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0|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你要多寫信給我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說我很討厭法國人經常說的「Comment ça va?」、 「ça va?」(你好嗎?/還好嗎?),依據我們台灣人的習慣即使不好也會說「還好」,因此我覺得這句話很多餘,得不到一個真心的答案,不如不要問。
但有次我一個人在南法不知名的小鎮旅行,十一年前家家戶戶幾乎都沒有網路,只有一間網吧,不過在暑假期間關閉了,小鎮居民沒事就聚集在有噴水池的小廣場聊天。在巴士底日的假期,我算是誤闖進去的外來者,或許「一個亞洲女學生流浪到此」的消息傳開了,路上的人看到我都親切地打招呼,問我「日安,還好嗎?」那是我首次感覺到「ça va?」是認真的。
我說,「很好,天氣很明朗!」對話的老先生也開心地笑了,即使一開始他並不習慣有外地人在他的小鎮走動;我說,「不好,腳踏車壞了!」、「不好,已經三天沒辦法打電話媽媽」 他們都認真的幫忙想辦法⋯⋯那是我首次喜歡上「ça va?」這個問句。也許哪天我回應台灣人「我還沒吃飽」對方也會為我準備一餐吧!
如果有好久不見的朋友最近聯繫問我「如何」,我都會誠實的說自己幾個月前開了刀,現在正在癌症治療中,我知道如此直接的回應可能會讓對方頓時無法答覆,畢竟當他說出「還好嗎?」時多半是當作一個開場白,有些人得到我罹癌的回應後會沈默一陣子,我則會良心不安,好像自己說錯話了;有的人很「用力」的試圖安慰我,總覺得他們是在說服自己「妳不會有事的啦!」。醫生也這麼告訴我,但我不是怕死而是怕焦慮,媽媽不解地問:「你都不怕死了,還有什麼可怕的?」
我怕焦慮卻死不了,變得生不如死。
前天讀了《成年人的謊言生活》,開頭邁入青春期的女主角覺得自己變醜了,她問兩位好朋友「我是不是變醜了?」,對方回應她「妳不醜,但焦慮讓妳變醜了」這個答覆也許同時回應了我這幾個月的疑惑,每天到醫院放療看著門禁出現自己的照片都不忍直視,心想「這個狼狽的人怎麼會是我?」我怎麼可能會是照片上的人,但若不是也不能在這裡做治療,我想著放療師看到我那張照片,接著又看到穿著病人服走進放療室的我,對他們而言真的是一樣的嗎?想到這裡,我就確定自己隱身在那個狼狽又憔悴的人裡面了!
今天早上收到一位許久不見的法國友人傳來的訊息,依然是以「還好嗎?」開場,看了將近一年前我們的聊天訊息停在我告訴他若等出國更方便,我想去歐洲自駕遊一段時間,幾個月間他可能談了一場戀愛又單身了。他說剛在羅馬買了一套公寓,11月28日交屋,他原本想邀請我近期去歐洲順道拜訪他,但那樣的生活好像離我很遠了——到歐洲自駕遊。
最後對方說自己正在紐約的哥哥家,但明天要起身到聖地牙哥工作,太晚要睡了。留下了一句「Écris-moi de temps en temps 」(經常寫訊息給我),我開玩笑的說我現在這年紀跟狀態很可能一陣子沒聯絡就是沒了,並回應他「你才要經常寫信給我啊!」——我認識的幾個五十出頭的人都在最近離世,而他們在我記憶中是和我現在差不多的年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