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4|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閒聊】迴轉壽司連鎖店壽司郎事件與「打工族的恐攻」

最近網路上流傳一支高中生跑到迴轉壽司連鎖店壽司郎亂舔的影片,導致網友撻伐、壽司郎股價暴跌,重創外界對迴轉壽司營運模式的信賴。不過這類型的事件早已不是第一次⋯⋯
當時,日本有數家連鎖飲食業者陸續傳出,旗下工讀生在工作期間拍下不適當的影片放到網路上廣為流傳,造成母公司不得不出面道歉的局面。這種狀況在當時被形容是「打工族的恐攻」(バイトテロ),就和最近傳出的新聞被說是「壽司恐攻(寿司テロ)」或是「顧客恐攻(客テロ)」是一樣的概念。
猶豫了很久,還是決定談一下壽司郎的事件。
這類型的新聞確實很吸人眼球,也很容易引起讀者負面情緒的共鳴,但是媒體真的有需要大肆報導成這樣嗎?就我個人認為,有了 2019 年的經驗,媒體不應該成為擴散這種影片或消息的幫兇。這種很容易引發負面情緒共鳴(全民共憤)的消息很容易在網路上擴散開來,但其實光是在網路上擴散出去、網友批判當事人的力道,以「懲罰」來說已經就很夠了。沒有必要再加上傳統媒體的推波助瀾,對企業或是影片中的當事人造成更大的傷害。
2019 年的「打工族恐攻」和現在壽司郎(スシロー)、はま寿司、資さんうどん遇到的狀況,最大的不同只差在從「店裡的打工族」變成「顧客」。所以,2019 年的時候各大連鎖餐飲業者或是 7-11 可以跟特定門市的打工族切斷關係,直接宣佈已經把那名打工仔炒了、會加強店內教育訓練,就能平息風波,這次卻不能這麼做。但這並不代表企業方面就沒有辦法找出對策,這一名顧客的行為,也不能代表所有顧客都是如此。
在網路世界,就算有影片也不代表影片中的內容是所有的事實。就算以為自己只是發朋友限定的限時動態,只有朋友看得到、時間一到就會消失,也有可能會被截圖錄影,轉載到其他平台上。這次的事情會擴散出去,也是有人跨平台的將 Instagram 限時動態的東西錄影發到推特上(是限動不是 TikTok,我知道有不少人不喜歡 TikTok,但也不需要動不動就把問題怪在 TikTok 上)。
想說的話就是如此,大家也可以藉這個機會思考迴轉壽司之必要。壽司現做現吃不是比較好嗎?有時候只是看的壽司在轉盤上轉來轉去,也沒看到想吃的種類,有些不那麼暢銷的口味就這樣放著讓食材轉到很不新鮮。迴轉壽司除了趣味性,還有什麼一定要讓壽司轉來轉去的必要嗎?現在都已經可以做到客人點餐後讓壽司搭「直達車」送到面前了,不就是一個可以維持壽司在轉盤上的趣味性,同時也可以確保新鮮度的方法?(壽司郎今天的新聞稿公布的新措施就是這招⋯⋯但我其實很早以前就有這個疑問)
以下附上 2019 年文章當中,我覺得放到今天重讀一次也很有意義的段落:

從「笨蛋推特」到「打工族恐攻」

2011–2013年的「笨蛋推特」
2011–2013 年,日本 Twitter 上曾一度出現「笨蛋推特」(バカッター,是日文的「笨蛋」(バカ)接上 Twitter),當時主要是在 Twitter 上有不少網友上傳不適當的圖片或影像,造成特定人士、團體受害。
現在這些「打工族恐攻」短片和當年的「笨蛋推特」相比,當事人通常不會將臉露出來,但是從畫面中的蛛絲馬跡(例如制服)還是能看出特定身份背景,造成特定人物、企業受害。不過在形式上已經和當時有所不同,現在因為「限時動態」或 TikTok 等新型態的社群媒體出現,影片已經成為「打工族恐攻」的主流。

以為只是給朋友看過笑完就算了
IT 記者井上トシユキ指出,限時動態或 TikTok 一定是以短片的方式呈現,而且影片時間很短,原 PO 或許會以為大家可能會沒注意到。而且這些年輕的社群網路使用者在拍攝影片時,覺得影片拍完給朋友或打工的同事看完笑過就算了,而沒有想到自己的發文很有可能在網路上傳開。

瘋傳的影片只是冰山一角
網路炎上話題對策顧問公司「MiTERU」的おおつねまさふみ表示,最近接連爆發的「打工族恐攻」事件想必只是冰山一角,一定還有更多沒有在網路上瘋傳的「打工族恐攻」短片。而且每發生新一起事件,網友們就會再翻出類似事件進行比較。

網友們推波助瀾,已成社會問題
IT 記者三上洋也同意這樣的看法。原 PO 一開始只是想和朋友們分享這些短片,讓大家看過笑過就好。但現在的情況是,這些影片在網路上發酵持續 1 星期之久,期間還會有網友不停翻出過去類似的內容,這已經儼然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おおつねまさふみ認為,這些在網路上不斷分享、「複習」類似影片的網友們,都是以匿名帳號的方式在網路上分享這些「打工族恐攻」短片,讓人難以找出原 PO 究竟是誰。他們或許是為了想要賺取網路上的注意力,越多人點擊可能就能收到越多報酬,也可能是單純為了好玩。

愚蠢行為連環爆的六大因素

部落客徳力基彦認為,像是「打工族恐攻」這種愚蠢行為從古至今一直都有,但現在會讓「打工族恐攻」不斷爆出,其實背後有六大因素:

❶ 以前這種愚蠢行為「看不到」
早在網路時代以前,餐飲業的工讀生一直都是以學生為主,像是「バイトテロ」影片中的內容一定都發生過。只是當時這些事情只會是現場工作人員的秘密,而不會像現在這樣公開出現在網路上。

❷ 社群網路讓愚蠢行為看得更清楚
網路不僅讓這些愚蠢行為被傳開,以圖片或影像的呈現方式能讓人看得更清楚。過去如果只有文字而沒有圖片,單單一句「朋友在打工的地方將魚塊丟入垃圾桶再撿起來」沒有 FU 也沒有辦法判斷真假。但有了圖片或影像之後整個不一樣,就像看到現行犯的犯罪現場,讓人不禁在底下留言「我不想再去OO壽司店了」

❸ 有人誤以為這種愚蠢投稿只有朋友看得到
雖然每支在網路上傳開的「バイトテロ」,上傳的動機未必相同,但多數人都會說「沒料到事情會演變成這樣」,就像是一種罐頭說法。但如果仔細去看就會發現,最近這一連串「バイトテロ」事件的影片,多半都是使用 Instagram 的限時動態,只有朋友能看到、24 小時後就會自動消失。
徳力基彦特別以 2018 年底義大利時裝品牌 D&G「起筷吃飯」風波 為例子,當時 D&G 共同創辦人 Stefano Gabbana 和一名 Instagram 網友的私人對話紀錄廣為流傳,間接讓 D&G 失去整個中國市場,就是一個誤以為私訊是私人空間,而失掉整片江山的最佳例子。

❹ 愚蠢行為可以在瞬間擴散
由於 Twitter 推文呈現方式的改變,從過去按照貼文時間排序,到現在優先呈現迴響較熱烈的推文,還會多出最近話題推文,讓有趣的圖片或動畫在瞬間擴散出去,使得 Twitter 比起其他的社群媒體更容易在網路上爆紅。
此外,像 D&G 共同創辦人 Stefano Gabbana 的例子是私訊內容被截圖傳開。有了截圖功能,讓設定為「朋友限定」的內容也能輕鬆擴散出去。

❺ 越來越多媒體很愛報導愚蠢行為
由於這些網路炎上話題很容易獲得點擊率,再加上事件現場的圖片或影像當事人自己都已經拍好了,有了素材,媒體只要寫好稿子馬上就是一篇報導。然而,媒體和網友最大的不同是,傳統媒體可以在電視上不停報導同一件事情,就會讓更多人得知這件事。
徳力基彦表示,在網路世代以前媒體會這樣不停報導某家餐飲業者後場衛生管理不夠確實,都是發生有顧客食物中毒的情況,但現在的狀況根本不是這樣,或許「打工族的恐攻」(バイトテロ)一詞就是這個意思——只要有一間分店的一名工讀生惡搞、開玩笑,就會造成這個企業的業績產生重大影響。

❻ 愚蠢行為「溯及既往」
以時間點來看,這次一連串的「打工族恐攻」,くら寿司事件確實是發生在すき家後隔沒幾天,兩則一起報更能成為民眾注目的焦點。但事後又有人翻出 2 個月前 Big Echo 早已處理好的事件,才真的是問題。
徳力基彦總結道,不管是要幾則「打工族恐攻」的影片串再一起更容易爆紅,他認爲這更重要的事情是,這些餐飲業工讀生的愚蠢行為一直都存在,只是他們現在沒想太多自己拍影片才會惹得一身腥,比起企業全面禁止員工滑手機,更重要的是要讓大眾學會正確使用網路的能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張郁婕(CHANG, Yu-Chieh)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