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罷手的翻閱感
這本將近一個世紀前(約1927年的創作)的創作,和現今坊間能讀到的奇幻,乃至科幻作品都不相同。《銀河鐵道之夜》無疑是素樸的,不過藉由一列火車開往銀河的旅程,反映出宮澤賢治的人生觀與宇宙觀罷了。因此,如果還有無法罷手的翻閱感,想必是因為,《銀河鐵道之夜》隱約透出的關於追尋生命本質的純粹情感,不管是基於對生活的感受、對萬物的好奇,以及企圖透過宇宙連結,得到生命至樂的渴望,讀來總莫名可以得到一種沉靜、並在淡淡哀傷中升起微微的喜悅。
《銀河鐵道之旅 》/宮澤賢治著/增村博繪 /黃鴻硯譯 /小麥田 /202208
增村博的漫畫版
然而在眾多版本中,能讓我願意好好讀完的原因,不諱言,的確因為這個版本是漫畫版。漫畫版《銀河鐵道之夜》是畫家增村博在動畫化前1982、1985所畫,有最終形以及初期形(〈布魯嘉尼洛博士篇〉)兩個版本,也是構成本書所在,並呼應宮澤賢治的第四稿與第三稿。最終形的內容是一般坊間出版的版本,也是大眾熟悉的故事範圍,而初期形(〈布魯嘉尼洛博士篇〉)讀起來就像最終形的補充篇。
少了前段天文學課堂的交代,直接切入半人馬祭之夜的探險;後半段增加了布魯嘉尼洛博士和主角喬凡尼的對答。除去了故事的前因交代,反而能聚焦在「銀河鐵道之旅」的所見所聞,以及所啟示的部分。初期形的許多景物也加上更細描的分格,彷彿意欲呈現出其美麗、深邃、奇幻,甚至完全不一樣的想像,例如天氣輪之柱、三角標,這些被畫家認為「這到底是什麼啊?」的景物,初期形和最終形中的畫法就完全不同,究竟哪一個更接近宮澤賢治的描寫,其實也沒有答案。
然而卻可以體會到的是,畫家從最終形(1982)畫到初期形(1985),是逐漸脫離情節束縛的過程,彷彿逐步掉進宮澤賢治所描寫的「煤袋星雲」(黑洞)中,體驗著完全不可抗拒的引力,畫家進入深不可測的境地裡,「再怎麼揉眼睛,也還是看不到任何東西」,只能盡可能捕捉、放大、想像宮澤賢治對作品、對世界、宇宙的所有詮釋和感懷。
或者說宮澤賢治的作品本身就具有如星雲般螺旋的吸引力,因此才會,一部歷經四稿,卻未公開傳世的作品,卻反而成了他的代表作,甚至歷經這麼久的時間,依然令人迷惑、陷落、嘆息。
超現實的前現代夜晚
1927年左右的物質世界,是剛進入現代化的社會,在宮澤賢治的描寫下,那樣的夜晚,非常令人著迷。「所有街燈都包裹在蔚藍的冷杉或橡樹枝當中」、「空氣清澄,簡直像水一般流動在道路上或商店內」、「那一帶看起來真的好像人魚之都啊!」文明尚未構成威脅,反而增加了夢幻與超現實之感,把這樣的體會帶入夢中鐵道之旅,銀河就像風一樣,偶爾掀起「若隱若現的紫色波浪」甚至比「氫氣澄澈」「發出美麗的磷光,一閃一閃的燃燒著」,是難以想像又卻感覺鮮活可觸。
文明尚未構成威脅的前現代時期,在宮澤賢治筆下充滿了夢幻與超現實。
宮澤賢治說的謎樣三角標,讓畫家一而再地畫出不同的想像
宇宙、時空之謎
在這樣的深邃裡,鐵道夜車裡充溢的是一種孤獨、哀傷,在死亡與救贖、積極重生之間浪蕩的情懷。希望有朋友的孤獨、對無法挽回的死亡的哀悼、聚散的不忍,犧牲自我、為謀他人幸福的渴望,人世間的種種悲歡離合與渴望,卻用孩子(書裡是貓)的話單純地表達出來。而前三稿才有的〈布魯嘉尼洛博士篇〉,以現今眼光看來,無疑更是一種對宇宙、時空之謎的揭示:「寬廣的世界無垠敞開,一切歷史皆在眼前」、「你的實驗必須從頭到尾,跨越這些片段的思考才行」「不過當然了,只處理那個當下也是可以的。」
不管是寄託自己的情感或理想,宮澤賢治始終以童話般的筆觸淡淡的摹寫出來,經由增村博的畫形成具體的時空,即使文字裡的謎面始終存在,卻無損在人們心裡的樣子,反而接續形成了某種迴路,像星河一樣,不停反覆照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