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 l 書名:脆弱的力量(Daring Greatly)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If you cannot meaure it , it doesn’t exits.」您相信這句話嗎? 這是做為研究者探究事實的科學精神。到底人們要不要承認自己的不完美?人是否存在脆弱的事實真相。
****************
書名:脆弱的力量
英文名:Daring Greatly~ How the Courage to Be Vulnerable Trasforms the Way We Live , Love, Parent , and Lead
作者:布芮尼.布朗(Brene Brown, PhD)
出版:馬可孛羅文化 2013/11
*****************
“Daring Greatly~ How the Courage to Be Vulnerable Trasforms the Way We Live , Love, Parent , and Lead” 這英文書名比較傳神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念。叫我們放膽去面對自己的不完美,接受真實的自己,轉換心態後以健康的態度去面對我們的人生、愛別人。這套理論同樣也適用如何教養後代,如何引導我們領導他人,或者適應於職場與社會之中。
傳統的社會文化是競爭中獲勝才能得到更多的資源,社會中迷漫著英雄主義,自小就被教育成要「勇敢面對各種嚴厲挑戰!」。約莫十年前,開始有了多元化的聲音浮現:「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堅強?為什麼要追求完美?為什麼我們害怕讓別人知道我們的不完美?」。於是本書作者布芮尼 布朗在2010年的TEDHouston的演講「脆弱的力量」(The Power of Vulnerability)一夕暴紅,成為該網站最受歡迎的演講之一。為什麼這個演講如何受歡迎呢?原來直指人心的無名恐懼,一語道破人類保護自己的謊言。
雖然這些年來,談如何好好善待自己這類心理學等的書籍如雨後春荀般的林立,大家慢慢接受人定勝天這等完美追求已不是唯一的訴求,但若沒有這本經典之作引發後續無數的論述支持,我想,截至今天仍會有成千上萬的人們活在不敢承認自己的脆弱本質:「勇敢站出來,讓大家看到真正的你。」

【Daring Greatly】

Daring Greatly (放膽)源自於羅斯福(1910)演講內容中所用的一詞。
作者引用在表達「勇敢站出來,讓大家看到真正的你」。
本來以為人可以靠自己做到完美,但研究下來發覺那些充滿自信的人們是勇敢地面對自己的脆弱,這結論完全顛覆了作者多年來的研究假設,當下會自慚形愧,怎麼可能呢?連作者本身的成長文化中,從小被灌輸的概念中,人們要勇敢面對挑戰,不要害怕(Fear),所以她對於坦承「脆弱」現象,自身會感到羞愧(Shame)。當她的研究告訴她「充滿自信的人們是勇敢地面對自己的脆弱」,這個結論如五雷轟頂般,令她不敢置信,經歷著一陣子全身極度痛苦的(exruciating),一想要麻痺(numb)自己,或者躲在自己的冑甲之中。作者還因此找了心理醫生治療了很長一段時間,當然,做為一個科學家,她慢慢梳理出,人要接受脆弱(vulnerability)的事實,這是心靈覺醒 (Spiritual awakeing)的歷程。
【永不知足的心態】
作者經過十二年的長期研究「自卑」議題,觀察社會集體氛圍處於「永不知足」的心態。在相互比較下,擔心不夠,容易自卑、抽離躲避。處處擔心不夠,是文化創傷後壓力症侯群現象,沒有充份療癒傷痛,反而採取憤怒、恐懼與相互為敵。
作者在本書中提出【四個常見的迷思:】
迷思一:脆弱等於軟弱
我們之不敢承認脆弱,肇因於把脆弱與害怕、自卑、悲傷、難過、失望等黑暗情緒聯想在一起。作者對脆弱給的定義是:「一種不確定、沒保握,又冒險的感覺;同時也是一種情緒衝擊」。
作者引用了心理學家對脆弱的看法,承認脆弱大幅提升了維持健康習慣的機率;社會學者認為,承認脆弱後,不易被騙,反而是是更有效的防禦之道。
迷思二:我不展現脆弱
事實上,你我都會碰到脆弱它自動找上我們。就算假裝迴避,但行為上往往與我們自身的期待背道而馳。
迷思三:脆弱就是毫無保留
脆弱是以相互關係為基礎,需要設限與信任,而不是過度分享。
迷思四:我們可以「一個人」
承認我們要有人支持,既便跌倒時也需要有人拉我們一把。
我們要破除以上四個迷失,這些都是沒有根據的似是而非。
【瞭解與克服自卑】
克服自卑是接納脆弱的關鍵。如果我們擔心別人怎麼想,就不敢展現自我,通常「不善於展現脆弱」,指的是很容易自卑。難以啟齒的事物,最容易累積自己不夠好的情緒,開始自卑,所以自卑特別喜歡找上完美社義者,有了自卑傾向,很容易該人開始封閉自己。
作者建議克服的四個要件:
  1. 辨識,了解它的成因
  2. 落實批判性覺醒
  3. 接觸外界
  4. 談論自卑
從以上的四個要件看得出來作者是需要積面對它,處理它。我個人覺得看似容易,但真要實踐還真有點兒難吧~可能需要不斷地練習才能踏出去吧。
【相信「愛與歸屬感」】
有勇氣承認自己的不完美,放膽去接受自己的脆弱。我們脆弱的本質是了解「我們是誰,比我們懂什麼更重要」。活出自我,不只是認識自我,還需要站出去,讓大家都看到真正的我,需要放膽展現脆弱的力量,勇於示弱。
倘若更深一層去思考,脆弱就是承認自己沒有那麼不平凡,就不再有「永遠不夠的追求迷思」,也不會服膺主流價值的單向追逐,這令我想起《讓天賦自由》這本書的教育使命,諸如《隱藏的人格面具》這本書提到的面具現象,請缷除一些面具性格,例如自戀型傾向,也不需時時害怕自己流於平庸,。
在同樣的「勇於面對自己的不完美」心態下,組織的領導人可以坦承自己的不完美,領導人不必要神化,貼近團隊成員,更能讓團隊之同仁放下心防,更能夠團隊合作,所以這本書中有專門提出一章如何利用作者的理論,如何讓教育和職場重新人性化起來,她提出「破壞性投入」這個方法論。破壞性投入這個字義是:「阻礙企業進步的關鍵是彼此「感情抽離」」。如果領導人都承認脆弱,於是組織內比較不容易老是怪罪別人、也比較不會粉飾太平、比較不會躲避事實,既然你我均不完美,就容易「站在同一邊」,一起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有共同使命感。
同樣道理下,本書也有另一個專章談到「教養法」,首先父母已坦承自己的不完美了,也接受在教養上先接受「永遠不夠」的事實,沒有完美的教養模式,也沒有標準SOP,只要父母「全心投入」,父母要做的只是如何幫孩子瞭解、運用、欣當自己的天賦,教導他們放膽展現脆弱的力量,重點不是「我的教養方式對嗎?」而是放膽去做孩子的榜樣:「父母有沒有做到孩子的榜樣」。
本書作者專長是社工領域,經過十五年的社工教育(含博士歷程及相關系統研究史),她堅信:生而為人,就是為了和他人建立連結,這是我們人生帶來的目的與意義。當作者發現大家對連結的主要擔憂是害怕「連結中斷」,就是擔心做 了那些事,或者估不到什麼事,也擔心著自己的本質或背景,導致自己不被愛、不值得與他人建立連結。這等擔憂就是要了解自工的脆弱性,培養同理心、勇氣和包容—是作者認知的「克服自卑」。
以下是我喜歡作者提出的幾句話,我喜歡英文原句的簡潔,特別陳列如下,請共享之:
Let ourselves be seen
Love with our whole hearts
Practice gratitude learn into joy
I am enough
讀完這本書,我想起了我曾讀過的書:
《讓天賦自由》:尚未寫書摘
《被批評的勇氣》https://vocus.cc/article/63af9b88fd89780001c8cf78
《隱藏的人格面具》https://vocus.cc/article/63b0ea4dfd89780001d3ec85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本身在投資行為上,有理論基礎及多年的實務經驗。雖然讀過的財經書籍至少有二百本以上,但仍然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風險永遠是投資人首要考慮的因素。希望彼此有緣的人,在投資之路上能夠得到應有的報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認為啊: 愛情啊!不知道它是什麼? 當來時,它就來了,高興到半夜都在想伊!但它走了,又是令人痛不欲生。談情說愛,似乎是動物本能,但要談一段較有品質的愛情,似乎不是第一次碰上就能完美闡釋。看來,愛情這件事,跟自己、與對象、對雙方的生活圈、時空距離、彼此家人、朋友之間存在干擾因素,二人相處中的點點滴滴
過去三年高居熱銷排行榜之中。當一些閱讀社團紛紛贊揚「原子習慣」這本書時,我不禁好奇,買了它,也讀完了他。但我似乎感受不到如眾人推崇那般的神奇魔力? 為什麼呢? 也許是我駑鈍,是我錯把黃金變白鐵嗎?
作為一個尋琴者,一個旁觀者,不就是看透人生表面的、非表面的生命影子。生命中高低起伏,時間長路,光采與黑暗,其中有為人知,亦避不為人知;人知我相,必非真相。
我喜歡女人的萬種風情,難以形容的致命吸引力。 根據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解釋,「萬種風情」是形容嬌媚動人。 例句:她的一顰一笑,自然流露出萬種風情,令人難以忘懷。 《紅樓夢》第二十三回中林黛玉聽了賈寶玉讀《西廂記》內容時,不覺連腮帶耳通紅,直豎起兩道似蹙非蹙的眉,微腮帶怒,薄面含嗔,嬌羞之風情自現女性
這是一本精彩的好書。值得細細咀嚼。 我最喜歡這本書的一句金言:there is judgement, there is noise - and more of it than you think.蠻驚訝直白的話。
有沒有覺得時間不夠用?老覺得白白浪費光陰? 您有沒有老是害怕自己趕不上期限? 時時刻刻逼迫自己,老是陷入「事情無法結束」、「老感覺忙不完」? 總覺得沒有充分利用到時間,觀照別人反思自己後內心總覺不安。有一股強逼自己的意念:「別人在做,我也必需要做」。有完美主義傾向。就累積形成「習慣性焦慮」了。
我認為啊: 愛情啊!不知道它是什麼? 當來時,它就來了,高興到半夜都在想伊!但它走了,又是令人痛不欲生。談情說愛,似乎是動物本能,但要談一段較有品質的愛情,似乎不是第一次碰上就能完美闡釋。看來,愛情這件事,跟自己、與對象、對雙方的生活圈、時空距離、彼此家人、朋友之間存在干擾因素,二人相處中的點點滴滴
過去三年高居熱銷排行榜之中。當一些閱讀社團紛紛贊揚「原子習慣」這本書時,我不禁好奇,買了它,也讀完了他。但我似乎感受不到如眾人推崇那般的神奇魔力? 為什麼呢? 也許是我駑鈍,是我錯把黃金變白鐵嗎?
作為一個尋琴者,一個旁觀者,不就是看透人生表面的、非表面的生命影子。生命中高低起伏,時間長路,光采與黑暗,其中有為人知,亦避不為人知;人知我相,必非真相。
我喜歡女人的萬種風情,難以形容的致命吸引力。 根據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解釋,「萬種風情」是形容嬌媚動人。 例句:她的一顰一笑,自然流露出萬種風情,令人難以忘懷。 《紅樓夢》第二十三回中林黛玉聽了賈寶玉讀《西廂記》內容時,不覺連腮帶耳通紅,直豎起兩道似蹙非蹙的眉,微腮帶怒,薄面含嗔,嬌羞之風情自現女性
這是一本精彩的好書。值得細細咀嚼。 我最喜歡這本書的一句金言:there is judgement, there is noise - and more of it than you think.蠻驚訝直白的話。
有沒有覺得時間不夠用?老覺得白白浪費光陰? 您有沒有老是害怕自己趕不上期限? 時時刻刻逼迫自己,老是陷入「事情無法結束」、「老感覺忙不完」? 總覺得沒有充分利用到時間,觀照別人反思自己後內心總覺不安。有一股強逼自己的意念:「別人在做,我也必需要做」。有完美主義傾向。就累積形成「習慣性焦慮」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天才很脆弱,在發現自己的「天」才,是天賦的賜予,同時也是後天眾人的支撐時,而此時,卻終於能天人合一,而在隨時都有弱點缺點的情況下,時刻都能補足短板。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那怎麽辦。變得麻木,如何保護自己,保護世界?難道我們最終只有同一個悲慘的結局?就是變得無情冷淡?變得虛弱麻木?就像從前心裏瞬間燃起的火花,最終只會被一片哀傷的大海浸沒?或者從前鬱鬱蔥蔥的草原是否成爲將來嚴酷冰冷的磚地?
  有些時候這樣敏感的體察讓你更難受,但你也可以試著相信那是一種特別美好的天賦。就像在某個圍成圈圈的場合,你和另一個人四目相對,你們知道你們之間有一種非語言的交流,你們就這樣地與對方更親近,渾然天成。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即使堅強,也會有脆弱的時刻。在逆境中接受自己,尋求幫助,是一種勇敢和成長。這個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脆弱時的心路歷程,以及學會擁抱脆弱的重要性。藉由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學習到堅強不代表不需要幫助,也不是要忽視自己的脆弱。擁抱脆弱,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時間和練習。
Thumbnail
我們經常將力量與體力或主導權聯想在一起,但真正的力量在於情緒的韌性和自我覺察。這是自我認為力量是以通過殘忍或侵略來表現出的誤解。現實中,殘忍是軟弱的表現。那些殘忍的人往往對自己的情緒和衝動缺乏控制,是出於恐懼、不安全感或未解決的內心動盪而表現。這種行為表明著缺乏內心的力量,無法管理自己更黑暗的衝動。
Thumbnail
我寧願相信這本書是翻譯的鍋,不然這本書的口氣我真的是無法接受。
Thumbnail
作者探討了什麼構成了最強大的力量,並透過探討什麼是反脆弱性,並且提供了在生活中應用反脆弱的概念的方法。著重於從挑戰和變故中尋找成長的機會,並且強調擁有選擇權是發揮反脆弱性的重要條件。
Thumbnail
想盡辦法避免談論難以啟齒的話題,卻沒想到那些話題正能解放我們。「深愛著一個人到害怕失去」、「成品不夠完善,公開會遭受批評?」都是脆弱。匱乏文化的最大傷害,是讓我們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現今社會充滿:自卑、比較、抽離。無法展現脆弱就無法拉近親密關係,溝通和分享能摧毀自卑。。
Thumbnail
《脆弱的力量》是一本深入探討人類情感和行為模式的書;作者為Brené Brown,資深社工師,同時也是波士頓大學社工研究院的研究教授。研究人類心靈長達12年。透過探討「脆弱」的意涵與概念,作者用不同的角度來理解世俗框架在我們生活中所造成的影響,以及我們該如何擺脫面對世俗價值觀烙印在我們身上的框架。
Thumbnail
天才很脆弱,在發現自己的「天」才,是天賦的賜予,同時也是後天眾人的支撐時,而此時,卻終於能天人合一,而在隨時都有弱點缺點的情況下,時刻都能補足短板。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那怎麽辦。變得麻木,如何保護自己,保護世界?難道我們最終只有同一個悲慘的結局?就是變得無情冷淡?變得虛弱麻木?就像從前心裏瞬間燃起的火花,最終只會被一片哀傷的大海浸沒?或者從前鬱鬱蔥蔥的草原是否成爲將來嚴酷冰冷的磚地?
  有些時候這樣敏感的體察讓你更難受,但你也可以試著相信那是一種特別美好的天賦。就像在某個圍成圈圈的場合,你和另一個人四目相對,你們知道你們之間有一種非語言的交流,你們就這樣地與對方更親近,渾然天成。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即使堅強,也會有脆弱的時刻。在逆境中接受自己,尋求幫助,是一種勇敢和成長。這個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脆弱時的心路歷程,以及學會擁抱脆弱的重要性。藉由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學習到堅強不代表不需要幫助,也不是要忽視自己的脆弱。擁抱脆弱,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時間和練習。
Thumbnail
我們經常將力量與體力或主導權聯想在一起,但真正的力量在於情緒的韌性和自我覺察。這是自我認為力量是以通過殘忍或侵略來表現出的誤解。現實中,殘忍是軟弱的表現。那些殘忍的人往往對自己的情緒和衝動缺乏控制,是出於恐懼、不安全感或未解決的內心動盪而表現。這種行為表明著缺乏內心的力量,無法管理自己更黑暗的衝動。
Thumbnail
我寧願相信這本書是翻譯的鍋,不然這本書的口氣我真的是無法接受。
Thumbnail
作者探討了什麼構成了最強大的力量,並透過探討什麼是反脆弱性,並且提供了在生活中應用反脆弱的概念的方法。著重於從挑戰和變故中尋找成長的機會,並且強調擁有選擇權是發揮反脆弱性的重要條件。
Thumbnail
想盡辦法避免談論難以啟齒的話題,卻沒想到那些話題正能解放我們。「深愛著一個人到害怕失去」、「成品不夠完善,公開會遭受批評?」都是脆弱。匱乏文化的最大傷害,是讓我們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現今社會充滿:自卑、比較、抽離。無法展現脆弱就無法拉近親密關係,溝通和分享能摧毀自卑。。
Thumbnail
《脆弱的力量》是一本深入探討人類情感和行為模式的書;作者為Brené Brown,資深社工師,同時也是波士頓大學社工研究院的研究教授。研究人類心靈長達12年。透過探討「脆弱」的意涵與概念,作者用不同的角度來理解世俗框架在我們生活中所造成的影響,以及我們該如何擺脫面對世俗價值觀烙印在我們身上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