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Youtube上滑到一個影片,「如何變自律?三十天逆襲人生,超越同齡人的建議 | 消除拖延症的秘訣?自律上癮的人有多可怕?三個簡單技巧,教會你自律上癮」,是關於如何建立自律上癮。
何謂上癮,當我們在做一件事會感受到快感,大腦逐步推升我們長時間、規律性的重複某種行為,是我對於上癮定義的認知。而一般民眾對於「多巴胺」這個名詞一定不陌生,他存在食物中供我們攝取,也會由人體自行分泌讓我們感到愉悅。
然而,多巴胺的分泌機制是一種期待獎賞,這意味著,大腦預期做這件事會很快樂,而這種快樂通常是很短暫的,所以我們往往會無法控制的,花了太多時間從事短暫快樂的活動,使得一天能運用的時間受到嚴重壓縮。
講到這邊,影片中開始介紹另一種名詞—「內啡肽」,他和多巴胺的機制不同,內啡肽的分泌屬於補償機制,一樣都是快樂,卻有著根本的差異。
內啡肽是一種需要耗費精力,才能得到的一種身體反饋,唯有讓身體遭受一定的挑戰,挑戰往往都伴隨著不適,而就是因為這種不舒服的痛苦,人體便會分泌內啡肽,試著去中和掉其中的不愉快。
其中,運動訓練後是最容易獲得內啡肽的一種方式,也是為何很多人運動後,會感受到意猶未盡的快樂。
道理我們都知道,但在自律上癮的執行上,也就是以分泌內啡肽取代多巴胺的生活模式,好像總是差了臨門一腳。
影片這邊提供我們三個心法,第一、拋棄高多巴胺行為,第二、制定高內啡肽計畫,以及第三、追求更深層次的慾望。
首先,我們一定要開始拋棄高多巴胺的行為,至少要會判斷自己現在為何在做這件事,以我自己為例,我是一個重度的Youtube使用者,當我意識到自己開始漫無目的滑著各種影片,只為了單純殺時間、找有趣的內容時,那就是我本身開始分泌過量多巴胺的時期。
高多巴胺的行為,不僅導致原先排定的計畫被延後,短時間的快樂無法持續一整天,而是使我們常常活在懊惱、懊悔當中,從而加深了生活中的不適感。
為了逃離惡性循環,你一定得下定決心,制定一個高內啡肽計畫。其中,運動是最容易分泌內啡肽的一項活動,有了這些內啡肽,你會更有動力的完成當天的其他規畫,因此,強烈建議大家將他放在一天計畫的開頭。
舉些實例,由於我目前正在準備四月底的面試,我必須在一天內安排「複習數學、寫部落格、練習口說、英文」,只要將自己必須完成的事情列出來,便會知道自己並非無所事事,也才能在自己開始浪費時間時,及時拉回自己做正事。
這就是擬定高內啡肽計畫的目的,他幫助我們認清眼前的行為,是否能幫助我們完成目標。若不是有幫助的,我們會在回過神後,適時打斷自己追求高多巴胺的行為,遠離短時間快樂結束後帶來的懊悔。
最後一個心法,是本篇的高潮,也是這個影片對我最有啟發的概念。
從現在開始,你不應該把夢想當作一個想法,而是正視它,它是你大腦中「最」深層的慾望,試著將這股慾望化為行動的動力,是我們每一個的功課。
例如說,我的夢想曾經是一名企業家,也曾做過歌手、甚至演員的夢,但剖析自己最深層的想法,我最想要的不是變成這個角色,因為這些都是一個頭銜。我最想要的其實是當一位有影響力的人、一位受到大家喜愛的人、一位靠著努力而讓大家認同自己的人。
問題完全不在於想成為那個誰,而是你為何想變成那種人。
企業家代表著社會地位及金錢的資源無虞,歌手代表著通過自己的才華獲得普遍大眾的認同,演員則是生活在螢幕前讓大家記得你。
簡單說,我追求是名利雙收,但前提是靠著自己的實力,心安理得地成名,那我現在必須做的反而是培養自己的實力,先有能力,才有可能被看見。
那也是為何我選擇報名ITI的國企班,為了逼迫自己做出改變,希望以外力的方式,去激發自己做出更多高內啡肽的行為,從而達到自律上癮的階段。
自律上癮或許沒辦法讓你達到成功,然而,一個懂得自律的人生,肯定比起尚未掌握這項祕訣的一般人,多了幾分成功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