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1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關公面前識人心 第七回 林清玄《茶味禪心》|鵬勛的讀書心得 @garysideas

關公面前識人心 序
  關公面前識人心從夏目漱石開始,原先以為聚焦在日本文學或世界文學。上週寫杏林子,讓我小吃一驚。這週寫林清玄,嚇了我一大跳。夏目漱石和芥川龍之介享譽國際文壇,我不曉得杏林子和林清玄的國際知名度如何?但既然他們能出現在關公面前識人心,就代表做人做事的學問上,他們能提供幫助。
  林清玄被稱為中國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著作與獲獎皆無數。文章以宗教與學問為主,假如他沒有婚外情的話可能會被稱為現代孔子之類的吧。正是這場婚外情,使他斯文掃地。一落千丈,悄然退場。而對於一個舉世非議的人,是跟著棒打落水狗,亦或是像看待普羅大眾一般的公平。兩種行為,便是這次關公面前識人心的主題。
學問無上下 開悟有先後
  說到茶,除了飲料之外我會想到茶樹。杏林子說過:茶樹是少數冬天還有綠葉的樹,令人在天凝地閉之際,還有萬頃郁郁青青;茶樹還有被寫進小說、拍成電影、編成歌曲——「家鄉的茶園開滿花/媽媽的心肝在天涯/夜夜想起媽媽的話/閃閃的淚光魯冰花。」(原唱:曾淑勤《魯冰花》)在倚強凌弱的社會,窮苦人家和魯冰花皆是權勢與茶樹的肥料。在這般事實上,林清玄居然還能以鈴木大拙的「茶與禪之所以相通,全在一個純字。」,把茶與禪心結合,不愧是「一代宗師」。
  林清玄之所以愛喝茶,是因為喝茶讓他百病不侵,精神百倍。茶喝多了,自然知道好壞。他說:「心浮氣躁時泡的茶不好喝;無憂無慮時泡的茶才好喝。」不過既然都悠然自適了,肯定不會只有茶會變好喝。林清玄除了愛喝茶也愛看茶,他從用嫩芽泡的茶最高級,聯想到看出老子「專氣致柔,能嬰兒乎?」的道理;卻不見得看過老子的開宗明義:「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學問是要從經驗中體會,而不是在字面上舞文弄墨。
  林清玄和杏林子都講大道理,然而杏林子說的是切身經驗;林清玄則是平時高談闊論,事到臨頭就全忘了。道德需要有人出來大聲疾呼,不過正當做法是有幾分經驗,說幾分道理。抽象地談人生,不但隔靴搔癢,而且容易誤解經典,以訛傳訛。在政治上錯誤地運用道德,是刑求人民的工具;在小人手上,則是事半功倍的利器。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看林清玄的書?我們除了認為他假仁假義之外,更要能同情他,因為任何人都會犯錯。做學問當然是要不斷向典範學習,而當我們有些進步的時候,很容易就會瞧不起那些落後我們的人。而我們曾經也在落後的那群人之中,所以當你瞧不起他人,其實等於瞧不起曾經的自己。蔑視,是我們要克服的一大難題,而林清玄正是最佳教材。
  起初我認為林清玄的見解很草率,不值得看。後來想想,他要是真有學問不就與一般讀者距離很遠了嗎?讀者看不懂就不會買,那樣書就不可能大賣了。以前的讀書人是要「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現在,時代變了。是我對林清玄抱有錯誤的要求,錯怪他了。以前會覺得大師的作品一定是很有內涵,看了他的書就不會再有這種成見了。
  林清玄縱使沒有爆出爭議,他也不是個好傢伙。不僅他一個人壞而已,只是我們有沒有發現每個人壞的一面。生活中無可避免與壞人同處一室,不願同流合汙就得孤軍奮戰。我們可能會討厭別人,甚至厭惡自己。這時候,一錯再錯勢必擴大傷害;而知錯能改雖然不會改變過去的情況,但能遏止未來的錯誤。消除成見,迷途知返。是增進學問,與人性對抗的致勝關鍵。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鵬勛的讀書心得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