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內容會幫助你解答以下疑惑:
1. 專注力取決於先天資質和耐力嗎?
2. 我真的能自己鍛鍊意志力嗎?
3. 注意力該放在哪裡?為什麼有些人能一整天都保持專注?
4. 專注力高的人是因為能夠維持長時間的專注嗎?
5. 專注力不足會影響工作能力嗎?
6. 如何輕鬆建立起一個好習慣?
7. 如何輕鬆改掉壞習慣?
書中有一段話讓我突破以往的認知:「專注力跟遺傳和個性無關,也不需要才能或耐力。專注力的來源位於額頭內二至三公分裡的前額葉。」說明專注力是可以透過培養出來的,前額葉是控制思考和情緒的能力,這種能力也稱作「意志力」。
但是意志力的總量是有限的,每當大腦使用專注力時,意志力就會開始下降減少。如何提升「意志力」可以透過兩個途徑來達成:
一、持續的訓練來增加意志力總量
二、改變行為以減少使用意志力
首先要客觀地觀察自己的行為,當你發現這種行為必須修正時,藉由每一次控制無意識的行為,來鍛鍊意志力。確切的做法例如:當你一發現自己正駝背或正翹著腳,一發現就立刻改變坐姿、當你一發現自己無意識地在咬指甲,就馬上停下。從察覺生活中的姿勢開始,不斷重複修正這些生活當中細微的小事,就能幫助自己改變習慣,達到鍛鍊專注力的效果。
注意力高的人其實專注時間並不長,事實上人類無法維持長時間持續專注狀態,這是人類演化至今的本能。那麼專注力高的人是怎麼做到的呢?他們把時間明確分段,以15分鐘或30分鐘為一個單位,在意志力耗盡前抽空休息,短暫休息後快速進入專注狀態中,將注意力優先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並且重複運用「短期」專注力,培養有效率的工作能力。
時間分配能影響做事節奏,不過當你已經做到完善的時間分配,卻很有可能在短暫休息的過程中分心去做其他事,致使自己沒能再度進入專注狀態完成尚未完成的工作。因此,減少生活中的分散陷阱,打造個人專用的「專注環境」十分重要。
打造自己專屬的「專注環境」這個概念跟《原子習慣》一書中提到的觀念相近,「要培養好的習慣,設計你的周遭環境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散佈在周遭環境的提示,可以適時地觸發你的行動,降低這件事情執行的難度。
當你希望建立每天起床後先做瑜伽的習慣,那麼可以試著在前一晚將瑜伽墊鋪平放好,讓開始做瑜伽這件事不用再耗費你的意志力去猶豫或下決定;又或者你希望養成睡前閱讀的習慣,那麼可以試著在床頭放「一本」你正在看的書。
相對的,如果你希望改掉在睡前滑手機的習慣,就把手機放在客廳,不要帶進房間,不讓自己可以輕易拿到手機,提高這件事情執行的難度。減少環境周遭讓你分心的物品,過多的選擇只會造成你猶豫不決,消耗你的意志力。營造一個讓你能夠馬上進入專注狀態的環境,是你能否重複運用「短期專注力」以達成效率的必要條件。
覺得疲倦或失去動力都是大腦基於自衛本能產生的主觀意識,實際上儘管你在生理方面還能承受,但是你的行為仍然會因為你的大腦產生疲倦而受到影響。在著作《快思慢想》裡出現「促發效果影響想法」的理論,證明了人的行動會依據想法而改變。當一個人覺得做家事能消耗熱量,在多吃了一片蛋糕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去做家事;當一個人覺得自己累了,通常就會放棄原本有能力完成的事。
因此我們可以將「想要」培養的行為跟我們喜歡做的事情綁在一起,以提高我們做這件事情的意願。在執行困難的習慣之前,固定做一件你很享受的事。例如在午後的開會前喝杯香醇濃郁的咖啡;在看娛樂節目的時候做運動。藉由這樣的方式,讓習慣的建立變得有吸引力也更容易達成。
重要的事情優先做。當你在工作或讀書的時候,一心一意專注在重要的事情上,突然想到的其餘瑣碎雜事先用便利貼記下,等重要的工作結束後,再一口氣解決瑣事。
駕馭專注力的三項原則,首先透過有意識的鍛鍊,控制無意識的行為,其次將時間分段,重複運用短時間專注力,最終善用「促發效果」控制大腦來行動,逐漸培養專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