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0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為何對未來感到力不從心?關於我讀《哲學家與狼》的體悟。

如何活在當下又能心安理得,我想是從日常的規律中去感受。
如何活在當下又能心安理得,我想是從日常的規律中去感受。
「當我們將時間想成一條線,我們自然而然會將生命的意義,視為某種我們必須瞄準、某種將來要達到的東西。每一瞬間總是偷偷溜走,因此無法在這瞬間找到生命的意義。 但倘若時間是個圓,而非一條線,假使人的一生注定要一再地重演,沒有終點,那麼生命的意義就不可能存在於朝著時間線上某個決定點。因為既然沒有這條線,也就沒有這樣的點。」
讀到這一段,突然明白為何總是對於所謂的「人生規劃」感到排斥,四十歲的生活、退休後的生活和到幾歲做什麼事,要規劃這些,都必須要有前提: 一、你到那時還保持相同的價值觀 二、你能活到那時候 而且不能保證事情會照心願成真。 如果一切照著計畫進行到最後,想起遲早「死亡」會讓這一切消失,想到大把時間辛苦付出的心力,是不是會讓人更難以接受?
「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是,在所有希望都離開你時,你是怎樣的人。到末了,時間會奪走我們的一切。所有我們透過才能、勤奮、運氣所獲得的都會被盡數奪走。」
我想起時常看見的四個字:「活在當下」,但我認為的「活在當下」,並不是過著一天是一天,貪圖享樂不計後果,因為那遲早會產生必須面對的問題,無論是心理逃避的壓力,還是現實生活的窘境。 如何「活在當下」又能心安理得,我想是從日常的規律中去感受。不是在衝動消費中發現,也不是可以在打破平凡後找到,而是明白生活的平凡為何存在,以及帶給你什麼體驗。 我知道持續閱讀,是為了與作者進行意識交流。我知道每天照顧動物家人,與牠互動會讓我感受到單純的情誼。我知道搭公車通勤時聽著音樂沉浸在自我反思中,能讓我在下車後更清楚自己的模樣。我知道每天寫日記,可以讓我抒發情緒,更珍惜每一天的獨特。 這些事情日復一日地做,不會感到厭煩,反而更明白為什麼想要做,享受過程與完成的滿足。 在面對困境時,總忍不住去急著改變,又期待能快速看到變化,卻忘了真的改變時,是因為早已付出許久的心力。 改變不是立即的,同樣要達到目標也不是馬上能做到的,如果把目光放在對未來的期望,只望著遠方,卻從不知自己身在何處,在到達前,內心永遠無法看見周遭,也感受不到滿足。 「當時候來臨(時機總會到來),要以狼的冷靜來過生活。這樣的生活太過艱難、太過嚴酷,我們僅能枯萎。但這樣的時刻總會來臨。讓我們值得存在的正是這樣的時刻,因為到最後,是我們的挑戰拯救自己。」 現在對於生活的想法是:一切都是借來的。 不管是買的東西還是這一生的肉體,遲早都會被分解、回歸到世界的循環中。 如果生是起點,死是終點,在生死間所建構的一切體驗,才能體會到深刻的情感,在那瞬間,成就最完整的自己。 「時間永遠奪不走的是,在最棒時刻的我們。」 「」內的摘錄來自《哲學家與狼》。 書名:哲學家與狼 作者:馬克•羅蘭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