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因為頭髮又多又長,很喜歡給人洗頭,一方面趁機睡個覺,一方面偷懶休息換個精神,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去洗頭就開始有很多花招。
先是,當你坐下來面對鏡子時,會發現你的左前方或右前方會有一個價目立牌,有的會寫,+10元潤絲,+50元瞬間護髮,+150元瞬間護髮兼SPA~你會選哪一種?
依我的頭髮潤絲是絕對不考慮的,所以我會直接跳進瞬間護髮(而為何不會考慮護髮兼SPA,因為再加100元,就可以再洗一顆頭了)。如果今天有20個人來洗頭,就多了1000元的收入了。
但,那天也聽了一個故事,有人去理髮,理完髮要回家的時候,被服務的人叫住,他說:「這位先生,我們現在有一個新的服務,就是在您剪完髮後,要不要再加10元用精油洗髮精護髮呢?」本來,對一個頭髮稀疏的人來說,這是不需要的服務,甚至還會有點不爽(啊是沒看到我快沒頭髮了嗎)。可是,為何最後他卻加了10元呢?
因為那個服務人員應是受過教育訓練,他說:「這位先生,是這樣的,像您的頭髮如此珍貴,更應該好好的保護它。」這句話說得沒有錯,因為稀少,所以珍貴,聽起來果然照顧到客人的心情,照顧到客人心情,客人消費意願大增,不是付不起10元,而是為什麼要付這10元。
我也覺得很有道理。
當你去消費的時候,最通常見到的阿妹仔,就只會說~我們現在潤絲+10元,瞬護+50元,瞬護+SPA150元(背方案就像背課文一樣) 。像這樣制式回答,真的成交有多少?
只是換句話說的文法重組,有沒有教育訓練給顧客的感受還是有差的。
大家都知道 站在對方的立場 講,但都沒有我剛說的故事那樣把錢掏出來,而且付的很爽快。
沒有賣不出去的東西,只有遇到不會賣的人
當你在抱怨生意不好時,是否有反省一下行銷方案是否已經令人厭倦或麻痺了,而不是去怪 大環境不景氣,走在路上看見還是有很多的店都在大排長龍,排到我都想放棄不買,難道他們也不景氣?
最近常逛菜市場,邊逛邊看各攤的生意狀況,其實,如果當你覺得你的生意停擺中,逛菜市場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去看看攤販的生意經,然後再回家改改原本的行銷模式,客人一直都在,但他們為何沒出現在你眼前,一定是你少了什麼,所以人都擠到別人家那去了。
就如我個人其中一個經歷是,她從開始做我的頭髮那一刻起,就是批評我的髮質,批評我的自然捲,就是要我聽他的要不就剪,再不就燙。身為客人的我卻覺得,你連我這小小的自然捲都應付不了,你又能為我做什麼?你沒有高超的技術來造型我的自然捲,連最一般的造型都做不好,又怎麼說服我認為你剪了,燙了,就會更好?
店大小不一定重要,幫客人解決他之所以進來的問題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