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裔美籍作家游朝凱在台北國際書展與台灣讀者進行一場越洋線上見面會,分享他獲得「美國國家書卷獎」最佳小說獎殊榮的《內景唐人街》的幕後故事。(左圖攝影/Tina Chiou)
2022年6月2日下午、「台北國際書展」期間,《內景唐人街》作家游朝凱特別於美國西岸時間晚間接受現場連線,與台灣書迷跨洋會面。這場由新經典文化出版社所主辦的線上讀者見面會,邀請《VERSE》發行人暨總編張鐵志主持與提問、錢佳緯現場口譯,與我們剖析他在2020年獲得「美國國家書卷獎」(National Book Award)最佳小說獎殊榮之作——《內景唐人街》的幕後故事。
「逐家好!」(ta̍k-ke-hó)游朝凱以台語問候現身鏡頭前,一如所有外國人士登台都會用的那招,令全場又驚又喜。
這句「大家好」絕不是討好或是秀的成分——因為馬上讓人聯想到《內景唐人街》裡主角威利斯.吳為了閃避警察聽懂他的話,忽然改用台語跟爸爸講話。那是父子之間的「密語」。而在連線這一刻,也成了游朝凱與台灣讀者之間的密語。這位首位以台裔身分拿下「美國國家書卷獎」最佳小說獎的作家,終於在父母離開家鄉的60年後,以跨洋連線的方式於台北國際書展首次露面,聊聊這本與台灣很有連結的《內景唐人街》。
亞洲人,不等於功夫片或李小龍
談到榮獲美國國家書卷獎時的心情,游朝凱坦言,接到通知的當下,因為太過興奮與驚訝,自己完全是當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直到過了一個月,好不容易有了身為獲獎作家的真實感後,卻又開始產生自我懷疑。他回想起2020年——那是個很奇妙的一年,不論是社會氣氛與國際局勢上發生了很多事,也包括自己的得獎。當然,全世界一下子都關注起這本作品,他很榮幸得到相當高的評價。
在關注度之外,獲獎後的游朝凱,最興奮的莫過於,多了很多機會跟學生對話,他說:「讀者群有高中生也有大學生,沒想到他們全在讀這本書。這狀況在美國很少見。這讓孤獨的作家,多了點欣慰。原來自己想說的故事真的能夠觸及到讀者。」
對此,張鐵志特別追問亞裔與台裔社群的反應,遊朝凱說:「大部分回應都很正面。」現在甚至有些學校或企業在討論亞裔美國人文化時,會特別選這本書來讀,他也有更多機會受邀與台北美國學校線上交流,對這位作家來說,最有意義的,就是有不少與他擁有相同背景的亞裔移民也因而得到發聲的機會,說出彼此的成長經驗與感受。
不過,游朝凱特別補充,他最好奇的,其實是台灣讀者怎麼讀《內景唐人街》?因為本書很具體在談亞裔或台裔在美國的經驗。像威利斯・吳這類型的主角並不常見,作者將自己身為移民第二代的生活經歷放進角色裡,他在這個黑與白的世界裡感到難以適應、沒有歸屬感,美國社會也沒有完全接納他,同時又覺得自己在唐人街裡也是疏離的,不怎麼屬於這裡。
在《內景唐人街》出版前,游朝凱已出版過一本長篇小說與兩本短篇小說集,內容多圍繞在科幻題材,至於為何在第四本書才接觸美國亞裔的主題?他則回答:「一直以來,即使是之前的科幻作品,我仍然關注如亞裔美國人般、所謂邊緣人的故事,這些角色一樣沒有位於舞台焦點,所以其實這類的主題,我一直想寫,但都不確定該怎麼處理,直到《內景唐人街》。」
作為一本圍繞著戲劇產業與片場生態的小說,書裡有很多對於功夫片細節的描述,包括主角與他的師父,兩人既是父子又是師徒關係的比喻……等,新經典出版社的總編葉美瑤特別好奇游朝凱是否為功夫片迷?對此,作家表示,其實自己看的不多,但在美國社會,電視上看到的亞裔形象,大抵離不開功夫片與「李小龍」,甚至許多亞洲孩子都抱持著,如果想要躍上大銀幕的話,目標就是成為功夫明星。對美國人而言,功夫片是非常典型的亞洲元素,這樣的刻板印象,特別被作家當成貫串全書的主題。
游朝凱於台北國際書展越洋連線,與台灣書迷會面,由《VERSE》總編張鐵志主持提問、錢佳緯現場口譯。
好萊塢編劇經驗幫寫作瓶頸解套
《內景唐人街》從標題,到內容架構與體裁,最大的特色就是類似劇本形式的書寫。游朝凱笑說,其實這本書根本不厚,卻花了7年才完成,接著他自嘲,有一天忽然在計算工作時數,7年下來等於每天只寫20個字,「哇,聽起來好絕望。」之所以花了那麼長的寫作時間,是因為一直找不到最適合的形式去撰寫,「後來才想到用劇本架構去切入。」他說。
自從在2014年加入《西方極樂園》(Westworld)劇本團隊後,編劇實務經驗讓游朝凱學會圖像式思考,他也在2017年定下以劇本形式撰寫自己的新作——也就是目前成書的版本。這樣體裁上的創新,在視覺上與概念上提供讀者較多的閱讀樂趣,根據劇情描述,主角威利斯.吳在好萊塢影視圈裡總是被拿來當成背景龍套、毫無戲分可言,作者透過第二人稱的劇本形式敘述,反轉了大眾的主觀視角,這樣的結構反倒更順理成章地讓這位不起眼的主角述說自己的故事與感受。
游朝凱非常感謝並珍惜這段與HBO團隊工作的經驗,他謙虛地表示,或許是那一陣子串流平台崛起,影視業一下子多了很多工作機會,不然誰會用一個完全沒寫過劇本的作家呢?
如今的游朝凱,不僅是個擁有書卷獎頭銜的作家,更是一位橫跨小說與影視領域的文字工作者,他非常清楚,不同的媒介平台具有不同的創作目的,他說,寫小說,是在腦中架構世界,靠文字讓讀者想像、感受作者想說的事,算是很深的情感連結,而無須擔心任何層面的製作預算,「但寫劇本必須『圖像式思考』,概念得具體清楚,因為必須創造出(劇組)可以執行的世界,而我不是圖像式思考的人,所以是個挑戰。我還是比較習慣小說創作,但同時也享受劇本創作。」他認為,看劇的人畢竟是多數,所能觸及的觀眾可能遠超過他的書迷總和。
不過,雖說找到了獨特的劇本體裁入題,但這位作家在文字化的過程中也遇到一些難題,例如在執行架構時,寫一寫連自己都會錯亂,他也常遇到責任編輯問他:這一幕寫出來會是什麼樣的畫面?創作過程可說是一路調整。
《內景唐人街》以美籍亞裔的移民第二代為視角,透過特殊編排的劇本式文體,傳達亞裔演員在好萊塢影視圈所面臨的生活狀態。
美國亞裔族群中尚待補齊的台裔拼圖
這本書的初衷,其實就是游朝凱心裡最想說的事:身為美籍亞裔的移民第二代,他自小都在思考自己的處境及歸屬,父母在60年代便搬到美國,他非常感謝雙親的努力而令自己有了優渥的環境,雖然跟上一代比起來,自己感受到的歧視並沒有父母輩所遭遇到的那麼多,擁有的機會也遠大於他們,但現今美國社會對亞裔的刻板印象仍然存在,即便自己的小孩已是第三代移民,都同樣都在美國出生、成長,一輩子都活在同個國家,亞裔的臉孔與血液依然讓游朝凱感覺永遠像個他者。
他表示,自己在書裡對亞裔或台灣歷史的情節描寫的用意,是要讓主角威利斯.吳的背景具體明確,「他一開始是『平凡亞裔男三』的身分,這是美國社會對於亞裔的統稱,因為美國人根本記不住亞洲人的背景細節。然而,這些亞裔來自不同地方,有著各自的歷史文化。如果我要寫一個台裔的故事,就得著墨台灣的歷史。這些故事來自我父母,或是成長過程中我聽過的家族故事。我希望告訴大家,美國社會中的亞裔也有台裔移民的故事。」
書中特別描寫了二二八事作與60年代移民事件,除了自己翻閱、研究史料外,游朝凱也透過與父母聊天、對話,重新回溯許多兒時就已聽聞的故事,在不同時空背景下聽,感受當然有所不同,但他也強調,許多文本靈感雖來自父母,但畢竟小說是虛構的,「這並非是本自傳式小說,大部分的內容是某個情感或是想法慢慢塑形與轉化,成為各位手上的這本書。」游朝凱道。
而當有媒體問及日前加州長老教會槍擊案一事,游朝凱數度停頓思考該用什麼字眼才不至於讓聽者有二度傷害。他先表示自己的震驚之情與切身難過,因為事發地就離住家不遠,接著自認難以說清楚這感受,並深深感謝現場救人而罹難的鄭醫師。遺憾之餘,他還觀察到,這起事件讓美國主流媒體第一次報導了台灣關於本省人、外省人等不同省籍、族群信仰與認同的現況。
游朝凱在書裡大量對亞裔文化與台灣歷史進行著墨,讓主角威利斯.吳的背景更加具體明確。
作家之路是成長的累積
《內景唐人街》導讀者單德興教授也在現場特別提問,他對於游朝凱從法律、到後來的生科主修,最後卻選擇文學這條路並當了作家,很好奇游朝凱的文學養成脈絡?
游朝凱表示,自己從小喜歡寫東西,一直想當作家,但作家這個職業究竟為何?他其實並不明白,所以在成長期間做了很多探索,先是去唸科學類組,也當過律師,但最終還是回到寫作,他笑說:「儘管我父母起先都希望我當醫生。」對他而言,這些在生命道路上所分岔出去的人生經驗,最終都變成他成為作家的基礎與養分。
整場對談下來,游朝凱時而點頭、時而靦腆地露出笑容,但也看得出來他面對父母老家的鄉親父老們非常慎重與緊張,他以中、英文夾雜的語句對大家說:「我很感激、也很開心,也有一點點緊張,因為我的爸媽在看。」
見面會最後,游朝凱特別感謝父母的養育與包容,直到這一刻,我們終於明白眼前這位真誠透露出正氣的作家,依舊保有亞洲人對家庭的牽絆,那源自他成長的環境與教育使然,這是即便離開家鄉多年仍會傳承下去的堅毅,這種精神,稱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