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2|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RRFM與閱讀聯想若干之二

2017年,Ms Rio 的免費市集小攤,不知道書漂至哪兒了呢?
2017年,Ms Rio 的免費市集小攤,不知道書漂至哪兒了呢?
RRFM(Really Really Free Market真的免費市集源自於自古以來就有的自由價值經濟模式-「禮物經濟」無須以物易物,「慷慨是唯一的貨幣」是這個運動的訴求。
我的分享小攤上,每本書內夾上一張小小紙條,以電腦打字列印閱讀聯想若干。這兒有你也讀過的書嗎?
……...................
阿道斯.赫胥黎《美麗新世界》
頭一回閱讀這部反烏托邦小說經典之作是20來歲,記憶中我的閱讀經驗是很驚嚇的;此作在1930年代出版,赫胥黎以諷刺的筆寫下的未來,只在沒幾十年的時間裡,這些已然通通變成我們毫不陌生的日常:刺激與麻醉感官的藥物及電影、哺乳動物複製、無止盡的感官享樂滿足以及無處不在的制約,是如何掏空現代人的心,以及我們往往被制約成如此相像竟還心甘情願!威力強大的後設小說傑作,娛樂性極高且發人深省,2017年的今天再閱讀,同樣感受驚嚇與讚嘆指數爆表。
尤金.薩爾米欽《我們》
薩爾米欽的《我們》在台灣的知名度沒有《一九八四》、《美麗新世界》高,但其實是反烏托邦小說的始祖,也是影響歐威爾和赫胥黎創作的作品,其中關於世界觀的設定與情節都在他們的著作裡重現。《我們》的命運曲折,1920年代完成,卻到1988年才在蘇聯出版。這本書在型式上是日記體,記得過去閱讀日記體作品常容易出現難以進入故事的「卡卡」感,但在讀這本書時卻未曾出現,反而毫不停歇一口氣地讀個沒完,待我發現頸痠眼痠時已讀了三分之二了。難怪歐威爾與許多文學名家皆曾大大讚揚過。
圖文不符。大貓熊水上芭蕾,Ms Rio繪
喬治.歐威爾《一九八四》
歐威爾曾在其隨筆集中提到,《一九八四》不是專門批評共產主義或社會主義,而是譴責社會裡造成非人性化的一些力量。歐威爾寫的是有關極權主義的想像文學,反對所有的意識形態,同時警告世人:任何獲得絕對權力的政府都是人類的威脅。我的閱讀聯想是,今天的台灣社會在華人世界中雖然擁有看似難能可貴的公民自由與多元選舉制度,我們的政府也並非極權主義式的政府,但是政府效能與政壇亂象卻像無解般地持續拖拉與消耗著社會,公務體系與民間百姓需求也往往出現一大截的落差,導致不少人因此出現「因噎廢食」的矛盾心情,內心OS諸如「似乎過去威權時代的台灣比較沒有那麼亂啊」。不過,倘若今日再回到強人或威權統治時代,咱們從此就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嗎?也許重讀《一九八四》可以提醒有過這類矛盾心情的人們更明白烏托邦的可能實相吧。
紀伯倫《先知》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的這本書有「小聖經」的美譽,全球銷售超過千萬冊,在台灣我猜不少6年級約莫人手一本吧。20多歲時感覺紀伯倫的詩句宛若智者的話語,每當我迷惘與困惑時便從書架上找來閱讀,每回總像在黑暗中找到了光一般,那個當下好似真的懂了一點什麼;有了點年紀後再讀紀伯倫,除了更懂欣賞詩句間自然散發的美與婉約外,更能感受這位智者像老友一般陪在身旁,安靜聆聽你的故事,而你也明白人世間許多事說穿了似乎沒有什麼不同,沒有什麼過不去的。這是一本不會隨著時代改變而褪色的好書,你翻開它就能明白這本書何以不朽,何以影響了這麼多個世代。
蘇曉康、王魯湘《河殤》
《河殤》是1988年中國中央電視台製作的六集電視紀錄片,後來內容也出版成書,這本書在維基百科上寫為六四天安門事件的「思想前導」。我不確定這本書在今天還能引起多大的閱讀興趣,不過近三十年前在台灣確實也曾形成轟動,也幾乎是五、六年級生不會陌生的一本書。我的閱讀聯想是,若有人問起你「中華民族的根在哪裡」這樣的問題時,過去恐怕不會像今天一樣,凡指向中國啦中華啦等等時「泛紅」意識就要淹沒你,批踢踢眾酸民立即將你歸類為「強國同路人」;我還想到了鄭有傑導演在《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2》電視劇中,藉由中國籍學生黃茜的口說出這樣的省思:「在台灣的歧視,包裹著言論自由的美麗糖衣」。我想,有一天當台灣人不再如此輕易將人作簡單分類,也許才是真正懂得民主、自由與文明真義的開始吧。
梅田俊作、梅田佳子《裝作沒看到》
這本繪本在日本已家喻戶曉至少20年,也是全國學校圖書館協會的選定圖書,不但故事張力十足,繪畫風格也算十分獨特,適合任何年齡層閱讀,但它在台灣出版卻是「死路一條」。繪本書在台灣只要是一般非專營童書的出版社要出版,說起來都是讓編輯們容易大感挫敗的傷心事。我是這本繪本繁體中文版的編輯,我找來曾翻譯《櫻桃小丸子》《多啦A夢》等卡通的資深日文譯者來翻譯,譯者掌握的中文用字相當精準流暢,繪本裡童言童語的對話十分自然,日語譯成中文後也毫無語言隔閡感,一點「翻譯腔」都沒有;在書籍介紹文案上我也算是使盡全力,盡可能在網海中撈到原書的背景資料,加以料理成吸引讀者的文案;還找來與本書主題相關的國內眾名家為本書推薦,唯一企盼的是獲得讀者的青睞,我一個小小編輯能做與該做的事都做了,但結局仍讓人傷心。唉,若不去在意書籍在市場經濟下的銷售情況,就只作個單純的書痴,因為熱愛書的內容而興奮熱切地與親朋好友分享,而他們讀了以後也愛到不行,那對一個愛書人來說就足夠是純粹而幸福的事吧。
《拙火經驗》
在智慧型手機、社群網站、維基百科還沒出現的20世紀末,西方社會在1970-80年代曾出現一股「新時代運動」風潮,包括神祕學、替代療法、超自然信仰等,這類吸收與融合東方與西方古老觀念、哲學與心理學的新學說風起雲湧,台灣晚一點要到1990年代以後從王季慶、胡茵夢等人譯介西方作品才開始。那時歐美尚未經歷金融風暴,台灣正經歷「錢淹腳目」的時代,而我還是個著迷於物質與現象世界的年輕人,當時身邊有好幾個大我幾歲的同事每當談論關於這類有關精神層面的〔覺醒〕時,我卻老像個傻孩子般插不上話。過了這些年,這其中幾個姊姊們,現在已從事靈性治療專業多年了。
拙火就是內火,是歷史悠久的印度教裡的一種氣功導引術,也是中國道家所謂的丹田之氣。我開始對這類東西感興趣時,差不多是在身體邁向中年的初老期,身體與心理都有些頑固難改的習慣與成見,靜坐往往不到幾分鐘便走上放棄一途,看來暫時我是很難體會這類玄而又玄的經驗。不過,人生永遠值得多方嘗試,歡迎沒有太多偏見的你把這本書帶走。
《棄的故事》
這本詩集是「文壇小說一哥」駱以軍至今出版唯一的一本詩集,他曾在公開的演講場中聊到,「小說是他的大兒子,詩是他的小女兒。」小說家說:「小說於當時的我而言,是要著盔備甲,持盾舉戟,傾全部未來時光之想像,以戰爭型態衝向讓我畏懼的、噩夢魔境的、自己將要變貌、裂解、肝腦塗地的志業。詩只是我羞於見人,童話小行星上的那株玫瑰。」閱讀狂熱份子的我除了閱讀小說外,還特別愛閱讀現代詩,讀過的詩數量雖不能說很多但也不算少;不算一哥粉絲的我,總覺得既然是小說家如此珍視的寶藏,似乎應該讓喜歡駱大的書迷擁有它,又或者讓更多人繼續閱讀它。這本詩集的裝幀設計師是由曾獲德國IF傳達設計獎、入選《Shopping Design》雜誌的Fi彭星凱操刀,出版圈與設計界不少人都很喜歡他的作品,有質感又有新意,設計出來的東西辨識度極高,就是很有Fi的風格,跟現在已經非常有名的聶永真又不同。有好陣子我發現自己逛書店時,單純因為封面設計讓我特別想拿起來好好端詳一番的書,五本裡有三本是出自Fi的設計,而這本詩集在視覺上就有這樣的魔力。
《最後的演講》
這本書曾經紅極一時,作者說過不少至今依然傳誦的名言,比如:「我們改變不了上天發給我們的牌,只能決定怎麼打這手牌。」幽默、溫暖與勵志的話語常能撫慰人心,不過有時候太過依賴這類心靈雞湯而不主動思考,溫暖反成了陳腔濫調,而這些濫調就只是我們粉飾自己的化妝品而已。台灣的教育制度長久以來培養了許許多多習慣從眾思考的人們,太習慣「標準答案」式的慣性,讓人們常常在許多時刻忘了尊重他人,「野蠻」的程度就像回到洪荒時代一般。想來是蠻可怕的,希望喜愛閱讀的你最終也跟我一樣開始明白,閱讀絕不是要我們充滿成見與自以為是的「政治正確」,如果因為閱讀還成了目中無人的王八蛋,那麼孟子曾說過「盡信書,則不如無書」這句話,會是我們很好的提醒。

有關「禮物經濟」、「免費經濟」、「剩食主義」等等的閱讀集合:
空屋筆記 (台灣,楊宗翰)
免費經濟運動 (愛爾蘭,Mark Boyle, The Moneyless Man)
Freegan 飛根主義
The Real Junk Food Project (英國 Adam Smith)
英國 Adam Smith @ Ted Talk
美國,Rob Greenfield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Ms. Rio 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