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以後知道的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到了20歲,才知道讀書不是最辛苦的事;
到了30歲,才明白婚姻不是人生中的必選題;
到了40歲,才發現幸福的家庭勝過成功的事業;
到了50歲,才領悟健康是1,其他的是0,沒有1再多的0也只是空談:
到了60歲,70歲,80歲。 。 。
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人生短暫,珍惜當下。
切記好好愛自己!
溫柔地對待自己,才能溫柔地對待世界:
溫柔地對待世界,世界才能溫柔地待你。
生命需要温柔以待
avatar-img
24會員
72內容數
青少年是個令父母頭痛的階段,卻是孩子建立自我認知的重要時期。在孩子成長之前,父母也必須成長,唯有父母們做好準備,才能夠幫助我們愛的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蕭 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聽過最好聽的情話是什麼? 最近聽到一位心理諮詢師說道:“世界上最好聽的情話不是我愛你,而是…
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要如何愛才能讓孩子在面對人生時更加獨立負責、從容自若,且更加正直善良、幸福美滿?
愛孩子卻用錯方式時,哪怕付出所有的時間、財富、甚至生命,也未必能讓孩子幸福。 在教育孩子上,猶太人算是世界最成功的民族。這個只佔全球人口0.2%的民族,卻美國最有錢的企業家中佔了一半的席次,佔諾貝爾得奬者的20%,美國名牌大學教授中也有大約30%是猶太人。中國人富不過三代,但猶太家族的産業卻是代代
當伴侶曾擁有情深意切的前任時,你用什麼態度面對? 面對伴侶的前任,誰說一定要疑神疑鬼?自信大度,讓你更加坦然,彼此信任,也讓伴侶更加安心。這不是感情緊密的關鍵嗎?
今天翻起我的日誌本,看到了之前自己記錄的這句話,心裏感觸良多。 今年5月,兒子會考結束,開始沈溺於手遊。開始我沒在意,認為他辛苦了三年,好不容易考完放鬆一下也無妨。然而,在開學後,他仍不收心,為了他的手機使用我們母子倆起了不少衝突。.。。
如果說青少年是個身心變化快速的時期,那麼要面對這個時期的父母親又何嘗容易? 然而,還記得我們在青少年時期的叛逆嗎?想起那時的自己,也曾輕狂,也曾自以為是,也曾對於大人們的說教不以為然,那麼對於現在的孩子,我們又怎麼要求他彬彬有禮,成熟穩重,凡事自律呢?
你聽過最好聽的情話是什麼? 最近聽到一位心理諮詢師說道:“世界上最好聽的情話不是我愛你,而是…
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要如何愛才能讓孩子在面對人生時更加獨立負責、從容自若,且更加正直善良、幸福美滿?
愛孩子卻用錯方式時,哪怕付出所有的時間、財富、甚至生命,也未必能讓孩子幸福。 在教育孩子上,猶太人算是世界最成功的民族。這個只佔全球人口0.2%的民族,卻美國最有錢的企業家中佔了一半的席次,佔諾貝爾得奬者的20%,美國名牌大學教授中也有大約30%是猶太人。中國人富不過三代,但猶太家族的産業卻是代代
當伴侶曾擁有情深意切的前任時,你用什麼態度面對? 面對伴侶的前任,誰說一定要疑神疑鬼?自信大度,讓你更加坦然,彼此信任,也讓伴侶更加安心。這不是感情緊密的關鍵嗎?
今天翻起我的日誌本,看到了之前自己記錄的這句話,心裏感觸良多。 今年5月,兒子會考結束,開始沈溺於手遊。開始我沒在意,認為他辛苦了三年,好不容易考完放鬆一下也無妨。然而,在開學後,他仍不收心,為了他的手機使用我們母子倆起了不少衝突。.。。
如果說青少年是個身心變化快速的時期,那麼要面對這個時期的父母親又何嘗容易? 然而,還記得我們在青少年時期的叛逆嗎?想起那時的自己,也曾輕狂,也曾自以為是,也曾對於大人們的說教不以為然,那麼對於現在的孩子,我們又怎麼要求他彬彬有禮,成熟穩重,凡事自律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之前在社群平台看到一系列圖片,除了讓本咚感到些許幽默之外,也稍有體悟,跟大家做個小小分享: 首先,本咚的第一直覺當然是覺得:這是在開玩笑吧,每年都重要嗎?從小學一年級一路內卷到60歲??那是要人怎麼活?每一年都必須繃緊神經拚命嗎?這樣怎麼分得清事情的輕重緩急? 就好像要拿螢光筆在課本上畫
解鎖真正人生,化解焦慮的力量之書,閱讀金美敬的四十歲起的人生課,作者認為從20-49歲算是「第一人生」,50到79歲是「第二人生」,不應用總結性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價值。建議用成長性思維去思考自己如何過一天,方能計畫如何過一生。
Thumbnail
相信我,凡夫中的醉夢者,年過四十,隨著年紀愈來愈大,苦痛煩惱只會愈來愈多。 因為,年紀愈大,你失去的東西,只會愈來愈多,尤其是平靜和快樂。 例如,你會失去童年時的純真,失去享受平靜的能力,失去夢想,失去親人,愛情和友情,失去健康,失去感受平靜和擁有快樂的能力。 如果你也是凡夫中的醉夢者
很年輕時,不知為何有天突然這麼想;我只想在人生最輝煌、沒病痛的時候離開 50是個不錯的數字,該體驗的大致上也都差不多收集完成 想想現在離這個數字沒幾年,只是計畫改不上變化,我得告訴自己還不行、因為其實還有更多更多的事情等待我要去完成,這之中也許有大半不是自己想要的,年紀越大、成形的比較多的是責任驅
Thumbnail
25歲像是一個人生轉變的起點!一路走來,苦過、痛過、傷過、愛過、哭泣過、微笑過……。人生的艱難,世事的無常,緣分的飄忽都是在所難免,可我依然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對生活充滿了信心,我學會了寬容,豁達,樂觀,也學會了坦然迎接命運的安排;因為我知道以後人生裡還有更多的滋味等待著我去品嚐,去吞、去咽。我們每個
Thumbnail
在2023年的洗禮後,慢慢地認識到人生的真諦,高低起伏就是最好的活著証明。 雖然年齡尚幼,但我經常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並且努力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在新的一年,我更加明白生命的無常,並下定決心在可以忍受的時候盡量忍受,在可以享受的時候盡情享受。
人生這門課題,本來就不怎麼好修,總會在不同的階段裡,〔老天爺會丟許多功課來為難你,而曾經當年的我不論是喜、怒、哀、樂,亦或、悲、歡、離、合,我總是自己承受不說讓父母親擔心,因為“習慣了”,但這樣子的“壓抑”難免會有露餡之時,讓父母親擔心著,故事一時之間也無從訴說“就暫時擱置跳過”,但學會爬文後的我,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作者分享自己中年後對於生活和社會的感想的散文形式書籍。書中談到40歲是人生的折返點,開始關心健康、飲食、社會關係和孤獨感。作者也探索自己對於獨處和社交的看法,並分享一些關於老後生活和自由業的經驗和擔憂。
四十的時候,不覺得自己中年了。 不惑的能力似懂非懂的增加,但是就是那樣。 也沒什麼特別啊~(當時的我這樣想) 一天天過去了,每天除了工作,就是想著當時單身的自己,老年生活要怎麼安排? 四十一的時候,遇到了像神通一般的戀情,說了沒人理解、自己也無法理解的那種狀況, 什麼是不是前世認識啦?為什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之前在社群平台看到一系列圖片,除了讓本咚感到些許幽默之外,也稍有體悟,跟大家做個小小分享: 首先,本咚的第一直覺當然是覺得:這是在開玩笑吧,每年都重要嗎?從小學一年級一路內卷到60歲??那是要人怎麼活?每一年都必須繃緊神經拚命嗎?這樣怎麼分得清事情的輕重緩急? 就好像要拿螢光筆在課本上畫
解鎖真正人生,化解焦慮的力量之書,閱讀金美敬的四十歲起的人生課,作者認為從20-49歲算是「第一人生」,50到79歲是「第二人生」,不應用總結性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價值。建議用成長性思維去思考自己如何過一天,方能計畫如何過一生。
Thumbnail
相信我,凡夫中的醉夢者,年過四十,隨著年紀愈來愈大,苦痛煩惱只會愈來愈多。 因為,年紀愈大,你失去的東西,只會愈來愈多,尤其是平靜和快樂。 例如,你會失去童年時的純真,失去享受平靜的能力,失去夢想,失去親人,愛情和友情,失去健康,失去感受平靜和擁有快樂的能力。 如果你也是凡夫中的醉夢者
很年輕時,不知為何有天突然這麼想;我只想在人生最輝煌、沒病痛的時候離開 50是個不錯的數字,該體驗的大致上也都差不多收集完成 想想現在離這個數字沒幾年,只是計畫改不上變化,我得告訴自己還不行、因為其實還有更多更多的事情等待我要去完成,這之中也許有大半不是自己想要的,年紀越大、成形的比較多的是責任驅
Thumbnail
25歲像是一個人生轉變的起點!一路走來,苦過、痛過、傷過、愛過、哭泣過、微笑過……。人生的艱難,世事的無常,緣分的飄忽都是在所難免,可我依然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對生活充滿了信心,我學會了寬容,豁達,樂觀,也學會了坦然迎接命運的安排;因為我知道以後人生裡還有更多的滋味等待著我去品嚐,去吞、去咽。我們每個
Thumbnail
在2023年的洗禮後,慢慢地認識到人生的真諦,高低起伏就是最好的活著証明。 雖然年齡尚幼,但我經常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並且努力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在新的一年,我更加明白生命的無常,並下定決心在可以忍受的時候盡量忍受,在可以享受的時候盡情享受。
人生這門課題,本來就不怎麼好修,總會在不同的階段裡,〔老天爺會丟許多功課來為難你,而曾經當年的我不論是喜、怒、哀、樂,亦或、悲、歡、離、合,我總是自己承受不說讓父母親擔心,因為“習慣了”,但這樣子的“壓抑”難免會有露餡之時,讓父母親擔心著,故事一時之間也無從訴說“就暫時擱置跳過”,但學會爬文後的我,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作者分享自己中年後對於生活和社會的感想的散文形式書籍。書中談到40歲是人生的折返點,開始關心健康、飲食、社會關係和孤獨感。作者也探索自己對於獨處和社交的看法,並分享一些關於老後生活和自由業的經驗和擔憂。
四十的時候,不覺得自己中年了。 不惑的能力似懂非懂的增加,但是就是那樣。 也沒什麼特別啊~(當時的我這樣想) 一天天過去了,每天除了工作,就是想著當時單身的自己,老年生活要怎麼安排? 四十一的時候,遇到了像神通一般的戀情,說了沒人理解、自己也無法理解的那種狀況, 什麼是不是前世認識啦?為什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