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STARS 的技術文件來看,在學術課程(Academic Courses)的章節中就把課程區分為三種與永續發展不同的關聯程度,分別為:關注永續發展的(Sustainability-focused)、包含永續發展的(Sustainability-inclusive)、沒有明確證據與永續發展有關的(Insufficient evidence to qualify as a sustainability course offering ),這三種程度的分類標準除了用在區分校內的學術課程,也非常適合運用在區分學生社團與永續發展關聯的程度。在STARS的技術文件中也明確舉例如何區分這三者,以與能源議題相關的課程為例:
若課程名稱為「能源系統」探索能源系統作為對國家和全球經濟至關重要的基礎設施,並提供能源資源、生產和交付的概述 這樣的內容只能獲得 最低度相關(Insufficient evidence to qualify as a sustainability course offering )的水準,因為儘管提供對永續從業者可能有用的知識,但描述中並未表明與能源生產相關的永續挑戰得到解决;
對於 高度相關(Sustainability-focused)的社團,學校可以針對這些本來就高度關注永續發展議題的學生增加其專業能力,像是影響力評估(Impact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IMM)或是委託這些社團辦理學校的永續活動,以學生帶領學生行動的同儕教育模式推動校園永續發展,也可以帶領這些同學一起參與學校的永續報告書編輯工作,相較於同學們在應徵實習工作時搶破頭的進入知名管顧公司,也不一定能接觸到第一線的實務經驗,每天生活的校園將會是同學們最佳的實踐場域。
低度相關(Insufficient evidence to qualify as a sustainability course offering)的社團屬於社團主軸發展的活動實在難以與永續發展產生關聯,難以用社團的專業能力為永續發展付出直接貢獻,也難以透過以下的思考方法連結某一永續議題,因此僅能透過日常的運作盡力減少廢棄物產生、減少能資源消耗等行動。就像是我們請幾位同學共同完成一個專案,但有些同學實在無法找出能直接協助專案的能力,因此從旁協助主力完成任務的伙伴,幫忙跑腿、不要拖累團隊也是一種參與的方式(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