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08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物理是由歷史構成的

物理學是一門教起來超級麻煩的學問,不僅是因為它違反直覺、違反生活經驗、使用繞圈圈又抽象的語句、充滿著公式與符號,更是因為它蘊含著歷史。
整門物理學,就是由人類宇宙觀演變的歷史所構築而成。
每個時代的背景影響當代人的想法思維,對當代思維的反思形成新的思維,新的思維造就新的時代技術,新的時代技術又推動新的世界觀,造就下一個當代思維。歷代的科學,就是如此一圈轉過一圈,螺旋狀慢慢向前推進。
精確一點來說,若只是談論應用,當然只要知道最新的資訊即可,但若是想要(使他人)深入理解物理,就無法忽略掉物理學中的歷史成分。
至少,我們可以比較理解為何學習者會對物理現象產生各式各樣的迷思。 畢竟,光是從西元前 300 年的亞里斯多德認為物體有「重性」或「輕性」,會自然上升或下降,到伽利略認為重量和物體的質量有關,就過去了 1800 年。
這個時代的物理教學上,還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超脫生活經驗的知識獲取量遠較過去要豐富許多。拜科普資訊以及各類創作所賜,各種天文學、物理學的專有名詞不再讓人感到生疏。但新的問題也因此而生,科學知識的提升不代表科學態度(素養)也跟著提升,更不代表理解因此加深,更多只是將其作為一種「常識」接受下來。
加上各種認知發展階段能夠理解的概念層次不同,使的教學現場成為各方時空交會,各種矛盾交錯的大雜燴現場。

同步發布於 Matters
若你喜歡我的教育行動,歡迎點擊下方綠色圈圈五次,便可給予我實質的回饋。 初次化讚為賞會需要你花幾秒鐘的時間(記得按下切換舊介面)用 FB 或是Google 帳號註冊 Liker ID,請放心,整體過程都不需花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