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說書|誰說美食歸美食,政治歸政治?《克里姆林宮的餐桌》

畫說書|誰說美食歸美食,政治歸政治?《克里姆林宮的餐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今天的新聞會成為明天的歷史,那今天所吃的食物會不會成為推翻明日政權的武器?

如果還有人說俄羅斯歷史生硬複雜,要去了解當中與他國的政治因素更是難上加難時,我一定會塞本《克里姆林宮的餐桌》到他懷裡,再邀他去附近一間切仔麵店,叫盤滷味,一邊聊書中的食物切入俄羅斯文化,也如沙博爾夫斯基一樣,從口中的在地味道來聊聊台灣本土的飲食變革。

誰說美食歸美食,政治歸政治?

raw-image
在俄羅斯,食物既是宣傳的工具,也是武器。

控制食物,就能控制民心

在看之前其實我心存小小疑慮,同是廚師與獨裁政權題材,會不會與《獨裁者的廚師》太過相似?然而翻閱後不但打消這樣的念頭,甚至私心更愛這本。若說《獨裁者的廚師》講的地域之廣,那《克里姆林宮的餐桌》則更深入,且每一道菜、甚至每一篇的結尾,都環扣住下一篇的主餐,不但串起了俄羅斯發展歷史,18盤從俄國沙皇、蘇聯崛起、兩次世界大戰、太空競賽、到車諾比核災、帝國垮台,直至今日尚難解的烏俄戰爭,一場場政治操作出來的饗宴,是如何影響了這個世界。連尚未收錄在中文版書中的烏俄戰爭下的廚娘,也在出版社獨家曝光的文中提到,俄羅斯至今仍靠著刀叉與飢餓來成為自己談判的武器:禁止烏克蘭的穀物船隻出港,就是對非洲與中東國家的糧食造成威脅。

「控制食物,就能控制民心」或許透過料理才真正能看見一個時代的真實面貌。而這也是現今俄羅斯總統普丁的宣傳手法。作為列寧與史達林的專屬廚師的孫子(我一開始還真的相信這個故事!),普丁的家族從廚房崛起,然而沙博爾夫斯基在經過無數調查後只告訴了我們:「他的故事到底是真是假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們相信他的故事......普丁可以將自己的生平與即使充滿邪惡,卻能喚起俄羅斯人情感的時代相連。」

raw-image
raw-image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料理

從滿桌魚子醬都把桌子壓凹,到必須把石子磨碎摻進麵團的粗麵包,這些料理的轉變看見克里姆林宮內外的權力起落。
然而比起皇宮內獨裁者的饗宴,最讓我感到揪心與印象深刻的反而都是平民的料理,列寧格列圍城下彼此大相逕庭的遭遇讓我掉淚,還有毛骨悚然的車諾比核災整個篇章,當年前往核災現場煮飯的廚娘們,只剩七個在世,每人都動過重大手術,有人早上起來會發現雙腳都是化膿的傷口,那是輻射反應。而她們所準備的吃食,救災士兵卻動都不想動,只想不斷灌水:「他們體內都著了火」。
輻射是肉眼看不見、鼻子聞不著,所以蘇聯當權認為不必嚇大家而隱藏真相,唯有那偵測輻射的測量儀,在大家的床單、毛巾甚至身體周遭不斷發出一連串的「喀喀喀喀喀喀」聲響,提醒死神腳步已近。

raw-image



極為健談的本人

即便是書寫過這樣沉重的題材,沙博爾夫斯基本人卻相當健談幽默,而他也深信「當我們還能嘲笑獨裁者,我們就是自由的人」,所以書中仍有許多好笑的暗諷。此次書展超高興能參與講座、簽到書、還聊到台灣的早餐!我想是曾經身為廚師的他,能將飲食與文學結合那麼好的原因之一。

raw-image

我們所觀看的歷史並未遠離,沙博爾夫斯基所書寫的是現在進行式,而那些飲食政治,正是經歷過獨裁壓迫、轉型正義、自由得來不易的國家,甚至跨越了時間與地域性的台灣人,都能感到被理解的共鳴性。

raw-image
感動~~~~

感動~~~~


avatar-img
畫說有一天|閱讀.文學.你我的故事
112會員
115內容數
紀錄最近看完,且好希望讓你們也知道的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從看了電影版才知道這五人幫的存在,到一天之內追完31集單行本,或許那種青春情懷感不如等了26年的老粉絲,但對他們成長過程的感動是絕對有的!還在開工日前夕被灌籃高手給推了一把XD。整理十點印象深刻與讓我學習到的橋段,讓灌籃高手們的故事一起運用在現實人生上!
或許自己曾經歷過不順的難關,曾對這個世界失望,但在這樣思索與過往親密之人的連結裡,也重新思考了生命美好的存在。
IMDB影史前十大、歷久不衰的經典電影《鬥陣俱樂部》 ,這部由小說改編,看似邪惡與荒誕不羈的敘事線,卻探討許多社會與人性議題,同時也讓人好奇原著作者-恰克.帕拉尼克的原始創意。此刻,他就站在你眼前:《鬥陣寫作俱樂部》侃侃而談他的寫作攻略,更拆解了近30部知名小說,探討他們是否有公式可循?
為了創建一塊女性不需要被強迫完成生子責任的樂土,看似是眾人要拿起槍來反抗箝制,冒險故事的確精彩,但艾妲最後的選擇,讓我發現捍衛自己的辦法不是只有一種。能幫助他人的知識,也是另一種不可取代的力量。
今天要分享是不同時代那些打破框架的女性,但說到框架,又是如何產生的呢?若多數人所認為的「男女應該要怎樣的正常」不要強勢到壓住那些不一樣的人,所謂的「打破框架」,也不過那些人正在做自己罷了。透過這些小說,反而更讓尊重的觀念深植我們心中,很多事情不要那麼習以為常,也希望性別不該規定我們「應該」怎樣,而是
這是一本包裹在開放式關係的議題下,實則是探討真正戀愛關係的可愛小說,不管是單身、想談戀愛、對戀愛只有一種解感到厭煩、討厭被社會價值觀束縛戀愛選擇的朋友,都能在這本小說中問自己想要的「關係」本身到底是什麼?套句莎莉魯尼講的:「為何我們渴望關係,卻又一再受傷?」
從看了電影版才知道這五人幫的存在,到一天之內追完31集單行本,或許那種青春情懷感不如等了26年的老粉絲,但對他們成長過程的感動是絕對有的!還在開工日前夕被灌籃高手給推了一把XD。整理十點印象深刻與讓我學習到的橋段,讓灌籃高手們的故事一起運用在現實人生上!
或許自己曾經歷過不順的難關,曾對這個世界失望,但在這樣思索與過往親密之人的連結裡,也重新思考了生命美好的存在。
IMDB影史前十大、歷久不衰的經典電影《鬥陣俱樂部》 ,這部由小說改編,看似邪惡與荒誕不羈的敘事線,卻探討許多社會與人性議題,同時也讓人好奇原著作者-恰克.帕拉尼克的原始創意。此刻,他就站在你眼前:《鬥陣寫作俱樂部》侃侃而談他的寫作攻略,更拆解了近30部知名小說,探討他們是否有公式可循?
為了創建一塊女性不需要被強迫完成生子責任的樂土,看似是眾人要拿起槍來反抗箝制,冒險故事的確精彩,但艾妲最後的選擇,讓我發現捍衛自己的辦法不是只有一種。能幫助他人的知識,也是另一種不可取代的力量。
今天要分享是不同時代那些打破框架的女性,但說到框架,又是如何產生的呢?若多數人所認為的「男女應該要怎樣的正常」不要強勢到壓住那些不一樣的人,所謂的「打破框架」,也不過那些人正在做自己罷了。透過這些小說,反而更讓尊重的觀念深植我們心中,很多事情不要那麼習以為常,也希望性別不該規定我們「應該」怎樣,而是
這是一本包裹在開放式關係的議題下,實則是探討真正戀愛關係的可愛小說,不管是單身、想談戀愛、對戀愛只有一種解感到厭煩、討厭被社會價值觀束縛戀愛選擇的朋友,都能在這本小說中問自己想要的「關係」本身到底是什麼?套句莎莉魯尼講的:「為何我們渴望關係,卻又一再受傷?」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