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一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來到年終最後一周
回顧2022年 感謝平安 健康
[課題分離]是這一年讓我收穫到學習到體會到的一詞
[課題分離]這詞是出自於 阿德勒心理學
在<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提到
是一本暢銷書
我並未閱讀過 是在每週讀書會中 生活分享的單元
過程中 透過老師的提點和自己生活上的經驗去體會到箇中的意義
當我們遇到一個問/議題時 先暫放一邊 停下來處理自己的情緒
再思考 [這個問/議題的產出或結果 由誰來承受?]
藉以區分是自己還是他人的課題?
誤將他人的課題攬在自己身上 試圖解決 最後喘不過氣; 還是
企圖干涉 強迫對方的決定 卻又無法承擔後果
比如說
1. 結婚和生子 是自己的課題
長輩親戚無須干涉
2.好好念書 是 孩子要承擔的責任課題
父母則是提供環境 傾聽孩子 作為支柱 建立信任 無法強迫孩子讀書
3.買屋租屋 是當事人所需承擔後續的結果/責任
長者旁人無須將想法試圖做詮釋干預
這是一種尊重
每個人只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我們往往無意識地 在意 而 模糊地陷入課題的界線
不干涉對方 也是表達 信任對方
有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
[課題分離]用說的似乎很簡單
其實 去做 (do it) 是要有意識地提醒自己 不斷修正調整自己
學習界線/限.
avatar-img
5會員
47內容數
在音樂、鋼琴教學領域已有雙十餘年經驗,。教學,一直是我熱衷的興趣之一。能沈浸於此,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在教學過程中,享受與學生的互動.在此分享教學的點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心聆樂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第一次參加就答應 [分享]使命
每個生命都有它自己的使命和不容易
原來 內心變強大是 慢慢積累的 調整的
覺察自己 反思自己
#讀書會 #聆聽
國際瑜珈日 夏至
第一次參加就答應 [分享]使命
每個生命都有它自己的使命和不容易
原來 內心變強大是 慢慢積累的 調整的
覺察自己 反思自己
#讀書會 #聆聽
國際瑜珈日 夏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你明白甚麼是「課題分離」嗎?對你而言這個觀念有哪些意義? 容易被影響、總是希望符合他人期望、或很用力的為他人付出型的人,學習「課題分離」,絕對是擺脫自己精神內粍及無止盡付出的重要觀念。 我們把對權威的尊重視為一種必須順從的潛規則,對相異之處、相異的人產生排斥,對人跟對事的判斷被捆綁在一起。 覺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Thumbnail
課題分離是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概念,強調區分自己的問題和他人的問題。對股票投資者而言,課題分離有助於專注於可控的因素,如了解企業、風隳、承受能力和應對策略。同時,不必過度擔心宏觀經濟、他人的投資績效或企業的競爭行,這些都在投資者無法控制的範范圍内。建議投資者專注於學習和提升自己的决策略品质。
Thumbnail
在高度競爭的全球化社會,學好課題分離越來越重要。課題分離的概念源自Alfred Adler,在《被討厭的勇氣》出版後廣為人知。阿德勒指出:「所有人際關係中的紛爭,差不多都是因為一腳踩進人家的課題裡,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所引起的。」例如,做父母的總想替孩子的未來多想一點,卻忘了聽聽孩子的心聲。
Thumbnail
花期一陣一陣的,又短暫,這個開完那個開。記得剛開學的時候最早開的是櫻花樹,然後是黃花風鈴木、杜鵑花叢,最近則是木棉花在開。
Thumbnail
根據美國FDA的數據顯示,2023年的申請量是歷年最大,放射學領域是AI/ML-SaMD的醫材設備申請數持續穩定成長的科別。AI/ML-SaMD的醫材設備通過量預計將成長30%以上。放射科領域佔全部通過量的76%,估計2023年也將保持居冠。
Thumbnail
【大紀元2022年08月28日訊】美妝品牌伊絲碧媞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大力推廣公益文化,於8月27日首度與愛盲基金會合作,在臺北國際會議中心(TICC),結合伊絲碧媞2022年度盛典,舉辦「愛盲助學服務計畫」公益捐助活動。伊絲碧媞劉依淳董事長、陳睿紳總經理及王沛嫺顧問邀請愛盲基金會劉怡君執行長,以及公司
Thumbnail
後知後覺才發現我沒做2022 - 2023 醫美療程總結 有一部份原因是覺得沒有巨大差異,所以懶得紀錄 一部份是我生不出照片來做前後對比照 (未作醫美前或醫美後都習慣用美顏APP拍照) 但靈感來了,還是寫個紀錄總結這二年的維護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你明白甚麼是「課題分離」嗎?對你而言這個觀念有哪些意義? 容易被影響、總是希望符合他人期望、或很用力的為他人付出型的人,學習「課題分離」,絕對是擺脫自己精神內粍及無止盡付出的重要觀念。 我們把對權威的尊重視為一種必須順從的潛規則,對相異之處、相異的人產生排斥,對人跟對事的判斷被捆綁在一起。 覺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Thumbnail
課題分離是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概念,強調區分自己的問題和他人的問題。對股票投資者而言,課題分離有助於專注於可控的因素,如了解企業、風隳、承受能力和應對策略。同時,不必過度擔心宏觀經濟、他人的投資績效或企業的競爭行,這些都在投資者無法控制的範范圍内。建議投資者專注於學習和提升自己的决策略品质。
Thumbnail
在高度競爭的全球化社會,學好課題分離越來越重要。課題分離的概念源自Alfred Adler,在《被討厭的勇氣》出版後廣為人知。阿德勒指出:「所有人際關係中的紛爭,差不多都是因為一腳踩進人家的課題裡,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所引起的。」例如,做父母的總想替孩子的未來多想一點,卻忘了聽聽孩子的心聲。
Thumbnail
花期一陣一陣的,又短暫,這個開完那個開。記得剛開學的時候最早開的是櫻花樹,然後是黃花風鈴木、杜鵑花叢,最近則是木棉花在開。
Thumbnail
根據美國FDA的數據顯示,2023年的申請量是歷年最大,放射學領域是AI/ML-SaMD的醫材設備申請數持續穩定成長的科別。AI/ML-SaMD的醫材設備通過量預計將成長30%以上。放射科領域佔全部通過量的76%,估計2023年也將保持居冠。
Thumbnail
【大紀元2022年08月28日訊】美妝品牌伊絲碧媞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大力推廣公益文化,於8月27日首度與愛盲基金會合作,在臺北國際會議中心(TICC),結合伊絲碧媞2022年度盛典,舉辦「愛盲助學服務計畫」公益捐助活動。伊絲碧媞劉依淳董事長、陳睿紳總經理及王沛嫺顧問邀請愛盲基金會劉怡君執行長,以及公司
Thumbnail
後知後覺才發現我沒做2022 - 2023 醫美療程總結 有一部份原因是覺得沒有巨大差異,所以懶得紀錄 一部份是我生不出照片來做前後對比照 (未作醫美前或醫美後都習慣用美顏APP拍照) 但靈感來了,還是寫個紀錄總結這二年的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