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你:
剛告別童年、正進入青春期的你,關於成長這件事,想必伴隨著許多改變的發生:
某些人事流逝出去,某些事情又如潮湧來,酸澀與甜蜜交替著的一種不由自主的心境。你也許會發現自己很難控制每天心情的起落,就像很難推卸命運的安排。在《媽媽不在家的一年》這本書裡,主角達莎就有著類似的心情,在還無法自主、光影交替的一年裡,她體驗著關於分開與孤獨,友誼與初戀的成長滋味。
《媽媽不在家的一年》/達莎‧托爾斯提科娃(Dasha Tolstikova)作繪/黃筱茵譯/小麥田2022.6
對少女達莎來說,雖然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但是她和媽媽才是一個「單位」。所以當媽媽前往美國一年的時候,達莎正式面臨生命中第一個轉變:孤獨。說來慚愧,但即使是大人也會面臨分離帶來的生命斷裂感,而且比起孩子往往更震撼更無法接受。我讀過的書裡,有位小說家寫下了這種斷裂,形容自己天真地以為父親會永生不死的想法,感覺自己有這樣的想法時,才意識到原來在父母身邊,自己永遠是個孩子。
孤獨的範圍雖然不盡相同,但面對離開、消逝的感受,卻不曾因為時間或年紀而改變。
如果是你,會如何排遣這樣的孤獨感?
會像達莎那樣用「讀書讀到睡著」來度過嗎?是不是更會抓緊和知心好友之間的相聚與連結,甚至不惜用上課時間來換取?而面對心儀的對象,會不會也鼓起勇氣表白,儘管結果完全未知?不知你如何看待這些在成長的孤獨中,自己逐漸改變的心境,主角達莎說就像「憋氣一整年」的感受。我私下揣想那是一種提高警覺、常感覺手腳無處擺放、但有時又會抽離的不安感覺,雖然面臨的都是自己的生活,但再也無法完全擁抱舒適自在的一種悵然若失。
「媽媽不在家」所造成的空缺與威脅感,讓生活中所有發生的事情,即使旁人都無所謂,卻在你每天的心境變化中,像攀附的藤蔓一樣,貼著你成長,直到出現完全不同的景緻。
達莎的紀錄是這樣
當描述生活的各種面向時,利用最多的筆畫線條來勾勒:學校、和不同人交往的場景,還有當國家發生大事時,她所感知的周遭環境。而在遇見還無法下定義的情況時,她則利用渲染和色彩來表達無法言喻的滋味。例如遇見喜歡的人,她的臉頰會從粉紅變得更紅;把象徵的紅心從口袋裡掏出來、瞬間再放回去的秘密心情起伏。在表達震驚時,把圖說文字放得巨大,或者形容窘境時則把自己縮到很小「我乾脆死了吧」,甚至許多時候直接降下整頁黑暗,把孤單塗滿空間。當然,喜悅的時候,一場復活節的落雪,就能讓她覺得有了什麼事都可能發生的魔法。
從微小事物裡快速得到啟蒙與成長,這簡直是少女時期獨有的權利。
國家大事對少女的達莎來說,其實並不那麼貼近自己的感受。
青春的議題,是這麼適合以圖像小說的方式來抒發,
我很汗顏這麼晚才明白。喜歡塗鴉和思考的你,或許真的有那麼一點志同道合。我想像的是,利用圖像小說,你可以用思考概括整個世界,但仍保有與童年連結的直覺感受。而線條勾勒思維,在色彩裡揮灑情緒,似乎就能形成一個可以一直承受變動和好奇的空間。
當我這樣看著你,就像我同時看著自己的過去。日記裡的篇章,確鑿地描繪出我是如何經由生活中的、各種經意不經意的事情,才轉變成現在的自己。或許當你意識到成長有多快速時,你也會想拿起筆,隨手倣抄這些來不及記憶的足跡。
祝福你,以及在那些歲月的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