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覆O學者/入淨土門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敬覆O學者/入淨土門(象山慶’23.1.31)
知識分子(學術研究者)對宗教了理解,仍以讀書為主,可先找「淨土宗o史」及相關的史籍、論文以細讀,概觀掌握了「(中國)淨土宗」在全體佛法及佛教史的定位;以此通觀之視野,再深入淨土「歷代祖師」的著作,從中了解淨土「教理、行門」的開展及演變,乃至於最後的歸結與定型,在歷史中如何被不同層次的信眾所接受、奉行,有什麼可驗證的事蹟與感應,足以啟人信願;乃至於不同宗派對淨土教門的批評與融合……。教史、教義,行持、事證,完整的通讀下來,有了完整的思想架構,才不致被當今流行之一家之言、一派之說所局限,而坐井觀天,所見者小;卻輕忽了淨土法門之「事雖簡易,理極圓頓,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猶如大海,普納眾流;亦如太虛,遍含萬象。盡法界眾生,無一人不攝其中;盡法界諸法,皆由此得其實際」,「為如來一代時教之特別法門,三世諸佛之總持要道」的宗廟之美,百官之富。
以上乃知識分子於淨土「解門」所須之廣聞、深思、明辨,以此既可安頓自心,並能為人解惑;當然,更重要的是「行門」之至誠信受,持續念佛,並發願往生,成佛度眾。
初入淨土門,或思辨力較強的學人,不必故作「老實」「守愚」,而壓抑心中於教於行的各種疑問;可以邊學解、邊念佛,同時並行,「理明則信深」,信深則「願切而行專」。個人的相關疑惑,從古以來,淨土經論及祖師的著作中,多有解答,乃至於設問代答,幾以含括了凡夫念佛的一切疑慮,只須多用心思,於上述書中尋讀、思惟,必得適切的解答;日後甚至可發揮學者專長而通達於教理,為淨土門多一些教研成果,也是「自信教人信」的方式。南無阿彌陀佛
可先參閱的書籍:陳楊炯《中國淨土宗通史》、陳探宇中國淨土宗脈絡》、魏磊淨土宗教程》、《淨土聖賢錄.五編》(合訂版)、《印光大師文鈔.全集》(全四冊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智」所不及,以「信」代之(象山慶’23.1.29) 雖然,理解.觀察.實驗,是科學的核心,但偉大的進步,來自直覺的跳躍(《策略直覺: 偉大成就來自靈光一閃》),理性乃大腦的邏輯與運算,受限於生理的緩慢,不能掌握全部的事實。真理已預存於心靈中,在人與神(終極實在/究竟實相)的不思議交流中,向我們揭示
    釋德森《印光法師嘉言錄續編》序: 眾生根性,千差萬別,具足八萬四千煩惱。如來悲憫,觀機設教,廣說八萬四千法門,以為對治。就中求其圓頓超妙,直捷了當。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普被三根,統攝諸法者,唯有依觀音、勢至、文殊、普賢、諸大菩薩。迦葉、阿難、馬鳴、龍樹、諸大尊者。及此土遠公、智者、清涼、
    2023新年感言(象山慶’23.1.22) 善導大師《往生禮讚》: 人間匆匆營眾務 不覺年命日夜去 如燈風中滅難期 忙忙六道無定趣 未得解脫出苦海 云何安然不驚懼 各聞強健有力時 自策自勵求常住 所謂「不覺」,是不自覺或不面對,以人事匆忙為藉口,逃避「生命意義與終極歸向」的探究。這雖是人生的常態,卻
    我們是妙好人嗎?(慧淨法師) 世尊在《觀經》流通分讚歎念佛人說:「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善導大師加以具體地解釋:「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勝人也。」這是「五種嘉譽」,對念佛人五種美好、殊
    Q:我的孩子有自閉症;以前我們不懂,也沒特別關心他,讓他接受特殊教育;因此,他可能有更好的前途,卻被學校與父母耽誤了! A:兒女與父母就是有緣,親或不親很難說,或善或惡也未定,借了父母的身體(四大)來入胎、孕育、出生、成人,卻也自己的業報與習
    「智」所不及,以「信」代之(象山慶’23.1.29) 雖然,理解.觀察.實驗,是科學的核心,但偉大的進步,來自直覺的跳躍(《策略直覺: 偉大成就來自靈光一閃》),理性乃大腦的邏輯與運算,受限於生理的緩慢,不能掌握全部的事實。真理已預存於心靈中,在人與神(終極實在/究竟實相)的不思議交流中,向我們揭示
    釋德森《印光法師嘉言錄續編》序: 眾生根性,千差萬別,具足八萬四千煩惱。如來悲憫,觀機設教,廣說八萬四千法門,以為對治。就中求其圓頓超妙,直捷了當。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普被三根,統攝諸法者,唯有依觀音、勢至、文殊、普賢、諸大菩薩。迦葉、阿難、馬鳴、龍樹、諸大尊者。及此土遠公、智者、清涼、
    2023新年感言(象山慶’23.1.22) 善導大師《往生禮讚》: 人間匆匆營眾務 不覺年命日夜去 如燈風中滅難期 忙忙六道無定趣 未得解脫出苦海 云何安然不驚懼 各聞強健有力時 自策自勵求常住 所謂「不覺」,是不自覺或不面對,以人事匆忙為藉口,逃避「生命意義與終極歸向」的探究。這雖是人生的常態,卻
    我們是妙好人嗎?(慧淨法師) 世尊在《觀經》流通分讚歎念佛人說:「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善導大師加以具體地解釋:「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勝人也。」這是「五種嘉譽」,對念佛人五種美好、殊
    Q:我的孩子有自閉症;以前我們不懂,也沒特別關心他,讓他接受特殊教育;因此,他可能有更好的前途,卻被學校與父母耽誤了! A:兒女與父母就是有緣,親或不親很難說,或善或惡也未定,借了父母的身體(四大)來入胎、孕育、出生、成人,卻也自己的業報與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淨土宗善導流-(失)外傳與(復興)回歸(象山慶24.9.8)     淨土教理由北魏.曇鸞《往生論註》,隋.道綽《安樂集》,至唐.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楷定古今諸師異解;及《觀念法門》、《法事讚》、《往生禮讚》、《般舟讚》,規範淨業行儀,法門之盛,當時長安,遍地念佛、法化無窮。然而,唐末五代戰亂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現代化(善導流)淨土宗(象山慶24.4.16)     目前台灣的「宗派」,或可歸納為兩種:聖道門-人間佛教(佛光+法鼓+慈濟)、淨土門-中華(善導流)淨土宗協會,前者以此時此地的「人道」之永續修行,後者乃他方他界之「極樂」的往生成佛。    淨土三經,宗旨一致:以「專念名號」(宗/行)得生「彌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淨土門-居仁由義入禮(象山慶24.7.30)     淨土「門」可攝淨土「宗」及淨土「教」,明確的與「聖道門」分立;門,所由入者,只是標明信佛學佛的入門(方便)有異,而成佛證真的歸元(究竟)無差。「宗」是主旨,「教」乃義說,兩者皆為了指示、勸導眾生尋其門(念佛乘佛願)而入淨土。孟子曰:    
    學習佛法有兩個要點:第一是要常親近善知識,多聽聞正法(這是重在聽聞);第二是安穩如實地理解義理(重在理解)。如果多聞又能夠深刻瞭解真理的話,即使遇到任何困難,也不會再造作邪偽不正的行為了!」
    Thumbnail
    淨土法門乃一乘了義、三根普被、橫超三界、逕登四土、極圓極頓之不可思議法門,印光大師所謂「究竟暢佛本懷之法也,高超一切禪教律,統攝一切禪教律。」而其中之《無量壽經》乃淨土法門之總綱,淨土群經之首。現在大家是各種都在忙,《淨修捷要》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
    Thumbnail
    夏蓮居老居士,慈智雙運、集錄經文成就《淨修捷要》三十二拜禮拜文。為一大藏教之指歸,為禪、律、密、淨精華之薈萃,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心法,為末法修行之捷要。故恭敬讀誦禮拜觀想發願迴向,則於成就無上菩提大道有提綱擎領之用。可謂捷徑中之捷徑;用力少而收效宏;不知不覺即暗合道妙;於末法眾生最為契合。
    Thumbnail
    現代化(善導流)淨土宗(象山慶24.4.16)     目前台灣的「宗派」,或可歸納為兩種:聖道門-人間佛教(佛光+法鼓+慈濟)、淨土門-中華(善導流)淨土宗協會,前者以此時此地的「人道」之永續修行,後者乃他方他界之「極樂」的往生成佛。    淨土三經,宗旨一致:以「專念名號」(宗/行)得生「彌
    Thumbnail
    一念現前即一念相應。念念現前即念念相應。念佛往生之道。確信而已。淨土三資糧。信願行。確信而願行在其中。 雜著 (徹悟大師所作集錄) 般若淨土 兩門大義 般若。乃即緣起而明性空。雖性空而不壞緣起。淨土。乃即性空而明緣起。雖緣起而不礙性空。此則空有兩門。互不相礙也。不特於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淨土宗善導流-(失)外傳與(復興)回歸(象山慶24.9.8)     淨土教理由北魏.曇鸞《往生論註》,隋.道綽《安樂集》,至唐.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楷定古今諸師異解;及《觀念法門》、《法事讚》、《往生禮讚》、《般舟讚》,規範淨業行儀,法門之盛,當時長安,遍地念佛、法化無窮。然而,唐末五代戰亂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現代化(善導流)淨土宗(象山慶24.4.16)     目前台灣的「宗派」,或可歸納為兩種:聖道門-人間佛教(佛光+法鼓+慈濟)、淨土門-中華(善導流)淨土宗協會,前者以此時此地的「人道」之永續修行,後者乃他方他界之「極樂」的往生成佛。    淨土三經,宗旨一致:以「專念名號」(宗/行)得生「彌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淨土門-居仁由義入禮(象山慶24.7.30)     淨土「門」可攝淨土「宗」及淨土「教」,明確的與「聖道門」分立;門,所由入者,只是標明信佛學佛的入門(方便)有異,而成佛證真的歸元(究竟)無差。「宗」是主旨,「教」乃義說,兩者皆為了指示、勸導眾生尋其門(念佛乘佛願)而入淨土。孟子曰:    
    學習佛法有兩個要點:第一是要常親近善知識,多聽聞正法(這是重在聽聞);第二是安穩如實地理解義理(重在理解)。如果多聞又能夠深刻瞭解真理的話,即使遇到任何困難,也不會再造作邪偽不正的行為了!」
    Thumbnail
    淨土法門乃一乘了義、三根普被、橫超三界、逕登四土、極圓極頓之不可思議法門,印光大師所謂「究竟暢佛本懷之法也,高超一切禪教律,統攝一切禪教律。」而其中之《無量壽經》乃淨土法門之總綱,淨土群經之首。現在大家是各種都在忙,《淨修捷要》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
    Thumbnail
    夏蓮居老居士,慈智雙運、集錄經文成就《淨修捷要》三十二拜禮拜文。為一大藏教之指歸,為禪、律、密、淨精華之薈萃,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心法,為末法修行之捷要。故恭敬讀誦禮拜觀想發願迴向,則於成就無上菩提大道有提綱擎領之用。可謂捷徑中之捷徑;用力少而收效宏;不知不覺即暗合道妙;於末法眾生最為契合。
    Thumbnail
    現代化(善導流)淨土宗(象山慶24.4.16)     目前台灣的「宗派」,或可歸納為兩種:聖道門-人間佛教(佛光+法鼓+慈濟)、淨土門-中華(善導流)淨土宗協會,前者以此時此地的「人道」之永續修行,後者乃他方他界之「極樂」的往生成佛。    淨土三經,宗旨一致:以「專念名號」(宗/行)得生「彌
    Thumbnail
    一念現前即一念相應。念念現前即念念相應。念佛往生之道。確信而已。淨土三資糧。信願行。確信而願行在其中。 雜著 (徹悟大師所作集錄) 般若淨土 兩門大義 般若。乃即緣起而明性空。雖性空而不壞緣起。淨土。乃即性空而明緣起。雖緣起而不礙性空。此則空有兩門。互不相礙也。不特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