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我是在請完產假,順便離職的。原本是想著工作剛好到一個段落,俐落的收尾,誰知道還是提早太多,需要拜託同事接手後續。
之後接著在家顧小嬰兒,沒多久,搬家,到另一個城市重新開始。理應要找保姆、要找新工作的,但接著懷上老二,就順勢往後延了。
這一年多裡,長輩們總說「小孩大了,就會回去工作了吧!」即使後來找了份兼職,外人也總說「現在是小孩小,對啦,先顧家庭,之後再回去工作。」
身邊的朋友,有的口頭上說「當貴婦,好好唷~」有的私底下會說「真的不回去工作了嗎?以前念這麼多書,父母栽培這麼久,好浪費。」
其實,我從來沒有懷疑過,我的選擇。
《父母不但不應該放棄自己的夢想,而且是不可以放棄自己的夢想。》
《有了孩子、為了孩子的幸福,這只是你退縮的一個藉口。》#讓孩子面向未來30堂家長必修課
#讓孩子面向未來30堂家長必修課 這本書的作者 陳美齡女士,在我看這本書之前就有耳聞過,是養出三個進入史丹佛大學的孩子而成為話題人物。這本書是利用學者專業和過來人經驗來寫的,前半段是從「自我肯定」與「社交能力」方面給予教養的建議;後半段則是分享美國教育以及父母本身的配置。
《贏在起跑點,孩子的起跑點是從父母的頭腦開始。》
孩子的教養,絕對取決於父母本身;想改變小孩,先從父母自身的觀念改起。近幾年的薩提爾等教養模式,都在強調「安定的父母,才能接納小孩的不安定。」如果希望孩子能終生學習,在未來有競爭力,「如何自我成長」是父母首先該面對的自我挑戰。
《孩子最大的模仿對象就是父母。》
雖然我沒有特別的夢想,但我很滿足於現在的自己,沒有因為孩子而停止「想要」的慾望。想持續婚前的運動習慣,而上了健身房;想與孩子有共同一起的運動,從自身開始學了羽毛球,再帶著家人與孩子一起上課;嚮往滑板的帥酷,自己看影片學,接著買了蛇板,練得很有興趣;想重拾兒時寫書法的平靜,藉由幫小孩打聽而自己先去上課;兼職的工作也隨著成就與被需要而增加比重。
回顧這幾年的進步,我很知足。如果要說,有什麼是真的因為孩子而耽誤的興趣,是攀岩吧!關於工作與育兒的時間分配問題,作者建議「訂出優先順序」。對於現階段,攀岩是可以往後延的,把原本的興趣好好的練習,是比較重要的;但「攀岩」這個夢想,我會一直放在心上,每年拿出來檢視,看看是否有實現的可能。
把自己的生活活得精彩,不相信小孩不會潛移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