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談為什麼越努力越空虛,越控制越焦慮?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控制別人、控制自己,就能遠離焦慮不安嗎?
各位讀者,不知道你生活周遭有沒有遇過這樣類型的人,他們很勤勉做事,能力也很好,若你交與他們任務會感覺十分安心可靠,因為他的理智總是上線,事情按部就班的在掌握中要去達成。
但這樣類型的人,相處久了也會有壓力,因為事情若不如他們預料的發展,他們會對周圍的人充滿指導性或應該如何如何的責難要求。
這樣類型的人,是對自己的生活現實、努力、上心的。但你說他們這麼努力與控制,過得開心嗎?
好像也未必。
有時這樣類型的人,有種迷思是,他們只要把一切用好、盡心盡責,別人就會喜歡他們。但諷刺的是,他做了很多,反而讓其他人因為互動的壓力而想要逃離他,如果他用他做的付出當作指控,又就成了「情緒勒索」。
所以說阿,努力控制vs獲得他人喜愛,完全就是兩回事。
那努力控制,能否獲得自己內心的平安喜樂?
我會說:在一定程度可以,但在多一些控制時,往往有的只是焦慮。而且當一個人已經習慣控制獲得安全時,他難以真正的安全,更甚者,即便他後來已不想控制了,但他仍在無意識中做無效的控制,因而糾結不安。
為什麼理智上知道焦慮不安沒有用,但仍然擺脫不了焦慮?
原因之一,我們神經迴路的設計,使越常用的就越發達、越暢通。習慣控制的人,過去就是因為他都能成功控制很多事獲得安全感,那他就會習慣性地想再去控制。
原因之二,是因為他們對世界的假定大有瑕疵,但這些假定,又是由一個一個的相關的概念,延展開來,彼此互相依存而存在,人很難突然改變其根本。
那我們再談談,這個瑕疵的假定是什麼?
在希阿榮博堪布的《花開次第》這本書上有很好的解釋:
無常與痛苦的發生是必然,這個世界上的事是成、往、壞、滅,它是會不斷變化,但是當我們抗拒這樣的可能與變化,就會焦慮,因為覺得自己不應該這樣,會一直想要怎麼樣讓自己更安全。也因為這樣的執著,會讓我們把生活抓得很緊,一有事情發生就會讓我們心頭一緊,緊張於要如何應對。
但生活就像手中的沙,抓得越緊,就流失的越快。
我們越想用控制來獲得快樂,反而加深了我執(我應該如何被重視;不應該受到上傷害的可能的想法),以一種痛苦(想要安全而惴惴不安)代替了另外一種痛苦(抗拒結果的發生)。
但事實上,真相是什麼?
我們對外在的變化,不論是如何抓取或捨棄,甚至是心念中如何糾結,但實際上並沒有選擇。我們「內在」的擔心,沒辦法控制任何一點「外在」的狀況變化。內在,和外在世事的變化,一點相干都沒有。
所以寂天菩薩有言:「問題如果有辦法解決就不必擔心,如果沒辦法解決擔心也沒用」
而孔子的思想中也言及:「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樂天知命」,但這個命不是那種命運注定就什麼都不幹的意思,這個命,是指瞭解「盡人事聽天命」的分際,自己的部分是不是夠努力,但不屬於自己的部分,則不要顛倒妄想控制。
所以,我們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控制,而是練習「練習接受」,那些生活加諸給我們幸與不幸,好、壞都練習接受、放下,練習久了,自然而然會習慣在瞬息萬變、有不確定性的生活中,讓內心會輕安自在。
#歡迎你來養心齋超直覺諮詢,定能直指問題核心。
Image
------------------------------------------------------------
把心養好,前方的路都能走順
養心能斷煩惱,覺知找回喜悅
------------------------------------------------------------
Image
快速預約諮詢=》點擊連結,就可寫下你的焦慮心事,給您專業意見+超直覺洞悉,讓您對問題有概念的處理方向
加入養心齋好友,查看諮詢方案與價格
養心齋官網
作者林玉珊心理師,養心齋人生導師諮詢顧問,陪你療癒生命難題。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金剛經說「善護念」,透過對心性、意識、心念的關注,以心為本,進行修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如果你想清淨自己的心,每天最好有些時間,是細細品味自己今天的生活時刻。然後細細咀嚼自己今天過的如何?開心嗎?有那些地方可以做的更好?有哪些道理值得留心? 人只有在一個人時,特別能顯示「和自己在一起的品質」。為什麼冥想或靜坐會被推崇,是因為透過這些靜下來的時刻,更容易看到自己紛紛亂亂的的念頭。 如果有
在進行戀愛諮商時,最常遇到個案的問題是「心理師,我好希望他可以多陪伴我、關注我,但他若有似無的,有時相處時對我很好,有時訊息上又很簡短或回個圖而已,我會不同的猜他、等待他、想著他…我該怎麼辦?」 面上的心情就是典型的暈船,只要有單戀過、喜歡過他人,多少都有這樣的體—會,只是這份苦悶的心情還是會有程度
最近重溫梁漱溟先生講孔孟一書的重點,有所感亦有所得,而想分享給大家。裡面提到一個重點,是孔子思想的重點之一,忠恕之道的仁,仁是什麼意思? 裡面這樣解釋,就是一個人活活潑潑自自然然的狀態。仁是指一個人原來有的仁慈之心 這樣說要做到仁是一個容易的事吧?既然是自然的狀態。 是的,孔子說,吾思仁而仁至已!
曾經有一位已故的馬來西亞名醫Dr.Richard Teo,他的真實案例令人震撼,這位醫生原本學的是眼科,但他棄眼科而開始從事醫美服務,許多的貴太太喜歡找他做醫美,導致他的營業額蒸蒸日上,然後他和一般大多數人,慾望無止盡,開始買跑車,投資房地產,看似一帆風順的人生,就在他到達人生的巔峰時,他罹患肺癌第
如果你會在偶而停下腳步時,就開始責備自己…感到空虛感、虛無感,或是一種焦躁感,想要去做一些有價值的事、讓自己覺得很有『功用』,就像膨脹的自尊心需要有所發揮長才,需要被看見、被認同,或是需要有亮眼的收入、頭銜,才能感到有安全感。那麼恭喜你,你成功地被社會的功利主義所同化。 這樣說也許仍太抽象,表現在外
前幾天朋有致電給我,說到小孩子的教養問題,讓她十分頭疼,甚至有時也容易脾氣上來,讓她在情緒的當下幾乎不想理他的孩子,他也被自己的脾氣嚇到… 我問他: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讓你這麼有情緒? 她說(無奈狀):就一樣是老問題啊!小朋友吃飯愛吃不吃的,吃一口左顧右盼、東張西望一下,甚至含在嘴裡,然後指著什麼東
如果你想清淨自己的心,每天最好有些時間,是細細品味自己今天的生活時刻。然後細細咀嚼自己今天過的如何?開心嗎?有那些地方可以做的更好?有哪些道理值得留心? 人只有在一個人時,特別能顯示「和自己在一起的品質」。為什麼冥想或靜坐會被推崇,是因為透過這些靜下來的時刻,更容易看到自己紛紛亂亂的的念頭。 如果有
在進行戀愛諮商時,最常遇到個案的問題是「心理師,我好希望他可以多陪伴我、關注我,但他若有似無的,有時相處時對我很好,有時訊息上又很簡短或回個圖而已,我會不同的猜他、等待他、想著他…我該怎麼辦?」 面上的心情就是典型的暈船,只要有單戀過、喜歡過他人,多少都有這樣的體—會,只是這份苦悶的心情還是會有程度
最近重溫梁漱溟先生講孔孟一書的重點,有所感亦有所得,而想分享給大家。裡面提到一個重點,是孔子思想的重點之一,忠恕之道的仁,仁是什麼意思? 裡面這樣解釋,就是一個人活活潑潑自自然然的狀態。仁是指一個人原來有的仁慈之心 這樣說要做到仁是一個容易的事吧?既然是自然的狀態。 是的,孔子說,吾思仁而仁至已!
曾經有一位已故的馬來西亞名醫Dr.Richard Teo,他的真實案例令人震撼,這位醫生原本學的是眼科,但他棄眼科而開始從事醫美服務,許多的貴太太喜歡找他做醫美,導致他的營業額蒸蒸日上,然後他和一般大多數人,慾望無止盡,開始買跑車,投資房地產,看似一帆風順的人生,就在他到達人生的巔峰時,他罹患肺癌第
如果你會在偶而停下腳步時,就開始責備自己…感到空虛感、虛無感,或是一種焦躁感,想要去做一些有價值的事、讓自己覺得很有『功用』,就像膨脹的自尊心需要有所發揮長才,需要被看見、被認同,或是需要有亮眼的收入、頭銜,才能感到有安全感。那麼恭喜你,你成功地被社會的功利主義所同化。 這樣說也許仍太抽象,表現在外
前幾天朋有致電給我,說到小孩子的教養問題,讓她十分頭疼,甚至有時也容易脾氣上來,讓她在情緒的當下幾乎不想理他的孩子,他也被自己的脾氣嚇到… 我問他: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讓你這麼有情緒? 她說(無奈狀):就一樣是老問題啊!小朋友吃飯愛吃不吃的,吃一口左顧右盼、東張西望一下,甚至含在嘴裡,然後指著什麼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與其焦慮那些我們無法控制的事情,不如把心思放在我們能做到的事情上。生活中,總會有很多讓人煩惱的事情,比如工作的壓力、人際關係的變動,這些都讓我們覺得焦慮和不安。但如果一直糾結在這些上面,只會讓自己陷入無謂的煩惱和壓力。 倒不如把精力放在眼前能做的事情上,專心去完成每天的小目標,提升自己的能力。
Thumbnail
焦慮的人總是試圖掌控婚感情、健康、財富,甚至他人的行為和感受,以尋求安全感和滿足。 但生活中很多事情是無法控制的。
Thumbnail
一個「在」的意識,會把自己看作是「困境的挑戰者」,是「主動的創造者」。
上篇介紹《鬆綁你的焦慮習慣》的部分段落,本篇則將分享後續的重點。
Thumbnail
焦慮症患者害怕休息放鬆可能並不是因為懶散,而是因為焦慮症帶來的一種心理狀態。焦慮症患者可能會感到害怕休息放鬆,因為當他們處於放鬆狀態時,他們可能感到更加無助、失控和….
Thumbnail
這裡有一個杯子裝著半杯水,你的第一個想法是:還有半杯?還是只剩半杯?這個故事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以前都勸導所有人要看相光明面,看看我們手中還剩下的,人生多風光明媚,但這樣反而會坐吃山空,半杯水終究會喝光的,所以今天來分享三步驟邁向成功的另類思考法。
文中提到 事情的成敗 都會有下面兩種控制觀 內在-問題出在自己 外在-問題出在外部(環境、命運) 不管偏向哪一種 都不太客觀 要能練習平衡的雙控 也建議我們練習不抱期望的過一天 也可以製作提醒小卡來遠離負面思考 近期常聽到「冒牌者症候群」 很多時候我們要學習 一、客觀看待 二、放下期待 三、懂得等待
有時候 努力反而會讓人變焦慮 因為唯有在努力的狀態中 才會知道自己有多少不足 才會後悔自己錯過多少 一個人正在奔跑的人 周圍也會有奔跑的人 所以才能看出自己的快慢 然而 在成為更好的自己之前 人總是要越過許多坎 這是成長的必經過程 我們需要不斷跟過去的自己衝撞 又持續跟未來的自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與其焦慮那些我們無法控制的事情,不如把心思放在我們能做到的事情上。生活中,總會有很多讓人煩惱的事情,比如工作的壓力、人際關係的變動,這些都讓我們覺得焦慮和不安。但如果一直糾結在這些上面,只會讓自己陷入無謂的煩惱和壓力。 倒不如把精力放在眼前能做的事情上,專心去完成每天的小目標,提升自己的能力。
Thumbnail
焦慮的人總是試圖掌控婚感情、健康、財富,甚至他人的行為和感受,以尋求安全感和滿足。 但生活中很多事情是無法控制的。
Thumbnail
一個「在」的意識,會把自己看作是「困境的挑戰者」,是「主動的創造者」。
上篇介紹《鬆綁你的焦慮習慣》的部分段落,本篇則將分享後續的重點。
Thumbnail
焦慮症患者害怕休息放鬆可能並不是因為懶散,而是因為焦慮症帶來的一種心理狀態。焦慮症患者可能會感到害怕休息放鬆,因為當他們處於放鬆狀態時,他們可能感到更加無助、失控和….
Thumbnail
這裡有一個杯子裝著半杯水,你的第一個想法是:還有半杯?還是只剩半杯?這個故事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以前都勸導所有人要看相光明面,看看我們手中還剩下的,人生多風光明媚,但這樣反而會坐吃山空,半杯水終究會喝光的,所以今天來分享三步驟邁向成功的另類思考法。
文中提到 事情的成敗 都會有下面兩種控制觀 內在-問題出在自己 外在-問題出在外部(環境、命運) 不管偏向哪一種 都不太客觀 要能練習平衡的雙控 也建議我們練習不抱期望的過一天 也可以製作提醒小卡來遠離負面思考 近期常聽到「冒牌者症候群」 很多時候我們要學習 一、客觀看待 二、放下期待 三、懂得等待
有時候 努力反而會讓人變焦慮 因為唯有在努力的狀態中 才會知道自己有多少不足 才會後悔自己錯過多少 一個人正在奔跑的人 周圍也會有奔跑的人 所以才能看出自己的快慢 然而 在成為更好的自己之前 人總是要越過許多坎 這是成長的必經過程 我們需要不斷跟過去的自己衝撞 又持續跟未來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