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當代的武俠研究——代「評武俠」系列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武俠小說源遠流長,最早對俠客故事的書寫還可追溯至司馬遷《史記》的〈遊俠列傳〉和〈刺客列傳〉,唐人傳奇小說、宋明筆記小說出現愈來愈多對俠客事蹟的記述。其後傳統章回小說對英雄的塑造、俠義的描寫、神魔的構擬、才子佳人的愛情憧憬,都為武俠小說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礎。武俠小說融合了俠義、技擊、玄幻、愛情、推理、冒險、歷史、神魔等眾多元素而成,是中國文學中一種大雜燴式的文體,也是通俗文學中重要的分支。

武俠小說大約在清末民初開始流行,但至1980年代才開始有人來整理和研究,其方式主要有三種,一為撰寫各書情節梗概;二為整理及再版早期作品,方便後人閱讀品賞;三為分析各家風格、比較異同,疏理出發展脈絡。其中先行者當首推葉洪生,葉氏主編《中國近代武俠小說名著大系》,大致收錄北派五大家佳作,後來撰寫《葉洪生論劍——武俠小說談藝錄》及與林保淳合撰《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有開山劈石之功。其次當為「金學」悍將陳墨,仔細品評金庸作品,著述豐富。另有林保淳、曹正文、韓云波、林遙等紛紛投入武俠小說研究,曹氏《中國俠文化史》較早出版,林遙《中國武俠小說史話》、林保淳《臺灣武俠小說史》及陳墨《香港武俠名家名作大展》、《香港武俠小說史》亦相繼面世,武俠小說研究開始獲得不俗的成果。
葉洪生、林保淳:《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書影
然而,上述諸家無可避免各有未盡完善之處,如曹氏《中國俠文化史》立論過高,刻意把武俠小說的形成時間往前拉,提出魏晉至明代是「武俠小說成熟期」,清代則是「武俠小說發展的第一次高潮」。惟從附列之相關書目來看,先秦到清代皆稱為「有關武俠的篇目」,民國後才有「武俠小說家書目」。閱者不禁皺眉,如何在「武俠小說成熟期」全無「武俠小說書目」?曹氏所列書目僅有書名,而卷數、版本從缺,難以令人滿意。
林遙《中國武俠小說史話》追本溯源,然而於臺港武俠小說之分析過於簡略,臺灣武俠小說僅分析「三劍客」與古龍,置慕容美、高庸、雲中岳、柳殘陽於不顧。林遙又大費周章介紹「大陸新武俠」,所佔篇幅超過介紹金庸一倍有餘,若非林保淳、陳墨各撰《臺灣武俠小說史》、《香港武俠小說史》,則其中漏網之魚、滄海遺珠應數不勝數。
林遙:《中國武俠小說史話》書影
除了以文體發展史的觀點出發以外,亦有以單一作家為研究對象,凡此種種,不勝枚舉,當中以徐斯年《王度廬評傳》及覃賢茂《評傳古龍》之成果最為可觀。

通俗文學必需面臨的是作者生平考察不易,全盛時期作品版本浩如煙海、真偽莫辨,衰退時期則一書難求等狀況。當今武俠小說評論和研究也陷入此一困境,如《臺灣武俠小說史》、《香港武俠小說史》二書中提及的臺、港武俠小說,除金庸、古龍、梁羽生外,讀者難有機會閱讀其他作家作品,無從判斷評論人的意見是否允當。幸而臺灣有林保淳教授廣蒐絕版武俠小說,納為淡江大學圖書館館藏;林志龍先生成立「台灣武俠傳說」,致力於武俠小說電子化;大陸則有中國文史出版社搜集及整理民國初年武俠小說作家作品,出版《民國武俠小說典藏文庫》。上述之文獻保存工作使武俠作品得以傳世,待後世有志之士閱讀和研究,功勞極大。惟香港早期「廣派」武俠小說以及中後期武俠雜誌連載的小說均大量佚失,誠為可惜。

武俠小說作為武俠研究的第一手資料,其流傳狀況難免對研究趨勢有所影響。當代武俠研究之中,「金學」仍為大宗,葉氏、林氏合撰之《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曾為此現象立一標題——「金學一窩蜂」,實是非常適切。「金學」之外,古龍研究次之,梁羽生及北派五大家研究又次之,對其餘作家之研究狀況更是可想而知的冷漠。

筆者在此時代背景之下設立「評武俠」系列,本系列每月第一、三個週日更新,由傳統章回小說至現代新武俠之中,選出百餘種武俠小說為閱讀清單,不拘泥於單一風格派別與作家,一一品讀評鑑、議論得失、排定座次,以期詳前人所略、重前人所輕,分〈提要〉、〈人物譜〉、〈賞析〉及〈總評〉,依照不同主題分篇詳析,發掘每部作品的文化價值和閱讀趣味。由於許多作家作品已經絕版,難以尋得,一方面筆者財力有限,無法購得絕版書,另一方面筆者有意破除曲高和寡的困境,因此本閱讀清單將以各公立圖書館藏書優先,其次為各大學圖書館藏書,期望其中所談論評價的書籍是讀者也有能力取得與閱讀的,進而有互相交流的基礎。

2022.12.11 桃園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4會員
165內容數
以儒學、古文字、武俠評論以及書法為主的文化普及工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葉洪生在《葉洪生論劍——武俠小說談藝錄》說: 其他名家如張杰鑫、常杰淼身後始整理出版的《三俠劍》、《雍正劍俠圖》等書,固曾流行一時,但因內容陳腐,了無新意,很快即湮沒不彰,為俠義公案小說畫下了休止符。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現在的中學生只要上學,估計都有在國文課堂上,學習古文的文章。 古文是什麼?粗略想,古文是在讀者的當代已沒在用的語文系統,算是死語,但在漢字文化圈,每個時代的「學生」都在學古文吧,這種「當代人永遠在學古文」的文化現象,除了文化自然傳承,主要原因是把考試科目就是固定從特定「經典」出題這一套強大誘因的關
Thumbnail
林志龍的台灣武俠傳說公司最近上傳了二十五册本《蜀山劍俠傳》(以下簡稱林本《蜀山》),本來在臺灣流通最廣的是聯經出版二十六册葉洪生批校本(以下簡稱葉本《蜀山》)。看似冊數接近,但其實內容差異很大⋯⋯
Thumbnail
老衲三本作品集分別為前年出版的《說說八卦的八卦》,去年出版的《慕容先生的水路拳法》,以及今年出版的《流與離之島》。每篇文章都是短篇,字數不多,搭捷運時過幾站就可以看完一篇。文筆流暢好讀,基本上三四小時內就能整本完讀。今天要藉由介紹《慕容前輩的水路拳法》,說說一些武俠寫作的事。
Thumbnail
老爹的年代,流行的是武俠小說,其中最強大的應屬金庸大俠寫的小說。而當時看了第一本以後,可說是一部接一部的看,說是廢寢忘食也不為過,而電視上也不少改編自小說的武俠大劇,最美的小龍女,最美的黃蓉都是報紙曾經出現的標題。而那時候,大家都喜歡講金庸的武俠小說有公式,開篇是弱弱的男主角,莫名其妙的有了不少
[槌與釘] 應該會有很多篇文章,主要想要談「醫師你怎麼會認為我是這個問題?」以及衍伸出去的「醫師你為什麼會用這種方式治療我?」診間要解釋醫師腦中的思考其實很不容易,加上很多人問了也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消化得到的資訊,故使用可重複回顧的文字載體來將行走這段路的體悟留下,僅代表我個人目前的腦內活動。
Thumbnail
還是得說回《寶劍金釵》──我想,二十世紀前期那些閱讀王度廬的讀者,很可能與二十一世紀看戀綜的觀眾,在心情上是很雷同的,看著人物飽受情愛的折磨,與之共鳴,或想起了自己的情事、千瘡百孔的心,或帶著某種憧憬,想著日後遇見愛情的種種。
Thumbnail
  本書作者東海建築邱浩修老師,專長為建築設計、當代建築評論、實虛共構互動空間設計、參數設計與數位構築。很高興在AI逐漸興盛的今天,邱浩修老師為我們整理了機械、數位、生態到人工智慧下建築的發展過程,並提供反思該建築的限制與未來發展的可能。   「建築產業在這個充滿變動的科技時代走向何方
Thumbnail
熱血沸騰的BWF年終賽彷彿昨天才剛剛結束,新年度賽季緊接從1月9日起,由超級1000等級的馬來西亞公開賽揭開序幕。本賽事作為奧運積分週期下半場的第一項大賽,各路高手齊聚。籤表一公布,各分項首輪已出現許多堪稱決賽規格的對決。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葉洪生在《葉洪生論劍——武俠小說談藝錄》說: 其他名家如張杰鑫、常杰淼身後始整理出版的《三俠劍》、《雍正劍俠圖》等書,固曾流行一時,但因內容陳腐,了無新意,很快即湮沒不彰,為俠義公案小說畫下了休止符。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現在的中學生只要上學,估計都有在國文課堂上,學習古文的文章。 古文是什麼?粗略想,古文是在讀者的當代已沒在用的語文系統,算是死語,但在漢字文化圈,每個時代的「學生」都在學古文吧,這種「當代人永遠在學古文」的文化現象,除了文化自然傳承,主要原因是把考試科目就是固定從特定「經典」出題這一套強大誘因的關
Thumbnail
林志龍的台灣武俠傳說公司最近上傳了二十五册本《蜀山劍俠傳》(以下簡稱林本《蜀山》),本來在臺灣流通最廣的是聯經出版二十六册葉洪生批校本(以下簡稱葉本《蜀山》)。看似冊數接近,但其實內容差異很大⋯⋯
Thumbnail
老衲三本作品集分別為前年出版的《說說八卦的八卦》,去年出版的《慕容先生的水路拳法》,以及今年出版的《流與離之島》。每篇文章都是短篇,字數不多,搭捷運時過幾站就可以看完一篇。文筆流暢好讀,基本上三四小時內就能整本完讀。今天要藉由介紹《慕容前輩的水路拳法》,說說一些武俠寫作的事。
Thumbnail
老爹的年代,流行的是武俠小說,其中最強大的應屬金庸大俠寫的小說。而當時看了第一本以後,可說是一部接一部的看,說是廢寢忘食也不為過,而電視上也不少改編自小說的武俠大劇,最美的小龍女,最美的黃蓉都是報紙曾經出現的標題。而那時候,大家都喜歡講金庸的武俠小說有公式,開篇是弱弱的男主角,莫名其妙的有了不少
[槌與釘] 應該會有很多篇文章,主要想要談「醫師你怎麼會認為我是這個問題?」以及衍伸出去的「醫師你為什麼會用這種方式治療我?」診間要解釋醫師腦中的思考其實很不容易,加上很多人問了也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消化得到的資訊,故使用可重複回顧的文字載體來將行走這段路的體悟留下,僅代表我個人目前的腦內活動。
Thumbnail
還是得說回《寶劍金釵》──我想,二十世紀前期那些閱讀王度廬的讀者,很可能與二十一世紀看戀綜的觀眾,在心情上是很雷同的,看著人物飽受情愛的折磨,與之共鳴,或想起了自己的情事、千瘡百孔的心,或帶著某種憧憬,想著日後遇見愛情的種種。
Thumbnail
  本書作者東海建築邱浩修老師,專長為建築設計、當代建築評論、實虛共構互動空間設計、參數設計與數位構築。很高興在AI逐漸興盛的今天,邱浩修老師為我們整理了機械、數位、生態到人工智慧下建築的發展過程,並提供反思該建築的限制與未來發展的可能。   「建築產業在這個充滿變動的科技時代走向何方
Thumbnail
熱血沸騰的BWF年終賽彷彿昨天才剛剛結束,新年度賽季緊接從1月9日起,由超級1000等級的馬來西亞公開賽揭開序幕。本賽事作為奧運積分週期下半場的第一項大賽,各路高手齊聚。籤表一公布,各分項首輪已出現許多堪稱決賽規格的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