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善被人欺】是什麽讓「善良」失去了光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幾天在方格子的自我成長板塊裏逛文章的時候,看到有格友提到善良的人好像很容易遇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和處境,甚至還會被利用,本來是用心良意,卻讓人頻頻失望,這種感覺換誰都不好受。為了避免自己受傷,甚至很多原本善良的人,都開始選擇了不作為,只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

我們一邊希望有更多善良的人同時,又害怕自己因為善良而受傷,到底哪裏出了錯?到底我們該怎麽做?下面幾點或許能引發你的深思,找出你自己的答案。

那話不多說,開始吧!

(Generated by AI)

(Generated by AI)

我們想善良,很多時候只是為了好報

這麽説可能聽起來有點不好聽,但這個想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人們總是會說「好人有好報」,多做好事,會得到好結果等等。我們選擇去做善良的事也沒有任何錯,但是因為目的是為了善良帶來的結果,這就會導致在很多時候,指導我們行為的已經不是善良本身,而是結果導向性的價值觀了,其行為的出發點已經完全發生改變了。

當我們把最終結果作為驅動力的話,就會帶來某種與交互利益相似的行為表現。

我做到了善良,我的回報在哪裡?

而由此導致的行為就類似與投資了,就好像我們會提前投資與一個我們認為有潛力的金融商品,然後我們會要求回報,決定我們是否會投資該商品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它能給我們帶來多少的利益?

把這個代入到生活當中就是,取決與我是否想善良地去對待這個人或這件事的因素之一是,在這之後,這個人或這件事能為我帶來多少好處?



我們會因為選擇了錯誤的對象,而導致不好的結果

投資都會出錯,如果善良變成一種期待回報的投資,也一樣會出錯。我們可能就剛好選擇了錯誤的人而對ta善良,最後導致可能被對方利用,也可能會因為對方根本不把我們的善良投資放在眼裏,而不進行相應的回報,這個時候我們心裏就會非常受傷,甚至憤怒,積怨等等一些列負面的後果。

當我們以利益為驅動力的時候,我們會忽略掉很多現實的本質,比如這個人的品質,這個人的真誠度等等,我們都會在這方面開始漸漸失去判斷力。所以因為善良,最後導致被「欺負」,也就很常見了。


我們想善良,很多時候只是自己缺陷方面的心理投射

這點在人際關係裏很常見,尤其是親密關係。在普通的人際關係裏,往往一個人會試圖接近ta想成為的那個人或那個圈子,而在實際生活中ta並沒有獨立成為的樣子。ta會為了和那些人(理想中的自己)一起,或者融入圈子而做出不可估量的努力,因為沒有人會知道,一個人可以為自己的理想付出到什麽可怕的程度。

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很容易走偏,被人利用,被人威脅等等。

與其説是別人欺負我們,不如說是我們給了別人欺負我們的機會。

而善良不是原因,原因是我們期望透過善良這種方式,去彌補自己無法自己修補好的缺陷或傷口。

有多少是因為缺乏自己關愛自己和自主的能力,而選擇了一個控制狂的伴侶?


我們最終使自己陷入了不斷受傷的惡性循環

當我們把理想中的自己交給別人來完成的話,就好像把最致命的東西都交付了另外一個你完全沒法控制的外在因素一樣,你會不安,你會判斷失誤,你會憂心忡忡,你會為了害怕失去這個理想(投射在他人身上的理想自己)而付出無底洞一樣的努力,直到自己完全崩潰掉。

我們會在心裏暗自自說:「ta為什麽不能明白我到底為ta付出了多少?ta怎麽可以對我這樣?」,「我對ta這麽好,可我連一個同情都得不到。」

最終受傷的,往往都是善良的那一方。

也就是我們經常聽説的:「人善被人欺。」


到底應該怎麽做?

善良這個行為本身沒有任何錯,並且它是一個非常非常好的品質,是人類智慧的閃光點。我們當然不能丟了它,沒有善良,世界會變成一個修羅場。

但我們可以在做好下面幾點之後,再去善良地待人待事,我相信就可以讓自己開心的同時也讓別人溫暖了,而不會導致被欺負,被受傷的情況發生。


建立正確良好的自我認知

在你想要先對別人好之前,最重要的是先要學會怎麽對自己好。你連自己都照顧不好,怎麽可能會照顧得好別人呢?

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喜好和個性,建立自己對事物的價值觀,建立自己對什麽是善良,什麽是不善良的觀點。因為善良,其實在每個人眼裏都不太一樣。你必須先要了解你自己認為的善良是什麽,你會怎樣善良地對自己,然後才是去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別人。

有人會問,那這樣不也會選錯對象嗎?答案是:其實很難。

因為一般很了解自己的人,ta也從某種程度上很了解人了,因為ta自己就是一個人類啊,然而人都是有共通點的。當一個人專注了解自己的時候,某種程度上也是專注在了解人類的行為和原因,而這一點是很有助於ta去識人的。

所以,當你想要去做一個善良的人之前,請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所有,和自己對善良的認知以及價值觀。

先學會對自己善良

類似與上面一段說的,在了解了自己之後,你就會開始學會如何善良溫柔地對待自己,你會發現很多不一樣,比如在這之前,你怎樣對待別人的?你再套用在自己身上,發生很多有一些並不適用,你可能就會開始調整方法,以一種更加人性化,更加貼切的方式去善良待人。

這個問題説起來就簡簡單單幾個字,但是做起來是需要相當多的時間和過程的,但是這些都是非常非常值得的,你會感受到的。

當你開始學會對自己好,對自己善良的時候,細心觀察你的生活,你會發現很多很多地方都不一樣了,衝突會變少,不滿會變少,難過也會變少,甚至你會我覺得我並沒有做什麽努力啊。就是這樣,這就是最大的回報:不需要那麽地努力,你就足夠可以因為你自然的善良而帶來生活上的巨大改變了。

這完全就是「人善被人欺」的反面了。

去掉對外界的依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我們很多時候往往是把自己的價值觀加在了外界事物上,包括人,也包括事情,而失去了對事物原本本質的真實判斷,我們會把自己的感受和以往經歷還有自己的價值觀,都和外界事物挂鈎聯係上,再去依此做出相應的決定和行為,而這樣就很容易導致失誤。

而發生這種情況往往都是因為我們無法獨立依靠自己去完成自己想要的目標,或想成為的狀態,才會對外界產生千絲萬縷的依附關係,而一旦我們和某種事物包括人,產生依附關係的時候,我們所有錯誤的決定都會因基於害怕失去,也就是恐懼而不斷產生

這就會直接導致我們,「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而基於這種偏離現實的錯誤基礎做出的善良選擇,可能會萬無一失嗎?

但當我們通過上面兩段,能夠自己滿足自己,自己成全自己的時候,對外界的依附也就會越來越弱,這樣我們就能直接看到事物的本質,能夠更加清晰明了的知道自己所處的境遇是怎樣,站在對面的這個人到底是什麽樣。

而當你有著這樣清晰無濾鏡的準確判斷的時候,你再去選擇善良,還有多少可能會有餘地留給受傷呢?


結論

善良沒有錯,我們依然要堅持善良,只是需要更多在自身上正確的努力去讓善良成為保護自己的一個盾,而不是傷害自己的一把刀。

一個人先要對自己好,ta才會對別人好。如果都沒有辦法自己讓自己幸福和開心,ta就算通過善良的方式想去獲得,也會導致頻頻失誤了。

善良是一個强大的武器,它可以讓一個人變得很勇敢,很厲害,甚至很幸運,但前提是我們要如何正確地使用它,若是不假思索地濫用,可能就會變成一把割傷自己的利刃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熟齡文青-avatar-img
2023/08/12
我覺得當善良被刻意做出來的時候,它已經有所偏差了。真正的善良往往是由本性自然發生,發生的動力從你所說的了解自己開始。
玉言又止-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8/13
熟齡文青 一點沒錯。
avatar-img
玉言的奇玉之地
77會員
89內容數
分享我有感觸的各種想法,結識相似的靈魂。
玉言的奇玉之地的其他內容
2024/08/14
如何順其自然的改變現狀? 我不喜歡的現實, 就不要接受好了。
Thumbnail
2024/08/14
如何順其自然的改變現狀? 我不喜歡的現實, 就不要接受好了。
Thumbnail
2024/07/24
認真是一個看似正面卻潛藏危險的詞。過度的認真會讓人無法得到滿足感和安心感,反而增加焦慮和情緒起伏。這篇文章討論了對於事情過度認真的結果,以及建議放下對結果的固執,以更輕鬆的心態去愛上事情的本質。
Thumbnail
2024/07/24
認真是一個看似正面卻潛藏危險的詞。過度的認真會讓人無法得到滿足感和安心感,反而增加焦慮和情緒起伏。這篇文章討論了對於事情過度認真的結果,以及建議放下對結果的固執,以更輕鬆的心態去愛上事情的本質。
Thumbnail
2023/10/13
甚麼是意識?我們到底是怎樣看待這個世界的?為甚麼我的想法和別人的不一樣?
Thumbnail
2023/10/13
甚麼是意識?我們到底是怎樣看待這個世界的?為甚麼我的想法和別人的不一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經歷了一段很挫敗的感情,才真正發現一段好的關係是什麼?就是”不委屈”!你以為委屈可以求全,到頭來你才發現原來委屈只是讓自己喪失了價值,不但維持不了關係,反而是加速關係的敗壞。 也才發現為什麼有人常說他經常被人利用,因為在生活當中,他就是給人一付「好人」的形象,每個人有事都會找他,經常都是疲於奔命,
Thumbnail
經歷了一段很挫敗的感情,才真正發現一段好的關係是什麼?就是”不委屈”!你以為委屈可以求全,到頭來你才發現原來委屈只是讓自己喪失了價值,不但維持不了關係,反而是加速關係的敗壞。 也才發現為什麼有人常說他經常被人利用,因為在生活當中,他就是給人一付「好人」的形象,每個人有事都會找他,經常都是疲於奔命,
Thumbnail
明明當個足夠好的人就好了,為什麼要當最好的呢?就算那些對你有期待的人失望了,那又會怎麼樣呢?如果都不開心了,都變成壓力了,那才是最痛苦的事了吧
Thumbnail
明明當個足夠好的人就好了,為什麼要當最好的呢?就算那些對你有期待的人失望了,那又會怎麼樣呢?如果都不開心了,都變成壓力了,那才是最痛苦的事了吧
Thumbnail
如果我問:你是否肯定自己是一個善良的人?你是否所做的都是善行? 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會是點頭、肯定的。畢竟我們多數人都活在必須善解人意的文化塑造下;要待人和善、親切、友好⋯甚至有事事要幫人幫到底的情結,時常把別人的責任當成自己的、把別人的問題扛起來解決。 然而,你確定嗎?
Thumbnail
如果我問:你是否肯定自己是一個善良的人?你是否所做的都是善行? 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會是點頭、肯定的。畢竟我們多數人都活在必須善解人意的文化塑造下;要待人和善、親切、友好⋯甚至有事事要幫人幫到底的情結,時常把別人的責任當成自己的、把別人的問題扛起來解決。 然而,你確定嗎?
Thumbnail
百萬暢銷書「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作者慕顏歌,在同名書籍第二輯中,直言不諱的剖析人性黑暗面與痛點,從家庭、職場、愛情、婚姻,甚至是人際關係等各種生活場景切入,讓你能多擁有一分合理拒絕、適度反抗的善良力量。小編延續第一輯的方式,從中彙整精選一些道理,願你善良,且有力量和鋒芒。
Thumbnail
百萬暢銷書「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作者慕顏歌,在同名書籍第二輯中,直言不諱的剖析人性黑暗面與痛點,從家庭、職場、愛情、婚姻,甚至是人際關係等各種生活場景切入,讓你能多擁有一分合理拒絕、適度反抗的善良力量。小編延續第一輯的方式,從中彙整精選一些道理,願你善良,且有力量和鋒芒。
Thumbnail
你在關係中受過傷嗎?你覺得和人相處很累嗎? 生活中總避免不了要和人相處,需要和各種人打交道,不管是交情深的還是交情淺的,都需要耗費心力經營,太投入感情容易給對方壓力,也可能讓自己受傷,太疏離又感受不到關係的親密感,讓人覺得孤單,如何才能拿捏好適當的距離靠近對方,讓雙方都自在?
Thumbnail
你在關係中受過傷嗎?你覺得和人相處很累嗎? 生活中總避免不了要和人相處,需要和各種人打交道,不管是交情深的還是交情淺的,都需要耗費心力經營,太投入感情容易給對方壓力,也可能讓自己受傷,太疏離又感受不到關係的親密感,讓人覺得孤單,如何才能拿捏好適當的距離靠近對方,讓雙方都自在?
Thumbnail
前幾天在方格子的自我成長板塊裏逛文章的時候,看到有格友提到善良的人好像很容易遇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和處境,甚至還會被利用,本來是用心良意,卻讓人頻頻失望,這種感覺換誰都不好受。為了避免自己受傷,甚至很多原本善良的人,都開始選擇了不作為,只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
Thumbnail
前幾天在方格子的自我成長板塊裏逛文章的時候,看到有格友提到善良的人好像很容易遇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和處境,甚至還會被利用,本來是用心良意,卻讓人頻頻失望,這種感覺換誰都不好受。為了避免自己受傷,甚至很多原本善良的人,都開始選擇了不作為,只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
Thumbnail
一直以來我始終相信,人性本善。然而前任的種種所為,讓我看見人性所惡。 我始終相信的善良,是一種溫暖,是一種體諒。但是在偽善之人中,善良是一種假象,內心的本質是利益,更是一種必須接受聽話的利用。沒有了尊重,反而是一種軟土深掘的侵犯。 「與人為善,但不任人侵犯。」,在人性中的真相,有些人的刻意加害,
Thumbnail
一直以來我始終相信,人性本善。然而前任的種種所為,讓我看見人性所惡。 我始終相信的善良,是一種溫暖,是一種體諒。但是在偽善之人中,善良是一種假象,內心的本質是利益,更是一種必須接受聽話的利用。沒有了尊重,反而是一種軟土深掘的侵犯。 「與人為善,但不任人侵犯。」,在人性中的真相,有些人的刻意加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