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2|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展賦教育在人文....混齡教學的實踐

    除了一年級單獨成立娃娃國,國小二、三年級和四、五年級,國中六到九年級,皆採混齡教學。主要目的是實踐家庭化和社會化的教學目的,回歸教育原來的面貌,也達到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教師的協同教學。
    讓不同年齡的孩子在一起學習,不是國內創新,在國外幼兒教育的先驅蒙托梭利,早就率先實施。但在國小國中階段實施混齡教學,人文國中小是第一個嘗試的一般學校。
    實施混齡教學的好處有那些呢?其實就是回歸到一般家庭和社會,都會有不同年齡和程度的人,將來會一起生活工作和學習。我們不可能一直處在相同年齡程度的人群中,所以混齡教學是回歸正常面的學習。
    尤其今天大多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缺少同儕兄弟姊妹相處的經驗,實施混齡教學,更能體會兄弟姊妹的感情。年齡大、能力強的同學,學會主動幫忙年齡較小、能力較差的同學,年齡較小的,也有榜樣和學習的對象。
    實施混齡教學後,就需要配合各種年齡的孩子,準備不同程度的教材,佈置各種學習角。所以老師的協同教學和主題統整能力就會出來,教學也不再是以老師為中心,而是以學生為主,孩子也會主動學習,不是老師一人教學,學生被動式的學習。
    所以實施混齡教學,是適性教育十分重要的媒介,要談適性教育,就必須從混齡教學開始。老師的角色是站在觀察、輔導的角色,孩子才是學習的主角,教師必須及時調整,和提供孩子所學習的內容。
    實施混齡教學,讓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有家的感覺,幫助孩子社會化的建立,讓孩子更成熟。老師的教學也由單一到協同,孩子的學習由被動到主動,大的孩子幫助小的孩子,可以增強孩子的人際關係,和社會能力的建立。
    人文在民國九十二年,由楊文貴校長接任後,就積極進行適性教育混齡教學的實踐。先從打破教室隔間,打散班級成立家族開始,並實施統整主題教學。十多年來,也看到實施的成果,孩子樂在學習,不同年齡的孩子一起快樂學習。
    過程中遭遇許多質疑和困境,首先是部分家長的不瞭解和不認同,造成第一波的轉學潮,有將近一半的孩子轉離人文,但也吸引另一部分認同此一理念的家長,將孩子轉學到人文。
    其中最大挑戰還是來自老師,要由傳統個人教學,改變成協同教學。經過長時間每天下午課後的研習和檢討,老師也漸漸適應混齡教學的教法,將過去一個人負責一個班級,大部分課程的教學,改成三到四人負責一個家族班群的教學。
    每個人發揮自己的專長,帶領相同程度,不同年齡的孩子學習。不再只是一個人,帶領二、三十個不同程度孩子的學習。但老師必須具備統整教學、評鑑、輔導、協同教學的能力,教學不再是單打獨鬥,而是群體合作的結果。
    所以混齡教學改變的不只是學生,還有老師,家長更要支持、認同。人文歡迎家長參與協同教學,擔任多元課程的指導老師,所以在人文,家長是重要的辦學合夥人,更是老師教學的好幫手。
    這就是混齡教學在人文實施的情況,也是目前教育部想在各偏遠學校推動混齡教學,以因應少子化產生班級人數減少,如何不同年級混齡教學,產生最大教學效果,而來到人文觀察取經。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