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治與法治有矛盾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文介紹到賢人治國的德治。然則,什麼叫做德治?

德治,就是德化禮治。孔子是主張「道之以德,齊之以禮」。這是禮下於庶人的治道,即以德化禮治來教化人民,激發人民的羞恥心而自覺革除腐敗的思想。這是從根本處出發。但,教化之功百年始有成,故在現實的政治中,會有遙遙無期之感。而法家之流在現實事功上,為了迫切的要求之下,一定會選擇「殺無道」之政令刑施的治道,而不願走向「焉用殺」之德化禮治的治道。

其實,儒家並非與法家對反,德化禮治與政令刑施是在兩個不同的層面,儒在理想層發言,法在現實層行事;儒是本,法是末。儒是法的指導原則,本立而道生。若果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法的普遍性與認受性則成疑。故此,孟子也說:「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也就是說:只有善心不足以為政;若只有法令,也不能讓人民生發出自覺心啊!

再者,法制縱使周密詳備,亦難保掛萬漏一。故只有法制而無賢君,或奉行不得其人,則施行失宜,甚或歪屈適用,其結果亦足以致亂。相反的,有賢君,即使法制不完善,亦可由賢君釋法、修法、立法,以補法制的不足。所以,賢人政治對法治不但不相牴觸,實在是相需相成的。

由此得知,若謂儒家反對刑政,反對法治,這並不是很恰當的了解。

然則,怎樣正確地理解儒家所講的「德治」呢?

法治 + 憑良心 = 德治

司法要憑良心
立法要憑良心
執法要憑良心

總括而言,為政要憑良心。

(寫於2022年1月22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idai zhongshi ye的沙龍
65會員
837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2025/04/03
有一句話,從來都不會對著別人說的,啥話呀?「我食鹽多過你食米」。要是說了,人家就知道你一定有高血壓。 《論語》裡有一句話——「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歷來的解釋,都把這個「得」解作「貪得」,貪這個、貪那個,貪那些蠅頭小利,以致患得患失。這樣詮釋孔老夫子的心路歷程,實在格格不入。何況,貪
2025/04/03
有一句話,從來都不會對著別人說的,啥話呀?「我食鹽多過你食米」。要是說了,人家就知道你一定有高血壓。 《論語》裡有一句話——「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歷來的解釋,都把這個「得」解作「貪得」,貪這個、貪那個,貪那些蠅頭小利,以致患得患失。這樣詮釋孔老夫子的心路歷程,實在格格不入。何況,貪
2025/01/22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北方人要過小年了。與此同時,有些內媒外輸的視頻,都提起灶君,講到灶君,自然就提起「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這句話。那麼,咱家不妨重閱以下的舊文。 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什麼叫做「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呢? 簡單地說:要是你做了傷天害理的事,以致神人共憤,天理不容;即使事後禱告,求上
2025/01/22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北方人要過小年了。與此同時,有些內媒外輸的視頻,都提起灶君,講到灶君,自然就提起「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這句話。那麼,咱家不妨重閱以下的舊文。 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什麼叫做「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呢? 簡單地說:要是你做了傷天害理的事,以致神人共憤,天理不容;即使事後禱告,求上
2024/08/22
Cheng Joe 儒家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提出一個方法來決定誰有資格做君,只能提一個君權神授,這種迷信說法,導致後代為了爭取所謂的天命,殘殺了多少人,亂世時儒生全跑光,盛世時才稱人天子,這些帳要不要算一下?   回應: 剛剛看到閣下所提出的異議,當中有許多論點和定義,必須界定清楚的,這也不是
2024/08/22
Cheng Joe 儒家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提出一個方法來決定誰有資格做君,只能提一個君權神授,這種迷信說法,導致後代為了爭取所謂的天命,殘殺了多少人,亂世時儒生全跑光,盛世時才稱人天子,這些帳要不要算一下?   回應: 剛剛看到閣下所提出的異議,當中有許多論點和定義,必須界定清楚的,這也不是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傅佩榮:「宋明儒者把儒家思想偷樑換柱得非常嚴重,回到先秦儒家文本才能了解什麼是儒家。」
Thumbnail
傅佩榮:「宋明儒者把儒家思想偷樑換柱得非常嚴重,回到先秦儒家文本才能了解什麼是儒家。」
Thumbnail
老子從來不否定"仁、義、孝、慈" 大道廢,有仁義:大道毀壞失去作用了,於是有仁義的出現。
Thumbnail
老子從來不否定"仁、義、孝、慈" 大道廢,有仁義:大道毀壞失去作用了,於是有仁義的出現。
Thumbnail
◎孔子曰:[ 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 為何孔子認為教育引發人民的羞恥心非常重要? 孔子生於春秋亂世,國與國之間每月時常發生戰爭,誠信崩壞,人民苦不堪言。必定心有所不忍,孔子認為亂世的發生是政府執政者的政令有問題,只治標不治本,因此提出解方!
Thumbnail
◎孔子曰:[ 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 為何孔子認為教育引發人民的羞恥心非常重要? 孔子生於春秋亂世,國與國之間每月時常發生戰爭,誠信崩壞,人民苦不堪言。必定心有所不忍,孔子認為亂世的發生是政府執政者的政令有問題,只治標不治本,因此提出解方!
Thumbnail
傅佩榮:「我們談儒家,每個人都好像懂一些,有時候又好像不太清楚它的根本思想,這裡面有非常複雜的因素。」
Thumbnail
傅佩榮:「我們談儒家,每個人都好像懂一些,有時候又好像不太清楚它的根本思想,這裡面有非常複雜的因素。」
Thumbnail
《論語‧述而》說:「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這四句教,是孔門德、藝雙彰的「成人」教育大綱領,也是儒家學術思想的一個總拈提。歷來學者由於彼此理解不同,詮釋也頗不一致⋯⋯
Thumbnail
《論語‧述而》說:「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這四句教,是孔門德、藝雙彰的「成人」教育大綱領,也是儒家學術思想的一個總拈提。歷來學者由於彼此理解不同,詮釋也頗不一致⋯⋯
Thumbnail
簡述: 《論仁、論孝、論君子》的內容是選輯自《論語》一書,是孔子的門人和後學的記錄。此文提及「仁」、「孝」或「君子」的涵義。
Thumbnail
簡述: 《論仁、論孝、論君子》的內容是選輯自《論語》一書,是孔子的門人和後學的記錄。此文提及「仁」、「孝」或「君子」的涵義。
Thumbnail
此篇《論語.泰伯》是從「泰伯」這位可能擔任過「伯爵」官職的人士之品格談起,所以通篇《論語.泰伯》可能主要都是在談一個「人品」(人格特質) 的問題。此外,由於孔子是「仁道主義者」而不是「神道主義者」,他當然可能會以「仁道思想」的大框架來討論人品及衡量人品,……
Thumbnail
此篇《論語.泰伯》是從「泰伯」這位可能擔任過「伯爵」官職的人士之品格談起,所以通篇《論語.泰伯》可能主要都是在談一個「人品」(人格特質) 的問題。此外,由於孔子是「仁道主義者」而不是「神道主義者」,他當然可能會以「仁道思想」的大框架來討論人品及衡量人品,……
Thumbnail
  爾來社會兇殺案頻傳,先是鄭捷殺人案,而後台大宅男情殺案,乃至於向前小六女童割喉案,無一不令人怵目驚心、瞿然髮指。職是之故,塵封已久的死刑存廢問題,再度躍上舞台,成為眾人討論的焦點。支持死刑者與廢死聯盟各執一詞,莫衷一是。仔細推敲,二者似乎都言之成理,這也讓我開始思考,倘若至聖先師孔仲尼搭著時光機
Thumbnail
  爾來社會兇殺案頻傳,先是鄭捷殺人案,而後台大宅男情殺案,乃至於向前小六女童割喉案,無一不令人怵目驚心、瞿然髮指。職是之故,塵封已久的死刑存廢問題,再度躍上舞台,成為眾人討論的焦點。支持死刑者與廢死聯盟各執一詞,莫衷一是。仔細推敲,二者似乎都言之成理,這也讓我開始思考,倘若至聖先師孔仲尼搭著時光機
Thumbnail
心存善,行乎義。人人保持天性,行事為人上遵守正道──這是理想的太平盛世。不過人心陷溺,受耳目之欲或不良的環境,良心隱而不顯,人開始為惡。 然而於此同時,也有人堅守本心、不隨波逐流。他們心向善,但是天不從人願,世間往往多有苦練。面對無所避免的患難逼迫時,人又該如何追求正道呢?
Thumbnail
心存善,行乎義。人人保持天性,行事為人上遵守正道──這是理想的太平盛世。不過人心陷溺,受耳目之欲或不良的環境,良心隱而不顯,人開始為惡。 然而於此同時,也有人堅守本心、不隨波逐流。他們心向善,但是天不從人願,世間往往多有苦練。面對無所避免的患難逼迫時,人又該如何追求正道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