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是要寫還是要玩

你到底是要寫還是要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每當小孩準備寫作業時,總是拖拖拉拉。

趕快寫完就可以玩了呀!

「我不想寫~」

那你想做什麼?

「我想玩~」

真的隨便她,讓她要幹嘛就幹嘛,她卻抱著玩具躺在沙發上,發呆看大家。

你不寫作業,也不去好好的玩,你到底想要做什麼?不然功課乾脆收起來,不要寫算了!

「我要寫作業~」

你到底想要什麼!無論要做什麼都可以,就是不要停在那裡!浪費時間!我總是在內心大喊。


今天在車上聽《下一本讀什麼》是關於 #遊戲化教學的技術 的作者訪談,裡面提到要用獎勵、點數、排名的遊戲化去讓教學變有趣,這種兌換獎品的制度其實很常見,但效果不是不持久,就是新鮮感不夠,吸引力不夠。那還有什麼新把戲呢?

作者提到「真正吸引孩子的到底是什麼?」很簡單,卻也很困難的一個問題!孩子想要的,我們真的知道?也真的是我們所給予的誘惑嗎?如果是?那為什麼不夠力呢?作者舉了幾個例子:小組前三名不用交期中報告;最後一名要出來清唱四句;積分先20分的第一名,然後,其他組「積分歸零」。學生並不是因為想要第一名而努力,是「不想出去清唱」,「想讓別人積分歸零」而努力,真是太嗨了!

那我家小孩到底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呢?真的想玩嗎?又真的想寫作業嗎?只是想發呆放空嗎?

「連結」「相信」突然躍入我腦中。

小孩想要與我們有連結,而我只想趕她去寫作業;小孩想要我相信她,而我滿腦子只有她上次的拖拉;小孩想要相信自己可以完成,但她耳邊只有我的謾罵咆哮。是這樣嗎?被罵到不相信自己的小孩,是不是就選擇擺爛、虛度時間,反正也不會更差?抑或是…這只是我的故事


訪談中還談到小孩的自主性,作者強調在遊戲化的過程中,只有一開始會提到獎勵,後續就不會再強調。而不是一直說「可以加十分唷」「你這樣拿不到十分唷」「你看別人都幾分了」,這樣孩子感覺是被操控的,不是主動的,沒有了自主的動機,成效就不彰。

要能夠停下來思考小孩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要能夠停下來閉起嘴巴,吞回提醒,這個「停頓」對於一個有情緒的我,談何容易?就像是要盛怒的我,想起 #開口就說對話 裡的安全感,當沒有安全感時,推出對話,重建安全感時,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但是,至少,現在這個念頭,出現了。它不再是無中生有。有了一點點的小火苗,就是有了開始,我相信「相信孩子」「閉上嘴巴」這個想法會越來越常出現的。
#抹茶櫻花千層

#抹茶櫻花千層



avatar-img
陪你走一段療癒成長的路的沙龍
7會員
32內容數
從臉書轉到這裡,2023年希望維持72+本/年的閱讀量,並增加閱讀的廣度與深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你有曾經想過,如果人生再來一次,如果當下我可以做另一種選擇,我的人生是不是會更好? 《我還是想死。我的人生是場災難。我希望我人生劃下終點。我不適合活著,現在這一切一點意義都沒有。我就算在其他的人生中,也注定不快樂。我就是這樣。我毫無建樹,總會沈溺於自憐之中。我想死。》這是諾拉的心聲。
記得是在《下一本讀什麼》裡聽到瓦基與作者福哥的訪談。 何謂遊戲化?以遊戲的方式上課?課堂上玩遊戲?用點數、獎勵、排名,就可以達到吸引小孩注意力的學習成效? 《遊戲化只是表徵,最終還是要聚焦在教學目標。》重點還是要有清楚的教學目標,而遊戲只是手段,只是讓大家有投入的藉口。
週末帶小孩去爬合歡山東峰,妹妹跟爸爸攻頂,而姐姐從一開始就脫隊,走走停停地嚷嚷不想爬,也爬到800公尺,遇到妹妹下來才折返。 對於別人有第一名,而她也要有參加獎,我不同意。她很努力,妹妹也很努力,大家都很努力,但是,沒有攻頂就是沒有攻頂。想要拿到跟別人一樣多的獎賞,就請妳下次「堅持到最後」。
你有曾經想過,如果人生再來一次,如果當下我可以做另一種選擇,我的人生是不是會更好? 《我還是想死。我的人生是場災難。我希望我人生劃下終點。我不適合活著,現在這一切一點意義都沒有。我就算在其他的人生中,也注定不快樂。我就是這樣。我毫無建樹,總會沈溺於自憐之中。我想死。》這是諾拉的心聲。
記得是在《下一本讀什麼》裡聽到瓦基與作者福哥的訪談。 何謂遊戲化?以遊戲的方式上課?課堂上玩遊戲?用點數、獎勵、排名,就可以達到吸引小孩注意力的學習成效? 《遊戲化只是表徵,最終還是要聚焦在教學目標。》重點還是要有清楚的教學目標,而遊戲只是手段,只是讓大家有投入的藉口。
週末帶小孩去爬合歡山東峰,妹妹跟爸爸攻頂,而姐姐從一開始就脫隊,走走停停地嚷嚷不想爬,也爬到800公尺,遇到妹妹下來才折返。 對於別人有第一名,而她也要有參加獎,我不同意。她很努力,妹妹也很努力,大家都很努力,但是,沒有攻頂就是沒有攻頂。想要拿到跟別人一樣多的獎賞,就請妳下次「堅持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