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告訴你:「現在的我很迷惘,不知道自己現在的生活好不好,很想離職又擔心沒有收入、壓力很大又只能接受、生活都沒有自己的時間,總是被金錢、時間、家庭追著跑。」
很少有人一出生就知道自己真的喜歡做什麼;也很少有人能始終如一往夢想前進,如果你是如此的得天獨厚,真的很幸運,但如果不是,對自己有些迷惘是很正常的。
你會怎麼回答他呢?「沒關係,給自己時間好好思考。」、「慢慢來,慢慢想,總是會想到的。」、「人生就是這樣啊!沒有什麼都能照著自己的想法。」、「要不要找人聊聊?」、「要讓自己跨出舒適圈喔!」甚至直接給出結論「人生好難,活著好累。」
以上場景,不會你我,我想都遇到不少。這可能是你我都會遇到的「人生問與答」!
我聽到這些問題的時候真的充滿困惑,怎麼會有人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呢? 怎麼會願意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
後來,我觀察到這樣的人還真不少。
但這種感覺比較像是「我不是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但現在我做這件事是可以接受的,但到底是為了什麼?」
就像是:喜歡喝咖啡,卻不想當咖啡師;喜歡畫畫,卻不想當藝術家;認為自己不適合當工程師,但正在當工程師的你卻也沒有覺得什麼不妥;覺得做行政工作賺不到錢,但卻在這職位上覺得自己有一份穩定收入也還可以…等諸如此類的矛盾— 表面上看來順風順水,骨子裏卻讓自己一頭霧水。
我想,人很容易在這種矛盾中鑽牛角尖,想很久卻想不出所以然,接著就告訴自己「這就是社會的現實!我已經脫離了可以做夢時刻,我已經不是只對自己負責就好!」摸摸鼻子、闔上眼,睡一覺醒來,一切照舊。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們從小就是「填充式教育」,很少學習怎麼獨立思考,或者被教導到底該怎麼愛自己。總是灌輸「盡孝道、賢妻良母、兄友弟恭、夫唱婦隨」等等責任義務,彷彿我們一生下來就是一個必須對所有人負責的個體。
儒家思想沒有不好,只是比較容易限制住我們的天馬行空,讓我們會有「替自己想、做自己」就是在危害道德風俗一般。
同時,我們也不是不懂要跳脫舒適圈,勇敢去追求自己喜歡事物㝵道理。但可能面臨生活上、經濟上的壓力,又窒礙難行,於是日復一日,再怎麼想著自己必須活出自我,想跳的時候又已經不能跳或是跳不動了。
就這樣過著還好的生活,但生活卻過的一點也不好。
我很幸運,在我總是鑽牛角尖、對生活感到沮喪時,我的親朋好友都很願意接受我的迷惘。
迷惘時,他們願意放手讓我把自己關起來,而不是一味地給我建議或是給我下指令,命令我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沒有人說當你鑽牛角尖、把自己關起來想事情想破頭就會得憂鬱症還是精神病的,我並不覺得人有這麼容易生病。生病的人通常都是沒有自覺的、是不得已的、是很多不可抗因素造成的。
很少有人一出生就知道自己真的喜歡做什麼;也很少有人能始終如一往夢想前進,如果你是如此的得天獨厚,真的很幸運,但如果不是,對自己有些迷惘是很正常的。
當發現自己手上的人生地圖是空白時,不要沮喪、不要覺得已經很廢,不要覺得人生沒有方向;相反地,不就是因為是空白地圖,你的路線才充滿無限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