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2/27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QA解答--喜歡傾聽但有時覺得接收他人情緒有點負擔的人,適合當心理師嗎?

這是我在104擔任young giver時,同學對我的提問,因為我覺得這是許多人都會有的問題,所以就把它放上來和大家分享。
Q:在朋友群裡面比較屬於傾聽好朋友心事的角色,朋友都說我很適合去唸心理系,給他人意見和傾聽,是讓人很安心的存在,也有想過之後要當心理師,幫助更多的人,但有時接收他人的情緒,自己的負擔也會蠻大的,不知道這個特質適合心理系嗎?
Hi~同學,你一口氣問了很多問題,所以我們需要一篇長篇的文章來拆解。
首先,我相信當你的朋友,應該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因為你說朋友在聽完建議後,都能夠感受到安心的感覺,而且你也提到自己想當心理師去幫助更多人,對於具備同理心這個特質,我相信是無庸置疑,而且會是你很大的一個優勢。
不過,在往下探討這個問題前,我想先釐清一件事情。

心理系

什麼樣的人適合心理系?
「讀心理系」不等於「當心理師」。
對我來說,不論是什麼樣特質的人,其實都可以念心理系,因為在學校裡,你是學習吸收者,所以最重要的是--真的知道心理系在學些什麼。如果這些學習的內容對你而言,都是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那我就會說「適合念心理系」。

心理系學習的內容有哪些?
我舉自己大學的必修課程為例,大一剛開始就先念「統計」和「人體生理學」,大二之後會有許多實驗的課程,然後需要使用程式語言去將實驗做出來,以及「生理心理學」等大量的生物內容,大三還會有「認知心理學」等等,這些都是在心理學中,相較於平常大家常看到,比較軟性的「性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相對枯燥乏味的,包含大家平常喜歡在網路上測驗的「心理測驗」(那些網路測驗嚴格來說,也不能稱為心理測驗),也都不是想像中這麼有趣的內容,真正的心理測驗,需要考量非常多和統計有關的知識,像是它的信效度之類的。

如何知道心理系學習的內容?
如果你在深入了解這個科系的內容後,還是覺得很有興趣,那我就會說是適合去念心理系的人。至於其他詳細的心理系課程,先幫自己工商一下,我之前有在自己的YouTube,放上我去楠梓高中做科系分享的影片(歡迎搜尋「溫曉風」),裡面也有提到一些關於心理系在學什麼的內容,有空的話歡迎去看看,或者還有一種方法,就是直接在網路上搜尋「XX大學 心理系」,進去他們的官網看必修課程有哪些,就能大概知道就讀之後會學到什麼,以及他們比較強的領域是什麼,偷偷說,我以前要升大學時,就是自己這樣準備的喔!

心理師

在台灣如果想當心理師要怎麼做?
再來,如果真的想要當心理師,在台灣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考研究所,那比較前面幾名的研究所,多半錄取率都是2%-3%,當你好不容易考進去後,想要畢業的話,除了要寫論文,還要做半年到一年的兼職實習,以及再一年的全職實習,而且這些實習機會,多半都是沒有給薪的。當這些零零總總的都結束後,才能去考正式的國家考試,考取心理師的證照,不過這個國考相對較簡單,因為是採相對分數,只要你有達成及格分數就能通過。

大學心理系讀完後通常都考心理師嗎?
那你說念心理系就一定要當心理師嗎?真的不一定。
當心理師也許是最典型的出路,但身邊也有一些朋友走人資、行銷、觀護人、工程師等等,有許多人也都是念完大學後,發現自己有更想做的事情,或是發現自己並沒有這麼想當心理師,又或者考了好幾年沒有考上等各種因素,才再繼續考試、學習,進到其他領域去耕耘。當然,能學以致用可能是最理想的,但這個時代變動很快,其實很難說念了什麼科系,未來真的就一定只能做這件事情,而且在職場上,不斷學習是必要的配備,所以千萬不要被自己的科系給限制住。

心理師聊個天就能輕鬆賺大錢嗎?
那當你真的當了心理師,除了大家所知道的主要工作--為個案「諮商」以外,還要做許多行政相關的內容,而且坊間你現在看到很有名氣的那些心理師,他們平時除了本業外,也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在做自我經營,這些都不是心理師原本就該做的內容,但卻逐漸變成重要的一件事情。
為什麼要寫這麼多,是因為你的問題是「是否適合」,所以我希望能盡量讓你看見整個環境是什麼狀況,只有在你對產業的認識是足夠的前提下,談「是否適合」才有意義,如果只是給你很冠冕堂皇的回答,那其實就跟談戀愛還沒認識對方,只不過看到雙方一兩件事情很契合,就一頭栽入沒兩樣,希望我這樣說你能明白為什麼要說這麼多,因為讓你大概了解情況,你才能更認真去思考,自己是否適合這個行業。

共感能力強的人適合當心理師嗎?
接著,共感能力很強,這是一個有好有壞的特質,因為你擅長同理他人,就代表自己也比較容易受到影響,所以當你聽到別人的故事,很容易就會覺得有負擔,所以高同感的人通常也會過得比較辛苦。
我曾經聽大學時一門課程的教授說,當個案變好的時候,自己也能從中得到養分,但同樣的,個案狀況變差時,心理師要如何不被那些無力、失落,或個案的情緒拉著走,就會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調節能力,因為更多時候,現實的諮商世界裡,個案並不會如你期望的就變好,有更多時候可能你已經盡力協助個案,但個案還是會繼續在自己的迴圈裡無法自拔。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共感能力強的人,就要能夠排解與消化,那些從其他人身上得到的負面感受,這也是為什麼有許多心理師,他們也會去諮商,因為需要其他管道來幫助自己排解,當然不限於諮商,任何像是冥想、療癒各種方法,只要能夠幫助自己消化那些負擔,在安全的前提下,都可以試試看。

當對象從朋友變成陌生人(個案)會不會不一定那麼適合呢?
再者,「朋友」與「個案」當然是不同的情況,因為朋友是已經有基礎的關係,你們對彼此有一定程度的認識,有基本的信任與認知,但對於個案來說,是完全零基礎的,整個情況當然是完全不相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以前念書時,教授都說,與個案建立好關係,有一定的信任,基本上治療就先贏一半了,後面的那些都是其次,因為建立關係,往往才是治療中最為困難但也最重要的事情。

結論

總結與我的心得
最後,我想說的是,說這些並不是要勸退你一定不要念心理系或不要當心理師,對於整個社會環境來說,有同理和共感的人越多,願意幫助他人的人越多,絕對是一件好事,所以我覺得你有這個心意是非常棒的一件事情。
只是因為今天你來問我這個問題,我身為一位諮詢者,我就有必要讓你更全面的了解整個現實環境的狀況,但這些建議都是中性的,沒有對錯也沒有好壞,都只是一種參考而已。最重要的,還是你自己的心,跟著你自己心裡嚮往的方向前進,就算失敗了但至少已經有努力過,人生就不留遺憾了。
人生最怕的是,就是到了七老八十以後,突然後悔以前沒有去做什麼事情,沒有跟當年心愛的人告白、沒有好好跟別人說聲感謝、沒有多花時間去和家人朋友相處,所以我說的這些,你都當作參考就好,只要做的這些事情不違反法律、道德,就盡情地去嘗試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