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場的價值,對《我在市場待了一整天》製作人劉志雄來說,「就像是社會的縮影,從以前到現在,生老病死人生各階段所需,市場幾乎全都包了!」市場是市井小民的舞台,上演人生百味,當中有太多故事在此流動,是最接地氣的旅行方式。 --來源:菜市場旅行心法,不秤斤兩 論心意,上演當日新鮮的台味風景
如同引言所說,菜市場就像是社會的縮影,生老病死、食衣住行育樂,市場幾乎都賣,除了日常生活層面,我更從中發現族群移民歷史、人口密集度、營業時段、飲食變化,及各殖民時期的建築面貌。這次將從五大面向分享菜市場生活的多樣化。
【人們】頭家.消費者.人情味
賣魚賣肉的老闆,通常專注於手上的刀子,刮魚鱗、去骨、剁肉、分裝,相較於菜販話少一些,招攬客人通常不會說來看看喔,而是「你好,今天想吃什麼」,客人根據料理內容請老闆推薦部位。
消費者的年紀落在35歲以上,帽子、墨鏡、側背包、環保袋、買菜車、嬰兒車是他們的經典穿搭,室內多為徒步買菜,大街上可精彩了,機車、代步車、單車,逛街同時要閃車閃人,沒有秩序可言。
傳統市場無法被超市、量販店、線上點餐軟體取代的原因之一是「人情味」,越傳統的消費型態越多人工、手工、互動、交流的層面,老闆會看客人長的可愛多送一把蔥或是折價,買太多東西也順手幫你搬上車。
逛市場有時是問候朋友、老闆閒聊的方式,這些情感是無法被資訊科技模仿。
【故事】兒時的回憶.衰退.新生命
隨著消費型態改變、居住環境改變、周邊新市場的建立、建築老舊等因素,造成市場衰退,如今所剩零星老店舖持續經營。
位於基隆田寮河旁的惠隆大樓,屬於住商混合建築,在1970年的風光時代,一樓為惠隆市場,販售魚肉、蔬果、麵食、魚丸、肉羹、民生用品、修改衣服,還有美容事業的理髮廳、美甲、保養品銷售,相當多元,二樓有保齡球館、戲院、證券行、飯店,現在的基隆育樂城位置是早期的新生戲院。
後來信義市場興起,採買人潮與攤販逐漸流失,現存店家較屬工廠類型,有包子饅頭、製麵廠、魚丸豆干包。
清代來自福建漳州的移民開始進入雞籠開墾,日治時期日本招募溫州人前來基隆採運煤礦,過去經歷多元移民史,至今留下各種菜系在地方。
從愛七路進入市場,你會發現左手邊有間非基隆風格的咖啡廳「SOH Espresso Cafe」,走進店裡,牆上掛著紐西蘭裝飾品與畫作,老闆娘是台灣人,老闆是紐西蘭人,餐點傳達著家鄉文化,有紅蘿蔔堅果蛋糕、迷你水果帕芙洛娃、希臘優格巧克力蛋糕、紐西蘭咖啡,整體氛圍很微妙,但是家舒服享受的咖啡廳,在惠隆市場開啟獨特的生活風格。
【時間】各營業時段辛勤的人們-金門東門菜市場篇
2022年11月在金門打工換宿期間觀察到東門菜市場與台中市場不同之處是「早市開始營業時間」,台中早市約清晨四點開始販售,金門偏晚,約早上五六點準備開店作業,能發現機車、貨車一輛輛駛入卸貨,地上凌亂的菜籃、保麗龍箱,廣東粥店忙著磨粥,如果習慣吃米粒感的粥,可以在早晨前往,此時粥的米粒還沒磨得很碎。
七點天亮,客人陸續上街採買,早市產品類型有:蔬菜水果、漁貨(多為在地捕撈,漁民會在攤位旁處理漁網,分類漁貨)、肉類(印象深刻是老闆帶著沾板菜刀地墊,從完整形體動物就地支解販售)、包子饅頭、燒餅油條、廣東粥、柴燒豆漿、五南北貨、魚丸肉丸、海鮮乾貨、服飾配件,忙碌到約下午一點收攤。
午後的市場步調緩慢、人潮鬆散,觀光客、旅行團都在此時出沒,手拿相機,嘴裡嚐著卡滋卡滋的蚵嗲、芝麻球、甜甜圈,這是在地絕佳的下午茶,個人私心喜愛滿煎糕。
下午四點位在代天府牌樓旁的魚攤,又下一批新魚貨,螃蟹、白蝦、黃魚、小鯊魚、花蛤、石蚵,五點後陸續有上班族、主婦來採買晚餐食材,此時攤位增加了熟食如:烤魚、烤雞、鹹豬肉。
來當小幫手的第一天就被夥伴提醒「晚餐要早點買」,金門是早睡早起的城市,約七點半店家陸續收攤,太晚吃只剩下鹹酥雞和俊輝燒烤可以選。
【地域】建築型態.多功能性
市場的範圍與該地的人口/建物稠密度息息相關,以台北、基隆為例,兩地皆屬都市,大樓密集,寸土寸金,市場常見立體化,如:住商混合、純市場、市場結合休閒娛樂,位在基隆的信義市場,一樓販售生活雜貨、熟食、蔬果,後方是小吃巷,推薦炒麵、米苔目、米粉湯,二樓為魚貨、海鮮、肉類。
台中有放射狀建築型態的公有第二市場,有進駐百貨商場結合展覽、文化推廣的第六市場,有與社區共存無明確範圍的水湳市場,在市場能觀察地區的歷史脈絡、政府商業規劃、建物設計工法、在地人生活習性,非常有趣。
【事物】招牌.文宣.飲食
「吃」是認識地方最入門的方式,同樣的料理(菜名),在不同地域,有不同詮釋,例如油條,在台北,口感脆硬,屬料理中的配角,油條被夾在燒餅,包在飯糰裡,灑在粥上當配料,放入火鍋煮軟吃,在金門,口感扎實,吃的到麵心,屬料理中的主角,可直接當早餐吃,或整條沾著廣東粥啃,增加飽足感,我自己很喜歡金門油條。
蔥油餅也值得一提,在基隆是早餐,形狀為有厚度的小塊圓餅,先煎後烤把油逼出來,讓餅吃起來不油膩,價格約10-20元,搭著餛飩湯、豆漿一起吃,其他地區當作下午茶、點心,小片的會放在鐵板煎,可加蛋、九層塔、起司、豬排,大片的放在鐵鍋煎,能品嘗蔥香與麵的嚼勁。
觀察招牌對我來說是一種樂趣,斑駁的招牌,早期的手寫字體,搭配鮮豔的紅色(紅色是招牌常見配色),垂掛在屋頂的各式文宣,強調大特價、免費、台灣製造,這就是台灣市場的宣傳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