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曰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時下的國際關係,較為流行的一個詞彙,就是「制裁」。用什麼來制裁呢?一個字——利。也就是說,你以利益來抵制對方,人家也以利害來抵制你,這樣不斷循環,互為因果,能徹底解決問題嗎?
有個說客名叫宋牼,當時秦楚二國準備交戰,他就趕路先去楚國遊說,若楚王不聽,他就轉去秦國遊說,他很自信,說總會有一國聽他的。
孟子聽了就問宋牼:你以什麼理由去說服秦楚罷戰呢?
宋牼就回答說:我會闡明二國交戰的不利。
孟子就說:你以「利」來做出發點,恐怕是行不通的。秦楚交戰,還不就是為了利嗎?如果秦楚兩個國君能為了利而停戰,那麼將士上上下下,以致君臣父子兄弟,他們通通都會以利作為行事準則,如此一來,人人都講利,國與國更加以利作為手段,這樣下去,天下會太平嗎?
宋牼以利遊說罷戰,這種觀點,就是當時的墨者之徒的非攻之說。事實上,凡是從利害關係去解決紛爭,本質上就是以利為戰,天下又焉能有太平的一日呢?換言之,你制裁對方,對方又反制裁,能解決問題嗎?始終都是要在另一個時段,各退讓一步,大家取消制裁,這才能共存呀!
再者,利害關係是會因時制宜,隨時都會變的,而且都是相對的,今天的形勢對己不利就罷戰,但對對方卻是有利,這豈不是對方就會乘利而出戰囉?
最後,孟子勸導說:先生應以仁義做出發點,以仁義打動秦楚兩國國君,讓他們感悟到蒼生的苦難,讓他們體會到生靈塗炭、屍骸遍野的悽慘。如果國君都能以仁義之心治國,以仁義作為處事的準則,那麼君臣父子兄弟,人人都以仁義相待,這豈不是天下太平嗎?
孔子說:「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孟子也說:「惟義所在」。
作為一個國家領導人,有些政策不要去得太盡,有些事情也不要畏縮不前,而要以公義作為衡量準則,問問自己:這樣做心安嗎?百姓喜樂嗎?國際心悅誠服嗎?
美元不代表一切的呀!治國,何必曰利呢?
(寫於2023年1月13日於海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25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講到儒家的為政與治道,當然就要講孟子。 孟子生於公元前372年,死於公元前289年,前後活了八十四歲。他出生時,與孔子離世已相隔超過一百年。其時正是戰國時代中期,七國稱雄,天下大亂。秦國用了商鞅變法,楚國用了吳起為相,魏國用了龐涓為將,齊國用了孫臏、田忌,彼此都講求富國強兵之道,圖霸天下。 再加上一
“sandwich” 這個字,臺灣翻譯為「三明治」,而香港則翻譯為「三文治」。不管哪個翻譯,這裡不是在講吃的。 我要講的「三明治」,是指文明、開明、透明的政治。 什麼叫做文明的政治呢? 這「文明」,不是看有多少高樓大廈,也不是看國民生產總值有幾多;那都是拜金的物質繁榮,都是虛殼。真正的文明,是指精神
前文介紹到賢人治國的德治。然則,什麼叫做德治? 德治,就是德化禮治。孔子是主張「道之以德,齊之以禮」。這是禮下於庶人的治道,即以德化禮治來教化人民,激發人民的羞恥心而自覺革除腐敗的思想。這是從根本處出發。但,教化之功百年始有成,故在現實的政治中,會有遙遙無期之感。而法家之流在現實事功上,為了迫切的要
什麼叫做「精神文明」呢? 對國家而言,「精神文明」就是指思想開放、人權普及、社會平和、公德遍及、文藝倡廣、政治清明;而絕非指有多少高樓大廈,國民生產總值有幾多。 有人會問:要達到這樣的精神文明,這可能嗎? 先賣個關子,這兒給大家講講孔子晚年歸魯後的一段故事: 話說孔子歸魯後,魯哀公自然就要見見已聞名
許多年前看過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當中講到外國的「排隊國」,確實值得中國人反省,為什麼中國人老是要搶、搶、搶?啥都要搶,唯恐落後。 幾十年過去了,中國的社會風氣,文明和諧了嗎?不排隊(今按:現在就常見排隊做核酸了,然後又排隊去焚化)、爭先恐後、小偷扒手、斑馬線人車爭路、屈錢、見死不救、見傷不扶…也
大家讀過孟子的論四端。文中提到「辭讓之心,禮之端也」,「辭讓」,就是合理地辭謝謙讓,那是禮的坦誠真切的流露,不是偽裝造假,不是行禮如儀,更不是故意推讓,以顯風度。人之所以辭讓,就是自覺心,自覺別人在行動上的需要,若不禮讓,於心不忍,這就是禮的萌發開端。 古語說:「發乎情,止乎禮」。也就是說:禮,是表
講到儒家的為政與治道,當然就要講孟子。 孟子生於公元前372年,死於公元前289年,前後活了八十四歲。他出生時,與孔子離世已相隔超過一百年。其時正是戰國時代中期,七國稱雄,天下大亂。秦國用了商鞅變法,楚國用了吳起為相,魏國用了龐涓為將,齊國用了孫臏、田忌,彼此都講求富國強兵之道,圖霸天下。 再加上一
“sandwich” 這個字,臺灣翻譯為「三明治」,而香港則翻譯為「三文治」。不管哪個翻譯,這裡不是在講吃的。 我要講的「三明治」,是指文明、開明、透明的政治。 什麼叫做文明的政治呢? 這「文明」,不是看有多少高樓大廈,也不是看國民生產總值有幾多;那都是拜金的物質繁榮,都是虛殼。真正的文明,是指精神
前文介紹到賢人治國的德治。然則,什麼叫做德治? 德治,就是德化禮治。孔子是主張「道之以德,齊之以禮」。這是禮下於庶人的治道,即以德化禮治來教化人民,激發人民的羞恥心而自覺革除腐敗的思想。這是從根本處出發。但,教化之功百年始有成,故在現實的政治中,會有遙遙無期之感。而法家之流在現實事功上,為了迫切的要
什麼叫做「精神文明」呢? 對國家而言,「精神文明」就是指思想開放、人權普及、社會平和、公德遍及、文藝倡廣、政治清明;而絕非指有多少高樓大廈,國民生產總值有幾多。 有人會問:要達到這樣的精神文明,這可能嗎? 先賣個關子,這兒給大家講講孔子晚年歸魯後的一段故事: 話說孔子歸魯後,魯哀公自然就要見見已聞名
許多年前看過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當中講到外國的「排隊國」,確實值得中國人反省,為什麼中國人老是要搶、搶、搶?啥都要搶,唯恐落後。 幾十年過去了,中國的社會風氣,文明和諧了嗎?不排隊(今按:現在就常見排隊做核酸了,然後又排隊去焚化)、爭先恐後、小偷扒手、斑馬線人車爭路、屈錢、見死不救、見傷不扶…也
大家讀過孟子的論四端。文中提到「辭讓之心,禮之端也」,「辭讓」,就是合理地辭謝謙讓,那是禮的坦誠真切的流露,不是偽裝造假,不是行禮如儀,更不是故意推讓,以顯風度。人之所以辭讓,就是自覺心,自覺別人在行動上的需要,若不禮讓,於心不忍,這就是禮的萌發開端。 古語說:「發乎情,止乎禮」。也就是說:禮,是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女生在職場與情感上的競爭與合作,強調相互支持的重要性,並指出社會壓力對女性關係的影響。透過改善相互尊重與信任,女生們能共同面對挑戰,打破性別偏見,並推動社會變革。
Thumbnail
你咁激動做咩?你咁樣將來點做人大佬?
到底利己對?還是利他比較對? 而你是利己比較多,還是利他比較多的思維? 愛瑞克/愛大的書---內在原力、原力效應都提過關於利他思維的詮釋: 「利他」並不是完全只有利他人, 而完全不顧自己狀態, 應為「利他共贏」,而其重點在於「共贏」。 我也曾糾結: 到底是該完全犧牲自己去成全他人需求, 還是在兩
Thumbnail
  男人的眼裡閃著慾望與挑戰的目光,盛嘉行不認為衛勤是在邀請他留下一起跟那女人做愛,在聽到衛勤的問話後女人身體幾不可見的僵硬了一下,衛勤撫著女人的腰遞了個眼神給他,裡頭說的全是慢走不送。   他也沒有留下的意思,盛嘉行跟衛勤很好,但這樣的交流方式不是他們。   兩人一起長大,直到大學兩人各自
Thumbnail
每個人的生活都有不同方式,無需要特別指指點點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經常面臨道義和利益之間的衝突。這篇文章以孔子的哲學觀點來探討社會問題,並強調道義的重要性。文章提到了食安問題、中配入籍問題、社福機構問題以及社工職責的相關議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闡述,作者呼籲人們應該多向道義這邊靠一點,以建立更好的社會。
寫作的人最擔心的就是思路突然不順暢!或者說:靈感消失了,不知道怎麼找到適合的題材,正所謂『腸枯思竭』也。 由於網路平台的活躍,讓寫作門檻變低,也可以說是題材更廣泛,寫作的技巧也不再如以往設限。所以生活就是題材,經驗就是靈感。
Thumbnail
「謀攻」當是從「校之以計」衍生而來。何解?「校之以計」是針對「道天地將法」,而「謀攻」當是針對「校之以計」的結論,亦即「計」上加「計」而成為「謀攻」。如同陽陽或陰陰互交,而成太陽或太陰。 不戰而勝 總而言之(凡),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使(雙方的,下同)「國」完整是優秀的,使「國」損傷是次等的。使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女生在職場與情感上的競爭與合作,強調相互支持的重要性,並指出社會壓力對女性關係的影響。透過改善相互尊重與信任,女生們能共同面對挑戰,打破性別偏見,並推動社會變革。
Thumbnail
你咁激動做咩?你咁樣將來點做人大佬?
到底利己對?還是利他比較對? 而你是利己比較多,還是利他比較多的思維? 愛瑞克/愛大的書---內在原力、原力效應都提過關於利他思維的詮釋: 「利他」並不是完全只有利他人, 而完全不顧自己狀態, 應為「利他共贏」,而其重點在於「共贏」。 我也曾糾結: 到底是該完全犧牲自己去成全他人需求, 還是在兩
Thumbnail
  男人的眼裡閃著慾望與挑戰的目光,盛嘉行不認為衛勤是在邀請他留下一起跟那女人做愛,在聽到衛勤的問話後女人身體幾不可見的僵硬了一下,衛勤撫著女人的腰遞了個眼神給他,裡頭說的全是慢走不送。   他也沒有留下的意思,盛嘉行跟衛勤很好,但這樣的交流方式不是他們。   兩人一起長大,直到大學兩人各自
Thumbnail
每個人的生活都有不同方式,無需要特別指指點點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經常面臨道義和利益之間的衝突。這篇文章以孔子的哲學觀點來探討社會問題,並強調道義的重要性。文章提到了食安問題、中配入籍問題、社福機構問題以及社工職責的相關議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闡述,作者呼籲人們應該多向道義這邊靠一點,以建立更好的社會。
寫作的人最擔心的就是思路突然不順暢!或者說:靈感消失了,不知道怎麼找到適合的題材,正所謂『腸枯思竭』也。 由於網路平台的活躍,讓寫作門檻變低,也可以說是題材更廣泛,寫作的技巧也不再如以往設限。所以生活就是題材,經驗就是靈感。
Thumbnail
「謀攻」當是從「校之以計」衍生而來。何解?「校之以計」是針對「道天地將法」,而「謀攻」當是針對「校之以計」的結論,亦即「計」上加「計」而成為「謀攻」。如同陽陽或陰陰互交,而成太陽或太陰。 不戰而勝 總而言之(凡),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使(雙方的,下同)「國」完整是優秀的,使「國」損傷是次等的。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