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共感度:★★★☆
表面上談的是對抗孤獨、許多事無法獨自完成,本身卻是孤獨的總合,各個部分皆獨立作業再透過科技統合。
《Adult Children》是一場關於封城與隔離的實驗。封城與隔離期間,劇場封閉,所有人都不能上街,劇團無法進劇場排戲、演戲,觀眾無法進劇場欣賞戲劇演出,演員則失去演出機會、包含劇場與影視拍攝。
VR360《Adult Children》的劇本設計如下:透過ScanLAB Projects的3D掃描技術,將倫敦Donmar Warehouse/丹瑪倉庫劇院內呈現的舞臺劇《Adult Children》完整掃描下來,包含劇場內的表演與劇場旁的觀眾,讓因為封城或隔離而無法出門的民眾,就算足不出戶也能透過頭戴式顯示器來到Donmar Warehouse欣賞舞臺劇《Adult Children》。
舞臺劇《Adult Children》從不曾於Donmar Warehouse公演。導演Ella Hickson與Sacha Wares讓每位演員及「觀眾」分別演出,並請ScanLAB Projects分別掃描下他們的表演,再透過後製將所有演員、「觀眾」及Donmar Warehouse劇場空間「組裝」成一齣在Donmar Warehouse演出舞臺劇的偽紀錄片VR。
加上VR360的特性:VR360的欣賞經驗是個人的且孤獨的,就算1公尺外其他人正欣賞著同一部VR,兩個人在VR中看不到彼此,體驗也是各自擁有,視角各自決定,無法共享或分享。
表面上,VR360《Adult Children》記錄一段劇場經驗,讓獨自隔離在家的人,仍能透過頭戴式顯示器與現場的演員及觀眾「一同」參與這場演出。現實中,VR360《Adult Children》是所有孤獨的總合--演員獨自表演,後製人員獨自產製組合場景,欣賞者獨自觀賞「演出」。無論是「一同」演出或是「一同」欣賞表演,都是虛構的。會不會,我們想參與、分享,嚮往同伴、我群體,排拒孤獨、非我群體,這些「需求」也是虛構的?
仔細欣賞舞臺劇《Adult Children》的劇情細節:女主角和母親相處不睦,亦不親密,甚少互訪,在封城隔離後,女主角卻開車數小時只為見上母親一面--難道是隔離時特別感受親情的重要性,或只是找理由開車與出門?閨密為了待產與照顧小孩,無法像婚前那樣時常見面,只能電話聯絡,封城後小孩不能上幼稚園、送托育,老公在家上班,要求閨密要顧好小孩不能打擾他開會,閨密連躲在廁所打電話給女主角抱怨,都會被幼兒及老公一再打斷--一家四口從早到晚膩在一起,有比獨自上班、獨自上幼稚園、獨自在家待產好嗎?
舞臺劇與VR,真實與虛擬,孤獨與友伴,禁錮與自由,限制與放任,想要與需要,害怕與不可承受,重重疊疊,層層辯證,更別說Donmar Warehouse在解封後布展放映VR360《Adult Children》,欣賞者身處真實的Donmar Warehouse中,體驗VR360《Adult Children》掃描虛擬Donmar Warehouse空間,看一齣虛擬的舞臺劇《Adult Children》,更顯巧妙!
然而,距離英國倫敦市9938公里遠的臺灣高雄市,欣賞者既沒有封城經驗,也普遍缺乏舞臺劇經驗,又對Donmar Warehouse價值與重要性沒有概念,體驗VR360《Adult Children》更像單純欣賞ScanLAB Projects掃描與VR團隊後製編輯技術,難以聯想「怎樣的距離才是社交距離」及虛實辯證,而臺灣本身的3D掃描技術及VR後製技術著實不弱,更使VR360《Adult Children》無顯著突出的特色,十分遺憾及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