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
人與動物的差別,實在甚少甚少的啦!
首先要交代的,孟子所講的「禽獸」,是指一般的飛禽走獸,也就是指動物,當中並無道德價值的貶義;否則,便是對動物的侮辱。
孟子說:人與動物的不同處,實在幾希。幾希,即幾稀,指甚少甚少啊!這個「少」,是隱隱約約的,若顯若隱,至隱至微,而又最顯最現的。它雖然只有一點兒,卻不能欺瞞它,可以說,它是人的生命的內在法庭,能羞己之恥,厭人之惡。平閑時,它處於虛寂狀態,既看不見,聽不著;但一旦發用,它卻非常剛健,若火之始燃、泉之始達。它能分別義利,判別是非。如果能經常保養它、涵養它、擴充它,推進它,必要時可捨生取義,殺身成仁;甚至足以平天下、保四海。但如果把它荒棄了、遮掩了、埋沒了,就連侍奉父母的起碼要求,也做不來呀!依孟子,人若經常不呈現這「幾希」,根本就不是人!
那麼,這「幾希」、這一點點,究竟是什麼?就是自覺心。
這個自覺心,就是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和是非之心…。孟子很嚴肅地說:人如果無這些自覺心,非人也。
換言之,人與動物的不同處,就在於人有自覺心啊!而人之所以被稱為人,其價值、其尊嚴,就在是否能彰顯這自覺心!
提到尊嚴,有個典故大家都熟悉——嗟來之食。
話說:齊國發生大飢荒,有個叫黔敖的人奉命施派食物,可他以呼喝的態度來對待飢民,結果有個飢民說:「我就是不吃那些呼呼喝喝的施捨,才餓成這個樣子。」
其後,孟子也說:「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意思是說:一筐飯、一碗湯,得著便能活下去,得不到就會死亡。但假如呼呼喝喝地給他,就是過路的飢民也不會接受。要是用腳踢他一下,然後把食物給他,那即使是乞討的也不屑於領受。這說明一個有人格尊嚴的人,即使受到生存的威脅,也不會委屈自己的獨立自主的人格的,這就是人格的尊貴處啊!
孔子說:「為仁由己」啊!人格的尊嚴,是要靠自己挺立的,何必要俯仰由人呢?!
(寫於2021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