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怒只會讓孩子離父母更遠!溫和堅定,無為而治是教養青少年的最高境界

暴怒只會讓孩子離父母更遠!溫和堅定,無為而治是教養青少年的最高境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不知道從何時起,家中那個崇拜父母的寶貝變得開始鄙視我們,原本奉我們的話為聖旨的孩子開始用不以為然的眼神回我們:"你知道什麼?"父母還是原來的父母,但孩子已經不斷在改變。

記得我去做牙齒治療時,向我的牙醫抱怨,怎麼青少年這麼難相處?對父母的態度怎麼就一下子有這麼大的變化?尤其在玩手遊這件事上,親子衝突不知有多少次。

我的牙醫師是個年約三十的年輕人,比起我而言算是離青少年比較近的人吧!他告訴我:"別管他了,讓他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考不好也是他自己要承擔。"他還說,他在大學時有許多同學正是因為之前家裡管得緊,一旦離開父母掙脫束縛,他們就整天在宿舍玩遊戲,連課都蹺掉。

難道真就這樣不管了?一如前篇文章所說的,父母的不安與恐懼常讓我們與青少年對立。那麼要怎麼管?

我們用高壓、用嚴管、用禁足限制、用咆哮訓斥等傳統的方式,結果成效不彰,反而讓孩子離我們愈來愈遠。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在《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青少年篇》中提到許多觀點和方法,我仔細讀,一一解鎖,有與趣的朋友不妨追蹤我,看看有沒有適合你的方法。招式不必多,只要能掌握一兩招,能有幫助就值回票價。

raw-image

剛才說道,父母還是原來的父母,但孩子已經不斷在改變。在本書中提到,父母要從改變自己開始,當孩子不斷在改變,我們不能再一成不變,父母也要與時俱進,不斷成長。

父母首先要思考的一點就是,回想孩子小時候,當他們在爬行時,我們會將他放在圍欄裡,隨著孩子的探索增加,我們也會加大圍欄的範圍,最終拿掉圍欄讓孩子能自由探索。

但孩子進入青少年時期,父母卻因為擔心害怕,而逆向行之。我們對青少年時期孩子的管束不斷加劇,當孩子犯錯時,父母給予更多的懲罰約束,縮小圍欄,然後孩子不但不服管教,還常常和父母唱反調。

本書中宣導的正向管教,除了讓親子的關係重新和好,更加親密外,還讓父母能更好地陪孩子度過這個從孩子成為大人的時期。

在我看來,整本書強調一個父母的重點態度就是“溫和堅定"。但這真的很難,需要我們不斷地自我提醒。雖然明白要溫和堅定,但當孩子對我們甩門大吼或對父母態度不佳時,父母很難不被激怒。

好吧!破功是很正常的,父母們也別太要求完美。所以嘛,我們自己都不完美,又怎要求孩子能成為通情達理的人呢?這樣想想是不是就釋懷一些了?下次當我們想發怒時,先深呼吸一口氣,走到房間從1數到10,然後再出來說話。試試,多數時期還真有用(當然,偶爾也有不管用的時候)。

以前老子倡行的"無為而治"在青少年身上有時也十分重要。這個無為而治的前提是,父母要對孩子有信心。我們要和青少年建立好關係,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愛,一旦我們和青少年建立好關係,許多事情他們就能聽進去,彼此意見不同的紛爭也就容易化解。

記得我兒子的高中老師曾在家長會時對家長們說:"孩子已經長大了,要讓他們學習自我管理,父母們不要焦急,要給孩子一點時間,要相信自己的孩子。"

與孩子建立好關係,態度溫和堅定,對孩子有信心放手讓孩子犯錯的無為而治,不過多干預順其自然,父母從教練轉向啦啦隊的角色,給予鼓勵而非訓斥。當然,唯有父母放下對孩子過多的期待,才能做到以上的一切。

父母難為,下一次再與你繼續分享《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青少年篇》,讓我們一起成長吧!

avatar-img
蕭 遙的沙龍
24會員
72內容數
青少年是個令父母頭痛的階段,卻是孩子建立自我認知的重要時期。在孩子成長之前,父母也必須成長,唯有父母們做好準備,才能夠幫助我們愛的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蕭 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孩子是否知道你愛他?還是你只是在數落和要求他?"父母親對孩子的期許背後,是因為愛孩子,但孩子是否能明白父母的愛? 很多時候,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天線不在同一個頻道,最後就成了兩條平行線,各說各話。身為父母的我們,認為自己有更多的人生經驗,希望孩子能少走一些彎路,但孩子卻不這麼想。
才9歲的蓉蓉月經竟然已經出現!醫生說是性早熟,弄不好蓉蓉的身高會不到150公分。。。 性早熟究竟是怎麼回事?
一九九二年九月,在阿拉斯加一輛廢棄的巴士裡出現一具男屍,這是一位年輕的男孩,大學剛畢業,家境優渥,學習成績優異,但他卻抛開一切走向曠野,尋找他的人生,最終因為誤食有毒植物,而在他所愛的荒野中結束了他的人生...
給予孩子的好東西太多,反而會造成傷害,讓孩子們既沒有認識到自己的極限,也不清楚自己的能力。 ──【德】吉塔.雅各布《0次與10000次: 如何創造全新的人生腳本》 願父母們在面對孩子時,都能學會疼愛但不溺愛。
“孩子是否知道你愛他?還是你只是在數落和要求他?"父母親對孩子的期許背後,是因為愛孩子,但孩子是否能明白父母的愛? 很多時候,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天線不在同一個頻道,最後就成了兩條平行線,各說各話。身為父母的我們,認為自己有更多的人生經驗,希望孩子能少走一些彎路,但孩子卻不這麼想。
才9歲的蓉蓉月經竟然已經出現!醫生說是性早熟,弄不好蓉蓉的身高會不到150公分。。。 性早熟究竟是怎麼回事?
一九九二年九月,在阿拉斯加一輛廢棄的巴士裡出現一具男屍,這是一位年輕的男孩,大學剛畢業,家境優渥,學習成績優異,但他卻抛開一切走向曠野,尋找他的人生,最終因為誤食有毒植物,而在他所愛的荒野中結束了他的人生...
給予孩子的好東西太多,反而會造成傷害,讓孩子們既沒有認識到自己的極限,也不清楚自己的能力。 ──【德】吉塔.雅各布《0次與10000次: 如何創造全新的人生腳本》 願父母們在面對孩子時,都能學會疼愛但不溺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