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6|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觀察系列#4 科技與廣告

🎙 前言

「欸,我懷疑我的手機會偷聽我說話欸!」
「真的~為什麼可以一直出現我們在聊天的東西啊!」
如果你也曾經跟朋友聊過這樣的話題,來擊著掌吧✋🏻

🌐 全民上網

十年前,臉書可能還是當時新一代年輕人剛開始接觸社群媒體的新寵;十年後的今天,臉書已經被戲稱為「老人在用」的社群平台,上面更是充滿各種買賣社團、店家粉絲專頁、廣告,而年輕一代更愛用IG、Dcard,甚至是對岸來的抖音和小紅書。
隨之而來的影響是,社群媒體平台的快速崛起逐漸改變了廣告投放的方式。社交媒體的受眾已經超越了傳統媒體,使得許多企業轉向使用社交媒體平台進行廣告投放。

📺 廣告

對於出生在1996年的尼爾來說,對「廣告」兩個字的想像,就是坐在電視機前專注的看著自己愛的節目,然後突然跑出一群莫名活力充沛的人,提高音調的在演個情境劇,呈現某個產品。
現在這個時代的廣告,手機滑YouTube滑幾個影片就有一個廣告,IG滑幾個貼文或限時動態也一個廣告,甚至是自媒體的內容,不論是影音或者文章,都有可能接業配。雖然不像過去電視廣告的打斷感那樣惱人,但也可以看出,新時代的廣告是像水一般的融入到大家的生活當中。

📱 科技的恐怖威力

除了前言提到的「偷聽疑雲」外,尼爾身邊還發生了一件類似的小故事:某一天尼爾跟同事們去吃午餐回程時,在路上看到XO文教(補習班),因為剛好一個不在隊伍中的同事就叫O文,所以尼爾覺得很有趣的當下,就拍下招牌傳到群組給大家笑一下。殊不知,O文同事回報說,他沒有去查詢「XO文教」,以前也從來沒有搜尋過,但當天下午竟然在他的臉書出現「XO文教」的廣告。
上述的鬼故事雖然沒有確切證據跟實驗,但尼爾觀察到近年的廣告方式,甚至定位跟目的,都與過去截然不同。
以前廣告的曝光方式,尼爾認為是要給人「這個產品好」的印象,因此廣告裡面是一直用很直白的言語,去告訴消費者這個產品有多好。但尼爾最近逐漸發現,即使大家知道有些東西被曝光是因為「廣告業配」,是因為錢,而不是真正的品質保證,但只要有打中需求,其實是更有可能導購的。

💬 小結

透過現在的大數據時代,加上各種平台的演算法推薦,達到精準行銷的廣告大共榮圈。也因為降低的門檻,已經成了人人有餅吃的扁平行銷時代,也讓商家的重點更著重在販賣的商品有沒有搭上潮流,而消費者的顧慮也更多的轉向個資的保護,而不是商品品質的比較了。
「曝光」不一定代表著商品的「好品質」,而「好品質」也不一定轉換成「客源/金流」。然而,只要「曝光」可以某種方式轉換成「客源/金流」,可能就可以定義為成功的廣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