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力就是你的超能力》#2 啟動專注力的7大引擎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啟動專注力實際可行的簡易方法


今天的內容會幫助你解答以下疑惑:

1. 有沒有很簡單的方法能讓我在疲累的時候快速恢復到專注有效率的狀態?

2. 我的自制力和意志力不足,許多事總是堅持一下又放棄了,到底是怎麼回事?

3. 在日常生活中我該從哪裡開始改善才能提高專注力?


raw-image

  

  啟動專注力的七大引擎分別是:
  環境、姿勢、飲食、情緒、習慣、運動、靜坐

  今天將針對這七項分別闡述原因,並且提供實際可行作法,你可以自由選擇這七項當中的任何一項或多項來嘗試。原理很簡單,方法有很多,也許適合我的,不一定適合你。也不是非得七個面向你都要做到才能改變,在這裡提供了許多方法,一切你都能自由作主。


一、 環境



  書中提到一項有關色彩心理學的理論:「水藍色是最適合讀書學習的顏色。被認為具有提高專注力、縮短時間感的效果。」除了顏色會影響人的心理,周遭的環境對我們進入專注狀態的影響更是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首先,釐清我們的目標為何,再根據目標打造一個「除了達成目標需要用到的東西之外,什麼都做不了」的環境。下一步,該如何佈置一個「專注專用空間」呢?書中提出了各項方法,並且分析環境對我們的影響:天花板的高度、光線與聲音、遠離手機、減少房間雜物、保持整潔。


  其中,我認為最重要也是我們最可以掌握的兩點是:


遠離智慧型手機

  以我的作法是將手機各項設定通知調整到靜音模式,這樣當你正在專心狀態時就不會輕易因為手機一個APP廣告或不重要的短訊而被打斷。自從這麼做以來,我得到最大的收穫是,讓我能主導自己的工作步調,不會一直受到干擾。當進度告一段落,再利用固定的時間段來回復、讀取訊息。


斷捨離雜物

  在《財富自由的整理鍊金術》一書中作者提到一段話:

「以『整理遺物』的心態來斷捨離,這種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豁達感,進而促使我學會『放下執著』,不執著於一定要擁有物品。」

在我們的一生當中,都在不斷練習著擁有、捨去,與各種關係皆然。對於自己從眾多的物欲中解放,可以讓我們越整理,越豐盛,不但能提升專注力,也能逐漸達成心靈自由。


二、姿勢



  書中有一段話讓我突破以往的認知:

「你的坐姿正在分散你的專注力。只要隨時挺直腰桿,呼吸就會加深,體內的血液循環會自然改善,也能供給大腦足夠氧氣。」

說明錯誤的坐姿都會打斷專注狀態,如:駝背、撐頭、翹腳、腰挺過直。


  對於現代人長期久坐是普遍現象,但對於唯有坐著才能辦公的刻板印象,最近也有越來越多自由工作者改變以往的習慣,讓自己站著工作,偶爾才坐下來休息。

在我個人嘗試站著工作的期間,一整天長時間下來容易因為腿痠而導致姿勢不良,因此後來我決定在看書時站立;在用電腦或整理筆記時坐著,如此改變也總比一整天都坐在椅子上效果更佳。


三、飲食



  飲食均衡對身體健康而言很重要,這是人盡皆知的道理。不過,你知道嗎?要打造持久專注力和平時的飲食習慣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你吃進的東西也會讓專注力產生劇烈的變化。具體該怎麼吃才能維持高專注力,有兩個重要關鍵:


常補充水分

  人體大腦的80%是由水組成,當水分不足,不僅會讓頭腦昏沉、注意力分散,更會降低專注力和注意力,因此隨時補充水分是很重要的。


攝取低GI食物

  以攝取低GI食物來說明,低GI食物是什麼?有哪些食物才是低GI食物?低GI食物能讓血糖值緩慢上升,例如:糙米、全麥麵包、蘋果、玉米、優格、堅果等。盡量減少吃高GI食物,特別是餐間點心,添加大量精緻糖的加工食物容易造成血糖急速飆升,又急速下降。


四、情緒



  你了解自己的情緒特性嗎?厲害的人不但不會被情緒牽制,反而能察覺到自己情緒升起的當下,善用每一種情緒特性,加以規劃,將情緒轉化成專注力及前行的動力

  像是當一個人進入「心流體驗」,全身心投入在當下的專注狀態,會感受到喜悅感。每一種情緒和專注之間皆有關聯。

「喜」、「樂」提升創造力;

「哀」使人冷靜;

「怒」增加行動力。

我們可以嘗試運用喜怒哀樂等情緒,設計一張每天的「情緒規劃」行程表,將情緒轉換成專注力。


五、習慣



內化



  本書中提到:

猶豫是阻礙專注力的兇手,而節省意志力的最佳方法就是「習慣化」

以一些專業級的運動選手為例,那些普通人需要超專注才能做出的動作,已經被那些專業選手內化成自動反應,包含高難度動作,也都因為平時不斷的訓練,已經習慣化,不再需要消耗意志力,而只是身體的反射動作。

比如賈伯斯在公開場合中的打扮永遠只有一套,減少選擇的穿衣習慣,將瑣事「機制化」,他把節省下來的意志力拿來投入人生中更重要的事情上。



減少下決定



  在近年來的暢銷書《原子習慣》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

最有自制力的,通常是最少用到自制力的人。

當你不需要常常動用自制力,就比較容易自我克制

以我個人的例子來說,我希望改掉飯後吃零食的習慣,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不要讓這些零食充滿在家裡,在逛超市時也盡可能不要去逛零食區,移除誘惑來源,就不需要不斷動用自制力。

減少我下決定要不要買、要不要吃這些無謂的掙扎,只要做判斷的機會越少,我自然就不會因為瑣碎又頻繁的靠意志力下決定,最終感到疲憊。


六、運動



  你平時有維持運動的習慣嗎?

運動後的你有什麼樣的感覺呢?

  「運動,是大腦的重新啟動鍵。」

當你覺得工作疲乏有點累的時候,可以從輕量運動開始,簡單的伸展、動動身體或來回走動,讓腦袋更清晰,心情變好。以下是三類每天都能做,不需要花太多時間,也適合一般忙碌上班族的運動:


1. 二十分鐘輕量運動

在陽光下快走,或爬樓梯代替搭電梯。

2. 五分鐘綠色運動

在充滿綠意的地方活動五分鐘,身心狀態比純運動的人更佳。

3. 七分鐘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

在進行高強度運動後稍微休息,並不斷循環重複,透過此方法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運動的效果。


七、靜坐



  練習開始靜坐吧!

從每天三分鐘開始,逐漸到五分鐘,最佳狀態是每天三十分鐘,這是需要長期的練習過程,每天固定時間、固定地點持續靜坐,養成習慣。

靜坐時盡可能讓腦中思緒歸零,胡思亂想或充滿睡意並非良好的靜坐狀態,能夠進入放空狀態才是最理想的。

  透過靜坐能獲得的好處不勝枚舉,不僅幫助你培養專注力,更幫助身心排毒。當你將靜坐習慣化,持續兩個月後,你可以觀察自己靜坐之後的變化,比起作者或由我來描述,實際行動之後你便會有所體會。



結語



  許多方法都不難執行,但真正做到從而有所收穫的人卻少之又少。

有時候,我們明明想改變但卻「自我設限」,給自己畫框架的同時就等同在提前替自己的失敗找藉口。

必做的事就即刻處理,不要猶豫,即知即行才能發揮我們的專注力。當我們都瞭解了,剩下最重要的就是去執行。

可以嘗試運用其中一項方法,並在行動的過程中記錄自己發生的變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獨處的島
15會員
239內容數
「尋找神、開悟與實相,就像在一片雪地裡尋求一條路。 如果路不存在,而你在尋找一條路,邁步走吧,那就是你的路。」 ——Thomas Merton
獨處的島的其他內容
2023/08/05
是此時此刻的你,讓宇宙的神聖目的得以展開,看看你有多重要!
Thumbnail
2023/08/05
是此時此刻的你,讓宇宙的神聖目的得以展開,看看你有多重要!
Thumbnail
2023/08/02
臣服的意義:超越快樂與不快樂,邁向平安之境
Thumbnail
2023/08/02
臣服的意義:超越快樂與不快樂,邁向平安之境
Thumbnail
2023/07/31
救贖不會發生在他時他地,只會發生在此時此地
Thumbnail
2023/07/31
救贖不會發生在他時他地,只會發生在此時此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這本書我把它解讀成維持高效率的方法,為什麼這是重要的議題,你我或許能感受職場充斥各種挑戰,就算你想好好處理手上的工作,但總是有意料之外的事情纏著你,如何不要被這些事糾纏,作者提出一些論點可以參考。 我認為這本書的重點 這本書分為三大主題,分別是「成長方程式」、「事前準備」、「驅動使命」,首先來看「成
Thumbnail
這本書我把它解讀成維持高效率的方法,為什麼這是重要的議題,你我或許能感受職場充斥各種挑戰,就算你想好好處理手上的工作,但總是有意料之外的事情纏著你,如何不要被這些事糾纏,作者提出一些論點可以參考。 我認為這本書的重點 這本書分為三大主題,分別是「成長方程式」、「事前準備」、「驅動使命」,首先來看「成
Thumbnail
這篇部落格探討了如何提高專注力。首先,建立健康的習慣對專注力有幫助,包括良好的睡眠和飲食習慣,以及運動和冥想等。其次,減少干擾也是提高專注力的重要步驟。第三,調整工作方法和思維模式可以進一步提高專注力,例如利用番茄工作法、建立優先級和增強注意力。透過這些方法,我們可以更有效地集中注意力並提高生產力。
Thumbnail
這篇部落格探討了如何提高專注力。首先,建立健康的習慣對專注力有幫助,包括良好的睡眠和飲食習慣,以及運動和冥想等。其次,減少干擾也是提高專注力的重要步驟。第三,調整工作方法和思維模式可以進一步提高專注力,例如利用番茄工作法、建立優先級和增強注意力。透過這些方法,我們可以更有效地集中注意力並提高生產力。
Thumbnail
本書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法,作者以腦神經科學的角度切入,佐以各種生活中的小練習,打破我們對專注的迷思。找到自己做事的節奏,才能有效的提高專注。
Thumbnail
本書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法,作者以腦神經科學的角度切入,佐以各種生活中的小練習,打破我們對專注的迷思。找到自己做事的節奏,才能有效的提高專注。
Thumbnail
今天的內容會幫助你解答以下疑惑: 有哪些很簡單的方法能快速恢復到專注有效率的狀態? 為何自制力和意志力不足? 日常生活中我該從哪裡開始改善以提高專注力?   
Thumbnail
今天的內容會幫助你解答以下疑惑: 有哪些很簡單的方法能快速恢復到專注有效率的狀態? 為何自制力和意志力不足? 日常生活中我該從哪裡開始改善以提高專注力?   
Thumbnail
注意力高的人其實專注時間並不長 今天的內容會幫助你解答以下疑惑: 專注力取決於先天資質和耐力嗎? 如何建立好習慣?輕鬆改掉壞習慣? 如何自己鍛鍊專注力和意志力?
Thumbnail
注意力高的人其實專注時間並不長 今天的內容會幫助你解答以下疑惑: 專注力取決於先天資質和耐力嗎? 如何建立好習慣?輕鬆改掉壞習慣? 如何自己鍛鍊專注力和意志力?
Thumbnail
這是一本非常實用的書藉,書中建議提升專注力的方法,都是切實可行的,而且很多是可以馬上執行,所以若想在生活中切實鍛鍊你的專注力,我推薦你看這本書。 作者曾是一個極度無法專注,不能靜下來的小孩,直到國中二年級決定要改變自己,開始研讀心理學與腦科學的書籍,了解到專注力並非天生的,是可以後天培養。
Thumbnail
這是一本非常實用的書藉,書中建議提升專注力的方法,都是切實可行的,而且很多是可以馬上執行,所以若想在生活中切實鍛鍊你的專注力,我推薦你看這本書。 作者曾是一個極度無法專注,不能靜下來的小孩,直到國中二年級決定要改變自己,開始研讀心理學與腦科學的書籍,了解到專注力並非天生的,是可以後天培養。
Thumbnail
工作前來杯咖啡提升專注力!   泡了杯咖啡坐在電腦桌前,打開了word準備來寫今日的文案...叮咚!一則訊息通知跳出來,想說還沒開始撰寫,先來看有什麼訊息吧。   再次回到電腦桌前,嗯...今天要來寫什麼呢?看了一下時間,沃槽!怎麼要準備吃午餐了,難怪肚子空空腦袋也空空......
Thumbnail
工作前來杯咖啡提升專注力!   泡了杯咖啡坐在電腦桌前,打開了word準備來寫今日的文案...叮咚!一則訊息通知跳出來,想說還沒開始撰寫,先來看有什麼訊息吧。   再次回到電腦桌前,嗯...今天要來寫什麼呢?看了一下時間,沃槽!怎麼要準備吃午餐了,難怪肚子空空腦袋也空空......
Thumbnail
在資訊海洋之中,逐漸薄弱的集中力,有發現你現在沒辦法專注在一件事情上了嗎?我將透過實踐Amazon暢銷書的理論找回我自己的專注力,如果你也想要改變自己,更有效的利用時間和專注力,也許你能這篇文章中找到一個方向,或是進來至少看看我怎麼跌倒的!
Thumbnail
在資訊海洋之中,逐漸薄弱的集中力,有發現你現在沒辦法專注在一件事情上了嗎?我將透過實踐Amazon暢銷書的理論找回我自己的專注力,如果你也想要改變自己,更有效的利用時間和專注力,也許你能這篇文章中找到一個方向,或是進來至少看看我怎麼跌倒的!
Thumbnail
在令人分心的世界生活的解藥:刻意地管理你的注意力 這本書在說什麼? 讀完《極度專注力》這本書之後我有個很強烈的共鳴:「若要說一個人最珍貴的資源是什麼?不是你有多少錢財可以花費,而是你把『注意力』用在哪裡。」書中這句「專注在哪裡,成就在哪裡」言簡意賅地闡明了,為何要學習活用與覺察「注意力」。 這麼問
Thumbnail
在令人分心的世界生活的解藥:刻意地管理你的注意力 這本書在說什麼? 讀完《極度專注力》這本書之後我有個很強烈的共鳴:「若要說一個人最珍貴的資源是什麼?不是你有多少錢財可以花費,而是你把『注意力』用在哪裡。」書中這句「專注在哪裡,成就在哪裡」言簡意賅地闡明了,為何要學習活用與覺察「注意力」。 這麼問
Thumbnail
不包含心得,單純精簡書中提到的方法。
Thumbnail
不包含心得,單純精簡書中提到的方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