然,如此一來,當這些利己主義者持續作出利人損己的行為時,它們卻顯得充滿計算,因為保險的本質就是透過持續小量犧牲即時的利益來降低難以逆料的險境對自身造成的損害,從而增加對長遠的利益的保障(嚴格來說都是其期望值)。正如一般人在買保險時大多會作出深思熟慮的決定以保障自身利益,利己主義者作出利人損己的行為時一般也會機關算盡。相反,利他主義者作出的助人行為一般都較少複雜的盤算,因為他們的集中力主要都投放在自身以外的利益,只要它們不會損害自身作出助人行為的可持續性就行。
        另一方面,正如一窮二白、危在旦夕、自認意外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或不相信保險的人一般會對保險避之則吉(除非他們打算詐領保險金),一個自認沒甚麼能力作出利人損己、一個已身陷險境、一個自認永遠都不需要別人幫忙、或深信人性極端險惡醜陋的利己主義者也是不會作出甚麼利人損己的行為的,除非他們打算用小恩小惠騙取別人大量的同情。

        如此一來,我們可以如何用比上述的刻板印象更為可靠的方法以判一個人是否利己主義者?以下為一些啟發法(愈符合以下的條件便愈大機會是利己主義者):
        1. 曾作出為數不少的損人利己的行為
        2. 幾乎從不作出任何助人行為
        3. 幾乎所有助人行為都兼為利己,甚至其利己的程度高於助人的程度
        4. 幾乎所有利人損己的行為都顯得充滿計算
        需要注意的是,既然這些終歸只是啟發法,我們便不應僅僅依靠它們便作出任何最終的判斷,雖然以此作出初步的判斷倒是合理的(箇中分別在於是否認為判斷可能有錯)。
avatar-img
5會員
2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人,可以幫助別人 但不必要幫別人承擔業力,介入他的因果 有些人,其實很賊 或許該換句話說,稱讚他比較會看人 哈,反正重點就是~~~ 別讓別人把自己該做的工作丟給別人 因為他們就是吃定你能夠接受承受住並幫他解決 或許,你會說,幫助人是好事 但是,每個人的功課只能自己做 他今生不做完,
Thumbnail
【沒有深思過的幫助,其實是害人害己】 在過往職場中我曾經是那種典型的“爛好人”,因為覺得助人為善,所以認為幫助同事是理所應當的事。然而這樣的心態往往會讓自己吃虧。
        人的問題,在於「利誘」,利誘乃是蒙蔽人之良善的淵藪。           「利誘」在現今社會中,不論是以財物利益誘惑他人,或是自身以財物威脅他人,人處於窘境或危殆的時刻,往往給予一點利益或是好處,猶如在黑暗中看見一道曙光般,感動莫名。受到了「利誘」,那麼人原有的價值觀、道德觀瞬間
Thumbnail
在幫助他人和自我保護之間找到平衡,善良不應該是無條件的義務,而是建立在自我尊重和界限的基礎上。學會說「不」可以讓我們更有效地支持真正需要幫助的人,避免自我犧牲。本文探討善良的界限,以及如何有效地在三者之間找到平衡,並分享三個實踐步驟,幫助讀者明白選擇性地投入,專注於值得支持的對象。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Thumbnail
利他是一種行為哲學,強調在行動中優先考慮他人的利益和福祉。本文介紹了利他的意義、益處、實踐方法以及面臨的挑戰,並強調利他對個人成長和社會和諧的重要性。
Thumbnail
多數人都耳熟能詳「助人為快樂之本」,但如果一味奔波幫助他人,卻忽略了自我,結果只會讓自己陷入困境。本文分享了幫助他人的代價,並提出了三點建議:明白助人的真正意義、學會拒絕和學會愛自己。
功利,腦海浮現的不外就是勢利、做人做事有一定的權力、名利的「自私」目的。而邊沁、彌爾提倡的utilitarianism 被翻譯成「功利主義」,但它其實一點也不「功利」。 用我的話說,它是把所有人的快樂最大化的一種思維。 我們的教育其實是西化的,內容除了國語文,其他科目可以說很國際化了。所以,當
到底利己對?還是利他比較對? 而你是利己比較多,還是利他比較多的思維? 愛瑞克/愛大的書---內在原力、原力效應都提過關於利他思維的詮釋: 「利他」並不是完全只有利他人, 而完全不顧自己狀態, 應為「利他共贏」,而其重點在於「共贏」。 我也曾糾結: 到底是該完全犧牲自己去成全他人需求, 還是在兩
只要自己產生意念或與人意念頻率交涉,都會產生能量碰撞及波動,而波動即是創造業力的基礎。 當我發出一個慈悲心想幫助他人,我自己以及被我協助的人是否也會產生多種情緒意念呢?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人,可以幫助別人 但不必要幫別人承擔業力,介入他的因果 有些人,其實很賊 或許該換句話說,稱讚他比較會看人 哈,反正重點就是~~~ 別讓別人把自己該做的工作丟給別人 因為他們就是吃定你能夠接受承受住並幫他解決 或許,你會說,幫助人是好事 但是,每個人的功課只能自己做 他今生不做完,
Thumbnail
【沒有深思過的幫助,其實是害人害己】 在過往職場中我曾經是那種典型的“爛好人”,因為覺得助人為善,所以認為幫助同事是理所應當的事。然而這樣的心態往往會讓自己吃虧。
        人的問題,在於「利誘」,利誘乃是蒙蔽人之良善的淵藪。           「利誘」在現今社會中,不論是以財物利益誘惑他人,或是自身以財物威脅他人,人處於窘境或危殆的時刻,往往給予一點利益或是好處,猶如在黑暗中看見一道曙光般,感動莫名。受到了「利誘」,那麼人原有的價值觀、道德觀瞬間
Thumbnail
在幫助他人和自我保護之間找到平衡,善良不應該是無條件的義務,而是建立在自我尊重和界限的基礎上。學會說「不」可以讓我們更有效地支持真正需要幫助的人,避免自我犧牲。本文探討善良的界限,以及如何有效地在三者之間找到平衡,並分享三個實踐步驟,幫助讀者明白選擇性地投入,專注於值得支持的對象。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Thumbnail
利他是一種行為哲學,強調在行動中優先考慮他人的利益和福祉。本文介紹了利他的意義、益處、實踐方法以及面臨的挑戰,並強調利他對個人成長和社會和諧的重要性。
Thumbnail
多數人都耳熟能詳「助人為快樂之本」,但如果一味奔波幫助他人,卻忽略了自我,結果只會讓自己陷入困境。本文分享了幫助他人的代價,並提出了三點建議:明白助人的真正意義、學會拒絕和學會愛自己。
功利,腦海浮現的不外就是勢利、做人做事有一定的權力、名利的「自私」目的。而邊沁、彌爾提倡的utilitarianism 被翻譯成「功利主義」,但它其實一點也不「功利」。 用我的話說,它是把所有人的快樂最大化的一種思維。 我們的教育其實是西化的,內容除了國語文,其他科目可以說很國際化了。所以,當
到底利己對?還是利他比較對? 而你是利己比較多,還是利他比較多的思維? 愛瑞克/愛大的書---內在原力、原力效應都提過關於利他思維的詮釋: 「利他」並不是完全只有利他人, 而完全不顧自己狀態, 應為「利他共贏」,而其重點在於「共贏」。 我也曾糾結: 到底是該完全犧牲自己去成全他人需求, 還是在兩
只要自己產生意念或與人意念頻率交涉,都會產生能量碰撞及波動,而波動即是創造業力的基礎。 當我發出一個慈悲心想幫助他人,我自己以及被我協助的人是否也會產生多種情緒意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