犧牲會帶來力量
劇情簡介(下有劇透)
改編自真實事件–綠島再叛亂案,台灣白色恐怖時期的新生訓導處地址,流麻溝十五號, 一個信件以及思念無法到達的地方。在學校畫了海報、在長老教會以母語唱了歌、籌組讀書會閱讀近代思想文書、抑或是本身就是左頃思想運動的人士,甚或是被下屬舉報有共產思想的大隊長,都有可能被海湧飄阿飄運到這裡,罪不至死,但思想不純正,就要在這座火燒島中將這些思想焚毀重新生成。
聚集了護理師、學生、外省人、本省人、原住民。男生從事勞動,女生從事農耕,長官從事灌輸思想教育,雖底下暗湧的外界資訊交流、大隊長私慾與縱容,而仍相安無事自給自足,卻因為一場強推的良心自強運動,讓這些舉動浮出檯面,藉由一場不合作運動將這些人褪去他們的囚衣,展現真實的自我,不論是學生會學生知道自治與背後相應帶來的犧牲、舞者知道忍氣吞聲仍然沒辦法弭平殘暴的作為、大隊長剖析起自己處境與背後自己真心想望的需求。
電影畫面直白的將這些人在這種處境下的想法用鏡頭展現出來,不論是倒吊後搖搖晃晃的海面,碉堡中哭喊破布的哀戚聲、對海面喊著阿婆的外省兵、任由海水拍打著的雙宿雙飛,「嚴為覆審」我想不只是那個時代的掌權人的橫(狠)評,我想也是那個時代人對思想掐到快窒息時,想要吸吐出最後一口自由空氣卻被用國旗塞到嘴巴裡的咽不下氣的絕望。
劇情感受(主要劇情線)
一個受有完整體制內教育的學生突然被拋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仍相信自己只要撐過就好了,還能夠回歸體制內;而嚴桑則是一個已經在體制外做許多思想上抗爭的前輩,她想要做的是讓這個體制內的人更深刻的理解到,這個處境並非只要靜靜的等待時間流去就能夠回歸,因為時代巨輪正在改變著這個體制,推動這個巨輪運作的正是更多更多人的反抗以及校正,嚴桑細心的灌溉著這個思想啟蒙的芽孢,藉由給予一些路徑而非結論,讓杏子去體會現在身處的體制上的不公平之處,或許這個芽孢會因此受傷但至少她能夠讓更多自由思想的種子遍滿大地,影響著下一代以及再下一代。
為了能夠早日出去見到心愛家人的陳萍,將千絲萬縷的失語藉由舞蹈展現,被當成洩慾工具的她,以忍讓換取能夠自由以舞蹈言語及讓自己關心的人能夠不受傷害的籌碼,相較於嚴桑,她寧願犧牲自己採取綏靖政策讓這時代看起來不至於太過慘忍,我想我沒辦法斷言說她自私,在更多關頭她想到的不是自己,但我想某程度上她還是自私的,忍讓使得這恐怖持續反覆地對這片土地緊抓,只是這是種選擇,選擇犧牲的力量太過沉痛,自己不忍。
大隊長的掙扎以及一念之仁,不單單只是一個籌碼交換下的結果,而是在一個不願意讓任何有人發言權,甚至自己的棋子也不能發聲的政權下,在看到這些思想犯被觸動開關後的人性,握著陳萍的畫像,我想他一開始就知道結果會如何,但他忍不住又或是他任由情緒與思想宣洩讓不合作運動能夠開演,陳萍離去。
劇情總評
新生訓導處在辦理良心自強運動後,仍鬆散的管理,我覺得有點不太合邏輯,尤其上面還有處長而且蔣經國即將登島的前提下,卻任由辦理情形不彰、又沒有實質審核話劇內容等等,但可能也是我對於這時代背景中每個事件以及環節不清楚的誤解。
感覺這部片想要呈現更多在那個環境下不同處境的人想法的方方面面,但受制於鏡頭語言以及時間長度,感覺對於每個人思想的深度以及其後生成的背景著墨太少,有點像是縮短剖半版的紀錄片,雖然文本本身足夠衝擊震撼,但是因為角色深度不夠會有點破碎化,我想導演想要傳達更多的可能是這是一個時代微縮鏡頭,在這個鏡頭中許多故事可能扁平了些,但看到這個玻片的受眾應該足以被觸動而更去了解這時代中表彰的意義不是只有教科書中輕描淡寫的幾句話,而是有更多畫面以及故事需要被了解。
一開始是聽到違章女生podcast上的專訪而知道這部片,對於這種講述台灣歷史的片,我接觸比較多可能是紀錄片,而少有用敘事語言鏡頭去說故事,這部片我想是一部成功會讓受眾反覆思考以及主動去尋找過往歷史的片,現在政治各種聲音讓這一代人們更多帶著有色的眼鏡去看待敏感時期的歷史,卻忘記了這些歷史不應該只是政治角力的籌碼或是喊話,而是每個活生生的人,我想最後孫子在腳跟前玩耍,卻轉過頭寫「嚴為覆審」以及「這人為何不判死」等歷史文件,值得人們好好思考,雖然以前的左派份子與現在本土派分子其實本質上有所不同,但我想這不也是這部片能夠作為讓大家好好思考的引子,沒有刻意淡化沒有刻意抹黑,就是直接講述故事鋪陳情感線,人性在不同時代始終是人性,在政治下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