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談為什麼越努力越空虛,越控制越焦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控制別人、控制自己,就能遠離焦慮不安嗎?

控制別人、控制自己,就能遠離焦慮不安嗎?

各位讀者,不知道你生活周遭有沒有遇過這樣類型的人,他們很勤勉做事,能力也很好,若你交與他們任務會感覺十分安心可靠,因為他的理智總是上線,事情按部就班的在掌握中要去達成。

但這樣類型的人,相處久了也會有壓力,因為事情若不如他們預料的發展,他們會對周圍的人充滿指導性或應該如何如何的責難要求。

這樣類型的人,是對自己的生活現實、努力、上心的。但你說他們這麼努力與控制,過得開心嗎?

好像也未必。

有時這樣類型的人,有種迷思是,他們只要把一切用好、盡心盡責,別人就會喜歡他們。但諷刺的是,他做了很多,反而讓其他人因為互動的壓力而想要逃離他,如果他用他做的付出當作指控,又就成了「情緒勒索」。

所以說阿,努力控制vs獲得他人喜愛,完全就是兩回事。


那努力控制,能否獲得自己內心的平安喜樂?

我會說:在一定程度可以,但在多一些控制時,往往有的只是焦慮。而且當一個人已經習慣控制獲得安全時,他難以真正的安全,更甚者,即便他後來已不想控制了,但他仍在無意識中做無效的控制,因而糾結不安。


為什麼理智上知道焦慮不安沒有用,但仍然擺脫不了焦慮?

原因之一,我們神經迴路的設計,使越常用的就越發達、越暢通。習慣控制的人,過去就是因為他都能成功控制很多事獲得安全感,那他就會習慣性地想再去控制。

原因之二,是因為他們對世界的假定大有瑕疵,但這些假定,又是由一個一個的相關的概念,延展開來,彼此互相依存而存在,人很難突然改變其根本。

那我們再談談,這個瑕疵的假定是什麼?

在希阿榮博堪布的《花開次第》這本書上有很好的解釋:

無常與痛苦的發生是必然,這個世界上的事是成、往、壞、滅,它是會不斷變化,但是當我們抗拒這樣的可能與變化,就會焦慮,因為覺得自己不應該這樣,會一直想要怎麼樣讓自己更安全。也因為這樣的執著,會讓我們把生活抓得很緊,一有事情發生就會讓我們心頭一緊,緊張於要如何應對。

但生活就像手中的沙,抓得越緊,就流失的越快。

我們越想用控制來獲得快樂,反而加深了我執(我應該如何被重視;不應該受到上傷害的可能的想法),以一種痛苦(想要安全而惴惴不安)代替了另外一種痛苦(抗拒結果的發生)。

但事實上,真相是什麼?

我們對外在的變化,不論是如何抓取或捨棄,甚至是心念中如何糾結,但實際上並沒有選擇。我們「內在」的擔心,沒辦法控制任何一點「外在」的狀況變化。內在,和外在世事的變化,一點相干都沒有。

所以寂天菩薩有言:「問題如果有辦法解決就不必擔心,如果沒辦法解決擔心也沒用」

而孔子的思想中也言及:「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樂天知命」,但這個命不是那種命運注定就什麼都不幹的意思,這個命,是指瞭解「盡人事聽天命」的分際,自己的部分是不是夠努力,但不屬於自己的部分,則不要顛倒妄想控制。

所以,我們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控制,而是練習「練習接受」,那些生活加諸給我們幸與不幸,好、壞都練習接受、放下,練習久了,自然而然會習慣在瞬息萬變、有不確定性的生活中,讓內心會輕安自在。


#歡迎你來養心齋超直覺諮詢,定能直指問題核心。

raw-image

------------------------------------------------------------

把心養好,前方的路都能走順

養心能斷煩惱,覺知找回喜悅

------------------------------------------------------------

raw-image

快速預約諮詢=》點擊連結,就可寫下你的焦慮心事,給您專業意見+超直覺洞悉,讓您對問題有概念的處理方向

https://forms.gle/QJtLNCbEGpHY8n9KA

加入養心齋好友,查看諮詢方案與價格

https://lin.ee/CC80iV1

養心齋官網

https://sites.google.com/view/yangxinzhai/

作者林玉珊心理師,養心齋人生導師諮詢顧問,陪你療癒生命難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養心齋超直覺心理諮詢的沙龍
37會員
89內容數
金剛經說「善護念」,透過對心性、意識、心念的關注,以心為本,進行修行
2025/03/31
網友問題 我和我老公在一起12年了,從高一就在一起……中間吵吵鬧鬧很多很多次!沒想到出社會之後,他竟然愛上了同事!那次鬧得很大,鬧到我們要分手了!最後因為我還是很愛他,所以當他跟我求婚時,我答應了…… 不過,結婚後發生太多瑣碎的事,才讓我了解我們之間其實一直存在很多觀念上的落差!最近先生要提出離
Thumbnail
2025/03/31
網友問題 我和我老公在一起12年了,從高一就在一起……中間吵吵鬧鬧很多很多次!沒想到出社會之後,他竟然愛上了同事!那次鬧得很大,鬧到我們要分手了!最後因為我還是很愛他,所以當他跟我求婚時,我答應了…… 不過,結婚後發生太多瑣碎的事,才讓我了解我們之間其實一直存在很多觀念上的落差!最近先生要提出離
Thumbnail
2025/03/19
這樣的事情,與詐騙相比,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詐騙是騙錢,而這樣的事件,則更像是一場感情詐騙,不僅欺騙感情,還踐踏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線,讓人無法容忍。 細思即恐,這樣的事,有沒有可能發生在你我的身上?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樣的事件其實⋯An
Thumbnail
2025/03/19
這樣的事情,與詐騙相比,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詐騙是騙錢,而這樣的事件,則更像是一場感情詐騙,不僅欺騙感情,還踐踏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線,讓人無法容忍。 細思即恐,這樣的事,有沒有可能發生在你我的身上?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樣的事件其實⋯An
Thumbnail
2025/03/18
摩擦不可避免,感情只能消磨嗎? 兩個人相處,產生摩擦與傷害是無可避免的。尤其當我們還不夠了解對方時,難免會無意間踩到彼此的地雷。 更棘手的是,當伴侶沒有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我們或許只能隱約察覺:「他好像不喜歡這樣」,但也僅止於此。生活中有太多事情分散我們的注意,直到同樣的錯誤一次又
Thumbnail
2025/03/18
摩擦不可避免,感情只能消磨嗎? 兩個人相處,產生摩擦與傷害是無可避免的。尤其當我們還不夠了解對方時,難免會無意間踩到彼此的地雷。 更棘手的是,當伴侶沒有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我們或許只能隱約察覺:「他好像不喜歡這樣」,但也僅止於此。生活中有太多事情分散我們的注意,直到同樣的錯誤一次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書名:《拖延心理學 作者:珍·博克、萊諾拉·袁 譯者:洪慧芳 出版:漫遊者文化 - 拖延者分成許多類型: 1.害怕失敗型-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者 這類的人害怕失敗,怕別人發現自己的不足,他們總對自己要求過高,卻又對自己的能力極度自卑。 自我價值=能力=表現 他們用拖延來打斷
Thumbnail
書名:《拖延心理學 作者:珍·博克、萊諾拉·袁 譯者:洪慧芳 出版:漫遊者文化 - 拖延者分成許多類型: 1.害怕失敗型-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者 這類的人害怕失敗,怕別人發現自己的不足,他們總對自己要求過高,卻又對自己的能力極度自卑。 自我價值=能力=表現 他們用拖延來打斷
Thumbnail
各位讀者,不知道你生活周遭有沒有遇過這樣類型的人,他們很勤勉做事,能力也很好,若你交與他們任務會感覺十分安心可靠,因為他的理智總是上線,事情按部就班的在掌握中要去達成。 但這樣類型的人,相處久了也會有壓力,因為事情若不如他們預料的發展,他們會對周圍的人充滿指導性或應該如何如何的責難要求。 這樣類型的
Thumbnail
各位讀者,不知道你生活周遭有沒有遇過這樣類型的人,他們很勤勉做事,能力也很好,若你交與他們任務會感覺十分安心可靠,因為他的理智總是上線,事情按部就班的在掌握中要去達成。 但這樣類型的人,相處久了也會有壓力,因為事情若不如他們預料的發展,他們會對周圍的人充滿指導性或應該如何如何的責難要求。 這樣類型的
Thumbnail
親愛的,你很容易不爽,尤其當別人不在你的控制和期待之下,你失去了控制,並很容易暴走,你的擅長和優越感是來自於每一件事都在你的控制之下,順著你的意志走才順心快樂。 知道嗎?控制和臣服與安排是很大的不同,讓所有事都在你的控制之下是你自己想要扮演那個造物主的角色,但那個是指使支配,而不是創造。
Thumbnail
親愛的,你很容易不爽,尤其當別人不在你的控制和期待之下,你失去了控制,並很容易暴走,你的擅長和優越感是來自於每一件事都在你的控制之下,順著你的意志走才順心快樂。 知道嗎?控制和臣服與安排是很大的不同,讓所有事都在你的控制之下是你自己想要扮演那個造物主的角色,但那個是指使支配,而不是創造。
Thumbnail
分析自我狀態(應然/實然、自信/自卑或偏執等),認識特殊心態,金句選集。
Thumbnail
分析自我狀態(應然/實然、自信/自卑或偏執等),認識特殊心態,金句選集。
Thumbnail
我們大多數人,都看似在選擇自己的人生,而事實上,我們都只不過是在被動地參與生活...
Thumbnail
我們大多數人,都看似在選擇自己的人生,而事實上,我們都只不過是在被動地參與生活...
Thumbnail
心煩意亂,大都來自你對自己內在和外在環境產生的衝擊,感到無法掌控和預估,所以你會慌、會亂。心煩意亂,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 基本上,這也是一種失去界限能力的狀態。因為有界限者,會評估停損線在哪,也會實事求是的判斷「擁有」和「割捨」之間的平衡,不會一股腦的什麼都收、都要...
Thumbnail
心煩意亂,大都來自你對自己內在和外在環境產生的衝擊,感到無法掌控和預估,所以你會慌、會亂。心煩意亂,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 基本上,這也是一種失去界限能力的狀態。因為有界限者,會評估停損線在哪,也會實事求是的判斷「擁有」和「割捨」之間的平衡,不會一股腦的什麼都收、都要...
Thumbnail
很多時候,當我們越想控制一件事情,結果卻越不容易按照我們所想的發生。就像是越想留住的感情,卻越容易走向分手;越想留住的孩子,卻選擇在外打拚不願回家;越想留住的年輕美貌,歲月卻催人老。 許醫師在《情緒修練》裡提到兩種掌控的力量。一是確有其人,實際在掌控你的生活,二是無形的社會道德加索,綑綁著你的生命。
Thumbnail
很多時候,當我們越想控制一件事情,結果卻越不容易按照我們所想的發生。就像是越想留住的感情,卻越容易走向分手;越想留住的孩子,卻選擇在外打拚不願回家;越想留住的年輕美貌,歲月卻催人老。 許醫師在《情緒修練》裡提到兩種掌控的力量。一是確有其人,實際在掌控你的生活,二是無形的社會道德加索,綑綁著你的生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