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金美敬的四十歲起的人生課: 解鎖真正人生,化解焦慮的力量之書
這一兩年我常自問:「我喜歡自己嗎? 覺得自己夠好嗎?」
習慣自我批判的我,常鞭策自己好,還要更好,你呢?
對於自己的一切,你願意溫柔涵容,即使犯錯也能撫慰自己受傷的心嗎?
拜科技醫療所賜,人類早該重新定義年齡,所謂的中年,並不該以年紀區分。
在結婚與生育年齡延後好多年,而平均壽命卻增加的情況之下,人生課題究竟是什麼?
參照的規準又應該為何?
本書作者認為從20-49歲算是「第一人生」,50到79歲是「第二人生」,
全面延後了傳統四十歲的中年時間軸。
相較於日落,四十歲更接近旭日東昇之時,作者如是說。
令人受苦的是這個觀念「在中年期要破解全部人生課題,站上巔峰」。
從古代的五子登科,到今天的人生勝利組標準,我們一再用錯誤的標準來評定自己的人生,衍生出無窮盡的焦慮與鬱悶,從讓自己從倦怠挫敗走到懷疑人生。
作者提出,第一人生的關鍵字是「成長」,在家庭與社會中活出更好的自己。
第二人生的關鍵字是「有尊嚴的生活」,而金錢和理念是其支柱。
「截至目前為止,你的人生成績單表現如何?」
細數身上的標籤,究竟是加分還是減分?
如果拿自己的人生和別人比較,不僅會落入窠臼,還可能重創自信心,產生自卑情結。因為我們通常在社群媒體看到別人分享光鮮亮麗的高峰,
卻不易看見他人揭露千瘡百孔的低谷。
每個都走在自己的時區,無須妒忌欽羨他人,要好好守護初心,聚焦在自己的優勢能力,真誠與自己對話,探問自己真正的渴望,寫下自己的使命宣言,讓它成為人生的指南針和避風港。
「自己重視的是過程還是結果?」
我喜歡書中作者形容,自己手上握有的珍珠遠比想像還多。無論是薪水、租賃資產等有形資產,或是人脈、證照、履歷、經驗、知識等無形資產,都是珍珠。必須串聯這些珍珠,產生偕同效應,才能提升其價值。
獲得珍珠需要十五年,串聯珍珠也需要十五年,耗時三十年以上很正常。
因此勇於投資夢想、挑戰跨領域、反覆測試過程中,
透過覆盤來修正,勢必需要時間來滾雪球,方能創造複利。
身處中年的我們尚在積累的階段,千萬不要用總結性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價值,
以經營品牌的態度來經營自己,堅持把一件事做好,
用成長性思維去思考自己如何過一天,方能計畫如何過一生。
最後,作者鼓勵我們積極與世界連結,與社群連結,
因為一個人走得快,而一群人走得遠。
中年之路,我想以路遙知馬力來勉勵自己,
你和我,都是夠好的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