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是要寫還是要玩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每當小孩準備寫作業時,總是拖拖拉拉。
趕快寫完就可以玩了呀!
「我不想寫~」
那你想做什麼?
「我想玩~」
真的隨便她,讓她要幹嘛就幹嘛,她卻抱著玩具躺在沙發上,發呆看大家。
你不寫作業,也不去好好的玩,你到底想要做什麼?不然功課乾脆收起來,不要寫算了!
「我要寫作業~」
你到底想要什麼!無論要做什麼都可以,就是不要停在那裡!浪費時間!我總是在內心大喊。

今天在車上聽《下一本讀什麼》是關於 #遊戲化教學的技術 的作者訪談,裡面提到要用獎勵、點數、排名的遊戲化去讓教學變有趣,這種兌換獎品的制度其實很常見,但效果不是不持久,就是新鮮感不夠,吸引力不夠。那還有什麼新把戲呢?
作者提到「真正吸引孩子的到底是什麼?」很簡單,卻也很困難的一個問題!孩子想要的,我們真的知道?也真的是我們所給予的誘惑嗎?如果是?那為什麼不夠力呢?作者舉了幾個例子:小組前三名不用交期中報告;最後一名要出來清唱四句;積分先20分的第一名,然後,其他組「積分歸零」。學生並不是因為想要第一名而努力,是「不想出去清唱」,「想讓別人積分歸零」而努力,真是太嗨了!
那我家小孩到底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呢?真的想玩嗎?又真的想寫作業嗎?只是想發呆放空嗎?

「連結」「相信」突然躍入我腦中。

小孩想要與我們有連結,而我只想趕她去寫作業;小孩想要我相信她,而我滿腦子只有她上次的拖拉;小孩想要相信自己可以完成,但她耳邊只有我的謾罵咆哮。是這樣嗎?被罵到不相信自己的小孩,是不是就選擇擺爛、虛度時間,反正也不會更差?抑或是…這只是我的故事

訪談中還談到小孩的自主性,作者強調在遊戲化的過程中,只有一開始會提到獎勵,後續就不會再強調。而不是一直說「可以加十分唷」「你這樣拿不到十分唷」「你看別人都幾分了」,這樣孩子感覺是被操控的,不是主動的,沒有了自主的動機,成效就不彰。
要能夠停下來思考小孩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要能夠停下來閉起嘴巴,吞回提醒,這個「停頓」對於一個有情緒的我,談何容易?就像是要盛怒的我,想起 #開口就說對話 裡的安全感,當沒有安全感時,推出對話,重建安全感時,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但是,至少,現在這個念頭,出現了。它不再是無中生有。有了一點點的小火苗,就是有了開始,我相信「相信孩子」「閉上嘴巴」這個想法會越來越常出現的。
#抹茶櫻花千層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從臉書轉到這裡,2023年希望維持72+本/年的閱讀量,並增加閱讀的廣度與深度。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不是個完美的人;即使現在也不推崇完美。 應該說,我不是那個我所想成為的人,因此,我之所以努力。 每次在唸完小孩之後,就會默默地發覺,我也還沒成為那樣的人,卻要求孩子「現在」「立刻」成為那樣的人。例如:控制情緒,而情緒根本不能,也不應該被控制。
當我們「快抓狂了」,那就是行為路徑已經在我們無法控制的狀況下直奔身體動作,我們只能煞車!停!注意!覺察!逆回去想! 該如何對話?充滿安全感的對話?達到共同目的的對話?成為關鍵對話?#開口就說對話 是本值得反覆練習的好書
今天上班聽《羅志仲的覺察空間》週一的直播,講的是「如何接納孩子?」但整場卻叫我們不要想著「接納孩子」,因為那宛如爬玉山一般困難。 「接納孩子」用講的很簡單,所以常常聽到「我很努力地接納孩子」這種話,會講出這種話,也就代表我們還「不夠格」去做這件事。我們「知道但做不到」。是不是非常耳熟?
#祈願的病歷表 主角諏訪野良太是個心思細膩、責任感很重的PGY醫師,被一個線索困住,就會費盡心思想要解開,無論身心多麼疲倦。在精神科、皮膚科、小兒科、外科、心臟內科訓練的期間,都被主治醫師大力稱讚,但卻認為不適合來該科,原因則是「太浪費了」。
我認為,不光是聽別人說什麼,而是用看的,看別人的行為,就有可能同理他,設身處地的幫他想。可以這樣引申… 不要只聽孩子說了什麼,而是要看孩子做了什麼。
#學以自用 的作者,從跟女兒一起學了西洋棋、因為講話發聲的問題去學唱歌,進而參加社區合唱團、學衝浪、學素描、學游泳、學雜耍、學鑄造戒指,看得我心癢癢。 中年學習,是為了我自己,不是為了分數、不是為了升遷;在孩子面前學習,是為了當榜樣,告訴孩子,學習是一輩子的事。
我不是個完美的人;即使現在也不推崇完美。 應該說,我不是那個我所想成為的人,因此,我之所以努力。 每次在唸完小孩之後,就會默默地發覺,我也還沒成為那樣的人,卻要求孩子「現在」「立刻」成為那樣的人。例如:控制情緒,而情緒根本不能,也不應該被控制。
當我們「快抓狂了」,那就是行為路徑已經在我們無法控制的狀況下直奔身體動作,我們只能煞車!停!注意!覺察!逆回去想! 該如何對話?充滿安全感的對話?達到共同目的的對話?成為關鍵對話?#開口就說對話 是本值得反覆練習的好書
今天上班聽《羅志仲的覺察空間》週一的直播,講的是「如何接納孩子?」但整場卻叫我們不要想著「接納孩子」,因為那宛如爬玉山一般困難。 「接納孩子」用講的很簡單,所以常常聽到「我很努力地接納孩子」這種話,會講出這種話,也就代表我們還「不夠格」去做這件事。我們「知道但做不到」。是不是非常耳熟?
#祈願的病歷表 主角諏訪野良太是個心思細膩、責任感很重的PGY醫師,被一個線索困住,就會費盡心思想要解開,無論身心多麼疲倦。在精神科、皮膚科、小兒科、外科、心臟內科訓練的期間,都被主治醫師大力稱讚,但卻認為不適合來該科,原因則是「太浪費了」。
我認為,不光是聽別人說什麼,而是用看的,看別人的行為,就有可能同理他,設身處地的幫他想。可以這樣引申… 不要只聽孩子說了什麼,而是要看孩子做了什麼。
#學以自用 的作者,從跟女兒一起學了西洋棋、因為講話發聲的問題去學唱歌,進而參加社區合唱團、學衝浪、學素描、學游泳、學雜耍、學鑄造戒指,看得我心癢癢。 中年學習,是為了我自己,不是為了分數、不是為了升遷;在孩子面前學習,是為了當榜樣,告訴孩子,學習是一輩子的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外在獎勵雖然有幫助,但過於頻繁則有可能削弱內在動機。因此,在考慮使用外在獎勵的時候,需要問問自己:我們追求的是眼前的表現,還是長遠的熱情和興趣?鼓勵某種行為時,應尋找激發內在動機的方法,而不僅僅依賴外在獎勵。
Thumbnail
(本文刊登於聯合報家庭版)     讓孩子玩出一片天   每每到外頭喝杯午茶、偷個閒,總會看到一些父母在閒聊,然後一旁的孩子就會開始自顧自的玩耍,每當大人們的交談結束後,我總是會聽到一句熟悉的話語:「就知道玩玩玩!也不會用點時間讀書!」然後,父母就會擺著臉將孩子帶走。   這個戲碼相信在台灣並
  獎懲制度一直都是雙面刃,當我們採用此方法不外乎希望孩子能「主動」去做他本應該做之事。   問題是,既然是「應該做的事」何必有賞有罰?   到底我們是希望孩子「他律」還是「自律」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遊戲力對家長與孩子成長的影響,以及遊戲力的核心目的是幫助孩子發展獨立自主及與他人連結的能力。作者透過提出多個觀點和信念來對遊戲力進行思考。文章對於遊戲力的觀點提出了多個問題,並邀請讀者思考自己的觀點和教養方式。
Thumbnail
「你知道「玩」是兒童的基本人權嗎?」「你知道孩子最喜歡的一堂課是「下課」嗎?」「你知道嗎?其實只要「玩」得盡興,許多兒童行為問題都會迎刃而解……」這幾句話是我有一天在社群軟體上偶然看到的訊息,而這看似短短的幾個字,卻深深的引發我渴望探索的好奇心。
有一位國小學童在諮商時,拿著平板玩得入迷,完全不想理我。 好不容易讓他願意一起玩個兩人互動的遊戲,發現只要他贏了,就會迫不及待的等著下一場遊戲,也發現只要他輸了,就會開始拿起平板打發時間…
Thumbnail
讓孩子知道在這裡可以玩,嘗到玩玩具後的甜頭,漸漸地治療師要協助轉換成看得到但暫且先拿不到的方式,這樣才能夠挪出治療師存在的空檔,挪出孩子注意力在我身上的空檔,挪出耳朵、眼睛的空檔去聽去學去促成仿說的發生…
Thumbnail
走進玩具店,孩子的眼睛閃閃發亮,口中不斷說出「我想要!」聽起來挑戰重重,但這其實是黃金教育時機! 透過聆聽和引導,我們不只是回應他們的需求,更是在教導孩子如何思考、選擇,並理解價值。從肯定孩子的選擇開始,到引導他們深思熟慮,這一切都是在為孩子裝備人生必備的智慧和責任感。 閱讀全文,一起探索如何在
Thumbnail
文中老師分享如何在寫作課堂裡引導孩子清晰、深刻、如實地寫出內在對於生命的渴望與想法。並且探討與3C世代孩子對話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透過青少年輔導諮商卡片等方式激勵孩子寫作。老師是課堂上的傾聽者,懷抱對孩子內在的理解和接納,建立信任關係。最後期待孩子帶著正向寫作的的意義,賦予生命轉化的力量。
Thumbnail
  台灣的孩子在國際上的競賽評比優秀,但是那些考輸我們的國家的學生,在進入大學研究所後,創造力或研究能力似乎又比我們的孩子強!我想,這其間的落差,大概是我們的孩子從小就不斷在訓練之下變得非常會考試,能夠用最快速度解出標準答案,卻不能跳脫標準答案,找出答案以外的更多可能性。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外在獎勵雖然有幫助,但過於頻繁則有可能削弱內在動機。因此,在考慮使用外在獎勵的時候,需要問問自己:我們追求的是眼前的表現,還是長遠的熱情和興趣?鼓勵某種行為時,應尋找激發內在動機的方法,而不僅僅依賴外在獎勵。
Thumbnail
(本文刊登於聯合報家庭版)     讓孩子玩出一片天   每每到外頭喝杯午茶、偷個閒,總會看到一些父母在閒聊,然後一旁的孩子就會開始自顧自的玩耍,每當大人們的交談結束後,我總是會聽到一句熟悉的話語:「就知道玩玩玩!也不會用點時間讀書!」然後,父母就會擺著臉將孩子帶走。   這個戲碼相信在台灣並
  獎懲制度一直都是雙面刃,當我們採用此方法不外乎希望孩子能「主動」去做他本應該做之事。   問題是,既然是「應該做的事」何必有賞有罰?   到底我們是希望孩子「他律」還是「自律」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遊戲力對家長與孩子成長的影響,以及遊戲力的核心目的是幫助孩子發展獨立自主及與他人連結的能力。作者透過提出多個觀點和信念來對遊戲力進行思考。文章對於遊戲力的觀點提出了多個問題,並邀請讀者思考自己的觀點和教養方式。
Thumbnail
「你知道「玩」是兒童的基本人權嗎?」「你知道孩子最喜歡的一堂課是「下課」嗎?」「你知道嗎?其實只要「玩」得盡興,許多兒童行為問題都會迎刃而解……」這幾句話是我有一天在社群軟體上偶然看到的訊息,而這看似短短的幾個字,卻深深的引發我渴望探索的好奇心。
有一位國小學童在諮商時,拿著平板玩得入迷,完全不想理我。 好不容易讓他願意一起玩個兩人互動的遊戲,發現只要他贏了,就會迫不及待的等著下一場遊戲,也發現只要他輸了,就會開始拿起平板打發時間…
Thumbnail
讓孩子知道在這裡可以玩,嘗到玩玩具後的甜頭,漸漸地治療師要協助轉換成看得到但暫且先拿不到的方式,這樣才能夠挪出治療師存在的空檔,挪出孩子注意力在我身上的空檔,挪出耳朵、眼睛的空檔去聽去學去促成仿說的發生…
Thumbnail
走進玩具店,孩子的眼睛閃閃發亮,口中不斷說出「我想要!」聽起來挑戰重重,但這其實是黃金教育時機! 透過聆聽和引導,我們不只是回應他們的需求,更是在教導孩子如何思考、選擇,並理解價值。從肯定孩子的選擇開始,到引導他們深思熟慮,這一切都是在為孩子裝備人生必備的智慧和責任感。 閱讀全文,一起探索如何在
Thumbnail
文中老師分享如何在寫作課堂裡引導孩子清晰、深刻、如實地寫出內在對於生命的渴望與想法。並且探討與3C世代孩子對話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透過青少年輔導諮商卡片等方式激勵孩子寫作。老師是課堂上的傾聽者,懷抱對孩子內在的理解和接納,建立信任關係。最後期待孩子帶著正向寫作的的意義,賦予生命轉化的力量。
Thumbnail
  台灣的孩子在國際上的競賽評比優秀,但是那些考輸我們的國家的學生,在進入大學研究所後,創造力或研究能力似乎又比我們的孩子強!我想,這其間的落差,大概是我們的孩子從小就不斷在訓練之下變得非常會考試,能夠用最快速度解出標準答案,卻不能跳脫標準答案,找出答案以外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