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里的历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是一名文科班的学生,而历史老师说过文科生必须得喜欢历史,就算只是假装的,也得表现出很爱历史的样子。语毕,她交代我们完成一份作业。
“在了解这世界的历史前,先了解自己家里的历史吧。”
“问问看阿公阿嬷吧!他们会告诉你的。”
那一刹那,脑内竟生出了一个想法:我阅读课本,仅仅是以旁观者的角度观察历史,可那所谓课本里记载着的事有几分是正确的,真正的历史是否只有从当事者那里可以知道呢?
怀着忐忑而又不安的心情,我和阿公进行了一场采访。从这场采访,我发现了一些在课本得不到的知识,这不是课本上的历史,是我家的历史。
如电影一般,把我家的历史写成文章。
谨以此篇,致所有不了解我家历史的人。
我的太公在其12岁时和他的叔叔一同下南洋,来到了新加坡。太公是来当叔叔的学徒的,学做木屐。
在采访时,我还无知地问了一句:“木屐不是日本人的吗?厚厚的那种。”
阿公皱了皱眉,说道:“是中国的,后来传去日本。”后又补了一句:“我以前也穿过。”
由于我的太公有些受不了叔叔的严历打骂,所以不久后就决定不教继续做学往了。
大约是在17、18岁,他便孤身一人回到中国。当时的我有点震惊,和我差不多的年龄就能独自搭帆船田中国,12岁就孤身一人来到新加坡,根本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或许也未曾认为自己需要教育。
而19岁时,他又回到了新加坡。
“怎么不继续呆在中国呢?”我问了一句。
“是逃兵。”阿公突然的一句让我找不着头绪。“那时中国在征兵,打战懂吧。”“他不想当兵,就逃来新加坡。”
不知为何,我觉得有些不光彩,而后又羞愧于我的这种想法。如果我是太公,可能会做出一样的选择,因为人都害怕死亡。觉得不光彩的瞬间,我又变成一个旁观者,只会以理智的角度做出批判。不对,我从始至终都在旁观。
“来到新加坡后,流浪了一段时间,辗转来到马来西亚,最后定居于Pant Sulong。”
我妈在一旁听着,兴许也有点好奇,问道:“流浪是在马来西亚还是新加坡?”
阿公摇摇头说:“这件事情他也没告诉我。”毕竟谁也没有不会说自己的“黑历史”吧。
“在我五岁的时候,我们一家搬去了新加坡。大概住了两三年吧,可也赚不到吃。”
“那太公那时候做的是什么工啊?”
阿公笑了笑说:“卖Rojak。”不知道好不好吃。
“因为也赚不到吃,所以就回到Parit Sulong卖鱼了。”
“对了,他的家族在中国开的是药店,中药行!”我不禁想大公这人生阅历可真丰富,做过三份工作。
对了,还有祖籍!“那我们的祖籍是什么?”其实我早就知道的,只不过得问看看,万一错了怎么办?
“广东省潮安县。”不愧是潮洲人!
这大概就是我们的祖先是如何来到马来西亚的故事。
接着,我问了日据时期的事情。阿公表示在时据时期排华挺严重的,比五一三还严重。
他说那时日本其实已经的投降了,奈何资讯传播速度慢,压根没人知道,马来西亚华人那时以金钱等援助中国,被日本人所厌恶。能在这样的时代里活下,也是一种幸运。
日据时期后,英国便回来殖民,他还告诉我在日本和英国在马来亚打战时,他都看见,因为就在Parit sulong的那座桥。
随后,我又问了他关于马共的事。
“马共那时躲在森林里。原先他们他是抗日晖,他们要求华人给他们物资,其中有些华人背叛了马共,所以被枪笼了,有些并没有背叛,但马共哪分得出呢?也枪毙了。像那个住在我们家斜对面的xxx的好妈就是被马共杀死。”
心就彷佛打结的线一般缠在一起,像要室息的感觉,我不知这位被杀死的妈妈是否真的背叛马共,但感叹着生命怎么就被轻易玩弄,玩弄者又不曾付出代价。可我又不能怪罪他,可能他也不想这样做?
我不知道是谁的错。
“死后的陈平骨灰至今也不能运回马来西亚,受马来人反对。”
我爸补了一句:“或许他们觉得共产党和华人有紧密联知吧,因为中国、共产党、华人这三个词注定连在一起。”
“可是马共有一个重要人物可不就是马来人吗?”
突破盲点啊!阿公说得没错,所谓共产不过是一种思想,如果按这样说,怎么不想到俄罗斯人呢?
不过历史的问题矛盾太多了,我没资格置于评价。
问完了马共,进入最后的问题:五一三事件。
出乎我意料的,在南马一带并没有太大的反应。至少没发生屠杀,虽然心里都清楚也互相完怕,却依优像往常一般继续过着日子,何况他们知道这些消息时,已经过了一阵子。
果然资讯对于人来说在太重要了。
于是,我的家谱大概至此,没有太大的波澜,也让我听得津津有味。
也再此印证了一个道理: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教训便是无法学到任何教训。”
客观、中立且正确的。
起码我了解了家里的历史,看见了这些历史事件时又有不同的感悟,拥有独属于我一人的历史回忆。
当然我不自私,想把它与各位分享。虽然深知做不了什么,也改变不了什么,但我不仅把它当成一份作业、一篇文章,更像是一纸记录、记录下这些事,给我的亲戚、朋友,所有人看见。
就此停笔,留给各位更多的想象空间。
这就是我家的历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小不言cyh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的搞笑日常
沉下那个浮躁的心,好好看看、听听这世间万物,你才能听到你内心真正的声音。 ​ ​抛下世俗的偏见,寻求你真正想要的,真正梦想着的,需要的。所有人都不是你,他们听不见你内心无声的呐喊。 ​ ​ ​所以,相信自己一次好吗? ​ ​如果你自己都不信自己会成功,其他人凭什么要相信你?
年轻过,尚未老,这是我的某个学姐目前尴尬的年龄位置,虽说已没了童年的纯真,但也无老人的阅历多。位于这个年龄层,想必总会有一种:我老得那么快吗?可实际看回来,自己只是这个社会中的年轻一辈。那天和几个友人聊了几句,发现大家的青春烦恼可谓各异,不外乎就是些不打紧的小事。在少年少女的眼中,那却比天塌下来还严
我的搞笑日常
沉下那个浮躁的心,好好看看、听听这世间万物,你才能听到你内心真正的声音。 ​ ​抛下世俗的偏见,寻求你真正想要的,真正梦想着的,需要的。所有人都不是你,他们听不见你内心无声的呐喊。 ​ ​ ​所以,相信自己一次好吗? ​ ​如果你自己都不信自己会成功,其他人凭什么要相信你?
年轻过,尚未老,这是我的某个学姐目前尴尬的年龄位置,虽说已没了童年的纯真,但也无老人的阅历多。位于这个年龄层,想必总会有一种:我老得那么快吗?可实际看回来,自己只是这个社会中的年轻一辈。那天和几个友人聊了几句,发现大家的青春烦恼可谓各异,不外乎就是些不打紧的小事。在少年少女的眼中,那却比天塌下来还严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日本外務省發函要求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OHCHR),要求不得將日本提供的資金,用於旗下的「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CEDAW),理由是「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去年呼籲日本修改《皇室典範》,讓女性也能繼承皇位。日本政府此舉屬於極為破例的作法。
誰會在一日之內折返新宿與河口湖? 有些事情,一輩子做一次就好了,譬如折返這件事。 當初訂票的時候,只搶著訂新宿往河口湖,因為覺得河口湖回返新宿不是問題。 豈料一上富士洄游號,人海如恐懼淹沒我——如果回程沒有位置,我與我的28吋行李箱該何去何從? 上東日本的JR網站訂票
早起,看到賢三傳來的訊息。他的咖啡廳是早上六點開到下午三點。他會在凌晨五點起床準備。每天起床,傳一段語音祝福給我,希望我今天順利開心。還有他很想念我。 我都是帶著一種被呵護的甜蜜感起床,和他在一起到現在,幸福感到不真實,甚至我很害怕這樣的幸福是虛假跟暫時的。不過今早我竟然冒出一個念頭:
出發吧!鎌倉!沒有手機的日本獨旅— 我在「海街」寫「日記 」! 時間回到2022年末,對於日本文化相當憧憬的我,總算有機會安排一趟屬於自己的獨旅,除了旅行外,更想給自己的25歲後留下點足跡,目的地理所當然就是日本,這也是人生首度踏上日本,回想正式愛上日本,是因為電影《海街日記》與日劇《喜劇開場》,
這趟從東京羽田機場飛往新加坡樟宜機場的日航JL37航班,感謝座艙長森重桑,山田桑與齋藤桑親切貼心又無微不至的服務,完美詮釋了日式おもてなし(omotenashi)的高雅精神,再加上米其林級別的餐飲。整趟飛行無論在細節處或是服務品質上都讓人印象深刻,感受到極致的舒適,讓這趟空中旅程宛如一場難忘的饗宴!
從賢三那裡得知,我有幾個「台灣人沒有,只有日本人有」的生活及飲食習慣。聽完覺得神奇,想跟訂閱制的大家分享,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跟我一樣是「日系體質」。 首先第一個,我從小到大都不喝水。 記得過去為督促自己,在 IG 發起我要天天喝水的事,但這個習慣沒有堅持一個月就打回原形。 我發現自己
日本外務省發函要求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OHCHR),要求不得將日本提供的資金,用於旗下的「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CEDAW),理由是「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去年呼籲日本修改《皇室典範》,讓女性也能繼承皇位。日本政府此舉屬於極為破例的作法。
誰會在一日之內折返新宿與河口湖? 有些事情,一輩子做一次就好了,譬如折返這件事。 當初訂票的時候,只搶著訂新宿往河口湖,因為覺得河口湖回返新宿不是問題。 豈料一上富士洄游號,人海如恐懼淹沒我——如果回程沒有位置,我與我的28吋行李箱該何去何從? 上東日本的JR網站訂票
早起,看到賢三傳來的訊息。他的咖啡廳是早上六點開到下午三點。他會在凌晨五點起床準備。每天起床,傳一段語音祝福給我,希望我今天順利開心。還有他很想念我。 我都是帶著一種被呵護的甜蜜感起床,和他在一起到現在,幸福感到不真實,甚至我很害怕這樣的幸福是虛假跟暫時的。不過今早我竟然冒出一個念頭:
出發吧!鎌倉!沒有手機的日本獨旅— 我在「海街」寫「日記 」! 時間回到2022年末,對於日本文化相當憧憬的我,總算有機會安排一趟屬於自己的獨旅,除了旅行外,更想給自己的25歲後留下點足跡,目的地理所當然就是日本,這也是人生首度踏上日本,回想正式愛上日本,是因為電影《海街日記》與日劇《喜劇開場》,
這趟從東京羽田機場飛往新加坡樟宜機場的日航JL37航班,感謝座艙長森重桑,山田桑與齋藤桑親切貼心又無微不至的服務,完美詮釋了日式おもてなし(omotenashi)的高雅精神,再加上米其林級別的餐飲。整趟飛行無論在細節處或是服務品質上都讓人印象深刻,感受到極致的舒適,讓這趟空中旅程宛如一場難忘的饗宴!
從賢三那裡得知,我有幾個「台灣人沒有,只有日本人有」的生活及飲食習慣。聽完覺得神奇,想跟訂閱制的大家分享,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跟我一樣是「日系體質」。 首先第一個,我從小到大都不喝水。 記得過去為督促自己,在 IG 發起我要天天喝水的事,但這個習慣沒有堅持一個月就打回原形。 我發現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沒錯,這是懸緝從國中時期發生的家庭事件,很多的無可奈何,靠著父母咬牙正面迎擊,我們一家人漸漸熬過來了,生活也漸漸看到曙光。此刻回顧過去,當時我確實有很多的不平,但現在卻覺得是一份上天給我們家的禮物。家裡也因為這起事件…
Thumbnail
這本我的家裡有「神明」~二代信徒的赤裸告白~,看書名標題後海苔醬以為是一本在講有關神明相關的小說,覺得蠻好奇的就借閱看看。開始閱讀才知道這一本是以漫畫方式講述出生在宗教家庭中的孩子,也就是所謂的二代信徒的真實故事。越看越覺得心裡酸酸的,感覺很沈重,原來在某個角落真的存在著那些跟自己完全生活在不同世界
Thumbnail
一名女性在公司突然倒閉後失業,回到鄉下老家,陷入每天只做家事、看電視的頹廢生活。某天,一通變態騷擾電話打進家中,她破天荒地與對方展開對話。當談及自己失業的處境時,對方憤怒地大喊「去工作啊」便掛斷電話。這一聲叱責竟成為她人生的轉捩點。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我父親是南部人,因工作的緣故,我出生於台北,之後因阿嬤年紀大了,父親請調回到南部。南部高雄是我的家鄉,我們起初是住在一個叫做甲仙鄉的地方生活,大姑媽小姑媽也都在附近居住,兒時有許多記憶都是在兩位姑姑家。其實真正的老家並不再這裡,只因老家在偏遠的山區,沒有太多工作的選擇,所以下山後第一個算是有開發
Thumbnail
母親頓日愁煩  教了五年書,有意再升學,申請保送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母親卻頓日愁煩 隔壁家正在蓋房子正搭了鷹架,我從自己家裡後陽台爬過去,翩翩然下到樓下來,穿著外出服自外走入自家門。有一群人,和一個媒婆正在聊天,最近這種情形特別頻繁。雖然媽媽無意早早把我嫁出去,可是正值芳年20的卻像是一朵盛
Thumbnail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50+族群,那求學過程中一定總會遇過有著濃濃外省腔的老師,我記得四川來的地理老師,國文老師認課文的腔調和老蔣總統一模一樣,國小同班同學的爸爸就是我的導師,也是年輕時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明知回不去了,才在台灣娶妻生子。 大多數人來時匆忙,都是孓然一身,甚至身無分文,軍方為了應付這突
Thumbnail
這是一部關於極簡的日劇。 描寫了女主角麻衣從一個從來不整理的女孩轉變成一個「扔東西變態」 的歷程,以及一家四口(麻衣夫婦、媽媽和外婆)面對物質生活的不同態度。 這部劇用輕鬆幽默的方式闡述了關於購買、收納、捨棄、整理的理念和實踐。我挑出其中幾個最能得到我共鳴的重點,和你分享我的心得。 此篇文章有
Thumbnail
這是記憶與記載的時差。因為這些時差,讓我們迂迴於現在、過去與未來。 時間既不是直線也不是迴旋,而是在那裡兀自擺盪。一不小心,兩條時間就連在一起,假裝成脈絡相連的回憶;一不小心,一條時間就斷成兩半,各自尋找記憶的歸位。 這是我老爸的故事。故事是我的想像,也是存在。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一家六口大人加上小孩,共同生活在一起,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產生了不平凡的故事。主人與女僕間涉入性愛情節,使得家庭關係更加複雜。新加入家庭的女僕,即將成為家中的一份子。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沒錯,這是懸緝從國中時期發生的家庭事件,很多的無可奈何,靠著父母咬牙正面迎擊,我們一家人漸漸熬過來了,生活也漸漸看到曙光。此刻回顧過去,當時我確實有很多的不平,但現在卻覺得是一份上天給我們家的禮物。家裡也因為這起事件…
Thumbnail
這本我的家裡有「神明」~二代信徒的赤裸告白~,看書名標題後海苔醬以為是一本在講有關神明相關的小說,覺得蠻好奇的就借閱看看。開始閱讀才知道這一本是以漫畫方式講述出生在宗教家庭中的孩子,也就是所謂的二代信徒的真實故事。越看越覺得心裡酸酸的,感覺很沈重,原來在某個角落真的存在著那些跟自己完全生活在不同世界
Thumbnail
一名女性在公司突然倒閉後失業,回到鄉下老家,陷入每天只做家事、看電視的頹廢生活。某天,一通變態騷擾電話打進家中,她破天荒地與對方展開對話。當談及自己失業的處境時,對方憤怒地大喊「去工作啊」便掛斷電話。這一聲叱責竟成為她人生的轉捩點。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我父親是南部人,因工作的緣故,我出生於台北,之後因阿嬤年紀大了,父親請調回到南部。南部高雄是我的家鄉,我們起初是住在一個叫做甲仙鄉的地方生活,大姑媽小姑媽也都在附近居住,兒時有許多記憶都是在兩位姑姑家。其實真正的老家並不再這裡,只因老家在偏遠的山區,沒有太多工作的選擇,所以下山後第一個算是有開發
Thumbnail
母親頓日愁煩  教了五年書,有意再升學,申請保送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母親卻頓日愁煩 隔壁家正在蓋房子正搭了鷹架,我從自己家裡後陽台爬過去,翩翩然下到樓下來,穿著外出服自外走入自家門。有一群人,和一個媒婆正在聊天,最近這種情形特別頻繁。雖然媽媽無意早早把我嫁出去,可是正值芳年20的卻像是一朵盛
Thumbnail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50+族群,那求學過程中一定總會遇過有著濃濃外省腔的老師,我記得四川來的地理老師,國文老師認課文的腔調和老蔣總統一模一樣,國小同班同學的爸爸就是我的導師,也是年輕時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明知回不去了,才在台灣娶妻生子。 大多數人來時匆忙,都是孓然一身,甚至身無分文,軍方為了應付這突
Thumbnail
這是一部關於極簡的日劇。 描寫了女主角麻衣從一個從來不整理的女孩轉變成一個「扔東西變態」 的歷程,以及一家四口(麻衣夫婦、媽媽和外婆)面對物質生活的不同態度。 這部劇用輕鬆幽默的方式闡述了關於購買、收納、捨棄、整理的理念和實踐。我挑出其中幾個最能得到我共鳴的重點,和你分享我的心得。 此篇文章有
Thumbnail
這是記憶與記載的時差。因為這些時差,讓我們迂迴於現在、過去與未來。 時間既不是直線也不是迴旋,而是在那裡兀自擺盪。一不小心,兩條時間就連在一起,假裝成脈絡相連的回憶;一不小心,一條時間就斷成兩半,各自尋找記憶的歸位。 這是我老爸的故事。故事是我的想像,也是存在。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一家六口大人加上小孩,共同生活在一起,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產生了不平凡的故事。主人與女僕間涉入性愛情節,使得家庭關係更加複雜。新加入家庭的女僕,即將成為家中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