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諮商的十萬個為什麼】#3諮商和聊天,有什麼不同呢?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關於諮商的十萬個為甚麼
在接觸諮商前,不免有很多人對諮商抱持著疑問,例如有些人會覺得「這些人為什麼不跟家人或朋友聊聊就好,還要特別花錢找一個心理師談呢?」,另一些人則覺得「心理師收那麼貴,是有比較厲害嗎?」,但更多人則困惑「阿聊天和諮商是有什麼差嗎?」針對一些諮商與普通聊天之間的差異,這篇文章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它們的不同吧!

心理師是怎麼來的?

在討論到心理師談話的過程,和一般聊天有什麼差異前,先讓我們來了解心理師的養成歷程。
心理師並不是想當就可以當的,以我自己臨床心理師的歷程來說,第一步就是要先考上臨床心理相關研究所。在五年前,臨床心理的研究所是非常難考的,上榜機率幾乎和公職差不多,近年來因收的學生有所提升,相較起過去,錄取率更親民了些,但成為心理師卻遠不只如此。
在進入研究所後,除了基本的病理、評估、治療理論等知識需要學習外,還有一年的全職實習要完成。而實習不僅是透過實際面對個案來增加經驗,還是拿到考照門票的重要門檻,在實習完後,我們才能進入國家考場,考得諮商/臨床心理師證照。要完成上述歷程,基本三年,平均四年,動輒五六年都有聽說。

心理師都在做些什麼?和一般聊天有什麼差呢?

那回到正題,到底我們訓練了這麼久,與你跟一般朋友聊天有什麼差異呢?
1.首先是「建議」。
不管是和朋友聊天或和心理師談話,確實都可以抒發自己的情緒。但在訴說完自己的困擾後,朋友們可能會很快地以他們的角度,給你一些未必適合的建議;而心理師則不同,通常心理師在給建議前,會先了解你對該困擾的觀點、你心裡的需求、同理你身處的情境,或陪伴你去分析問題、評估周遭可使用的資源等等。因此,我們不僅僅是給建議,還會將焦點聚焦在「你」這個人身上,讓你更認識自己、更能覺察自己的狀態。在貼近、理解你之後,心理師最後才會結合自身的專業,給一些更適合你的調適方法。
2.再者是「知識與經驗」。
每個心理師都有自己的學派與擅長領域。比起一般朋友,我們會有更多的知識與經驗,以及更多元的媒介與技巧,例如卡牌、心理測驗等,去了解你、以及你所遇到的問題。而根據不同的問題,我們也會有更多不同方法可以協助你,例如當遇到焦慮、憂鬱等情緒議題時,心理師除了同理外,可能會帶領你了解情緒的源頭、引發情緒的情境與想法,並陪你討論情緒出現時,該如何因應等;而面臨人際議題時,則除了了解人際問題的發生情境外,也可能以角色扮演的方法,來引導你發展更適當的人際模式。
3.最後則是「角色」。
朋友與心理師之於你,是不同的角色。在一般的聊天中,朋友們可能會為了安撫你的情緒,總說些讓你感到舒服的話,氣氛也會較為輕鬆。但在諮商的過程中,心理師扮演的角色則相對中立,他是個善於傾聽的陪伴者、也可能是個引導者、甚至可能是挑戰者。有時候個案在被諮商的歷程中,會需要面對自己真正的議題,這過程未必是舒服的,卻因此能更覺察自己的狀態,進而調適自己的想法或情緒等,以因應未來相似的問題。
總結以上,#諮商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互動歷程,心理師需要傾聽、陪伴以外,還要在透過晤談進行評估,這之間需要解析個案的行為、個案所講的話等,並給予適當的回應、建議。與一般的聊天相比,更具焦在解決目前的問題,或情緒的適應上。
▍更多廖聖榮心理師介紹:
▍ 若想聊聊,來預約諮商吧:https://forms.gle/gokDkG6RQaHSpqdm8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是個同時有著日本認證收納師證照的臨床心理師。在幾年前「整理學」的概念甫在台灣萌芽時,我便曾加入整理師團隊,協助研究購物、整理背後的人性,撰寫相關心理學文章,並開發整理心理相關課程。 我們一起探究整理背後的各種心理意涵吧!
很多人總是把關注的焦點放在自身以外的人事物,而忘記了自己,所以慢慢地出現身心上的反應,就像是在向主人抗議。希望能藉由不同的體驗,讓更多人了解「自我照顧」的重要性,希望愈來愈多人在平常的生活裡就能懂得去好好照顧自己的身心靈。
在與父母工作的過程中,常會聽到家有青少年子女的父母,對於和這年紀的孩子相處感到挫折與心累。 我們幹嘛這樣的關係怎麼辦呢?
當你下定決心想接受心理諮商,心裡可能就會冒出:「那我要去哪裡諮商?又要找誰諮商呢?」的疑問,我相信這對有意接受諮商的人來說真的是個滿讓人頭大的問題,本文便來提供幾個思考的方向吧!
透過工作坊的探索,更能認識夢之於自己的關係,是寫給自己的一封情書,是一個更認識自己情緒與感受的管道。
靈氣體驗中,依序幫6位參與者進行靈氣能量體驗活動,簡介臼井靈氣能量法的特性,結束後彼此交流分享,對過程中所產生的感覺與經驗進行說明解釋;最後,老師再以心理師的角色給予相關的自我照顧建議。
我是個同時有著日本認證收納師證照的臨床心理師。在幾年前「整理學」的概念甫在台灣萌芽時,我便曾加入整理師團隊,協助研究購物、整理背後的人性,撰寫相關心理學文章,並開發整理心理相關課程。 我們一起探究整理背後的各種心理意涵吧!
很多人總是把關注的焦點放在自身以外的人事物,而忘記了自己,所以慢慢地出現身心上的反應,就像是在向主人抗議。希望能藉由不同的體驗,讓更多人了解「自我照顧」的重要性,希望愈來愈多人在平常的生活裡就能懂得去好好照顧自己的身心靈。
在與父母工作的過程中,常會聽到家有青少年子女的父母,對於和這年紀的孩子相處感到挫折與心累。 我們幹嘛這樣的關係怎麼辦呢?
當你下定決心想接受心理諮商,心裡可能就會冒出:「那我要去哪裡諮商?又要找誰諮商呢?」的疑問,我相信這對有意接受諮商的人來說真的是個滿讓人頭大的問題,本文便來提供幾個思考的方向吧!
透過工作坊的探索,更能認識夢之於自己的關係,是寫給自己的一封情書,是一個更認識自己情緒與感受的管道。
靈氣體驗中,依序幫6位參與者進行靈氣能量體驗活動,簡介臼井靈氣能量法的特性,結束後彼此交流分享,對過程中所產生的感覺與經驗進行說明解釋;最後,老師再以心理師的角色給予相關的自我照顧建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青壯年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啟動,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心理諮商。然而,初次諮商常伴隨疑慮與不安。這篇文章將從壓力反應到個人需求,幫助你理解心理諮商的意義。無論是生活壓力、情緒困擾或是自我成長,每個人都有尋求專業支持的理由。透過這個指南,希望你能對諮商有更深入的認識。
Thumbnail
在諮商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特質與固化的情緒處理方式,並探討瞭如何辨別自己該看身心科還是心理諮商,以及培養韌性的重要性。享受彈性的諮商過程,瞭解高敏感的特質,並撕掉被標籤的身份,以文字記錄理解自己的諮商心路歷程。
Thumbnail
關於心理諮商,網路上已經有許多文章在說明為什麼人需要諮商?諮商有什麼好處?諮商跟聊天為什麼不一樣?怎麼選擇心理師跟諮商所?但若真的進到諮商關係當中,有許多人或許對於自己跟諮商會有更多問題,包括,為什麼需要心理師這樣的角色幫忙自己梳理問題?這些事情身邊的人不能做嗎?心理師為什麼幫得上我? 在職場
諮商師在諮商過程中需要聆聽、閱讀情緒、觀察肢體語言,並運用諮商技術來幫助個案。在諮商過程中,一切談話都應以個案的福祉為主,並不是為了滿足諮商師的個人需求。
諮商次數的長短可以根據不同個案需要、諮商師風格、學派和目標來決定。這篇文章探討了諮商需要多久,以及諮商次數的祕密。諮商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主要還是取決於個案自己如何看待諮商。如果有些人因為本身需求,把心理諮商當成SPA定期舒壓,或是追求一生的探索自我也是完全沒問題!
Thumbnail
瞭解如何選擇適合你的心理諮商師是非常重要的。根據個人的需求,可以選擇不同類型的心理師,例如溫暖鼓勵型、犀利分析型、行動派教練型等。此外,瞭解不同生涯探索階段的人可以幫助你找到合適的生涯諮商型態。同時也分享了來談者的族群分類方式。如果你有需要,歡迎找我預約生涯諮商喔~
Thumbnail
心理師沒辦法告訴你人生標準的答案,但能協助你找到屬於你自己的答案 下定決心要諮商的那一刻,需要鼓起勇氣,算一算一個療程需要花費大筆金錢,投入不少時間,甚至諮商時需要談自己內心深處的事,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相當不容易的嘗試,因此在諮商前許多人會陷入掙扎,該如何找到適合的心理師呢?
諮商師給我的感覺是 你覺得你正常就好 我們只針對你想做出改變的地方改變 我也發現 只有坦承面對自己的問題 才有機會變得不同
Thumbnail
接受心理諮商將近半年,透過諮商逐漸瞭解自己,雖然探索過程可能不盡舒適,但卻讓人意識到最需要療癒的部分。
Thumbnail
這幾年大家對於身心靈療癒和心理諮商的需求增加了許多,我最近也常常被問到與諮商有關的問題,以及該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諮商師。我想以自己個人的經驗來分享一些想法,別的諮商師可能會有不同的觀點,但希望我的想法可以幫助大家在開始諮商前可以因為這些資訊而更知道該如何做選擇。以下的回答只代表我個人的立場和想法~
Thumbnail
隨著青壯年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啟動,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心理諮商。然而,初次諮商常伴隨疑慮與不安。這篇文章將從壓力反應到個人需求,幫助你理解心理諮商的意義。無論是生活壓力、情緒困擾或是自我成長,每個人都有尋求專業支持的理由。透過這個指南,希望你能對諮商有更深入的認識。
Thumbnail
在諮商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特質與固化的情緒處理方式,並探討瞭如何辨別自己該看身心科還是心理諮商,以及培養韌性的重要性。享受彈性的諮商過程,瞭解高敏感的特質,並撕掉被標籤的身份,以文字記錄理解自己的諮商心路歷程。
Thumbnail
關於心理諮商,網路上已經有許多文章在說明為什麼人需要諮商?諮商有什麼好處?諮商跟聊天為什麼不一樣?怎麼選擇心理師跟諮商所?但若真的進到諮商關係當中,有許多人或許對於自己跟諮商會有更多問題,包括,為什麼需要心理師這樣的角色幫忙自己梳理問題?這些事情身邊的人不能做嗎?心理師為什麼幫得上我? 在職場
諮商師在諮商過程中需要聆聽、閱讀情緒、觀察肢體語言,並運用諮商技術來幫助個案。在諮商過程中,一切談話都應以個案的福祉為主,並不是為了滿足諮商師的個人需求。
諮商次數的長短可以根據不同個案需要、諮商師風格、學派和目標來決定。這篇文章探討了諮商需要多久,以及諮商次數的祕密。諮商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主要還是取決於個案自己如何看待諮商。如果有些人因為本身需求,把心理諮商當成SPA定期舒壓,或是追求一生的探索自我也是完全沒問題!
Thumbnail
瞭解如何選擇適合你的心理諮商師是非常重要的。根據個人的需求,可以選擇不同類型的心理師,例如溫暖鼓勵型、犀利分析型、行動派教練型等。此外,瞭解不同生涯探索階段的人可以幫助你找到合適的生涯諮商型態。同時也分享了來談者的族群分類方式。如果你有需要,歡迎找我預約生涯諮商喔~
Thumbnail
心理師沒辦法告訴你人生標準的答案,但能協助你找到屬於你自己的答案 下定決心要諮商的那一刻,需要鼓起勇氣,算一算一個療程需要花費大筆金錢,投入不少時間,甚至諮商時需要談自己內心深處的事,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相當不容易的嘗試,因此在諮商前許多人會陷入掙扎,該如何找到適合的心理師呢?
諮商師給我的感覺是 你覺得你正常就好 我們只針對你想做出改變的地方改變 我也發現 只有坦承面對自己的問題 才有機會變得不同
Thumbnail
接受心理諮商將近半年,透過諮商逐漸瞭解自己,雖然探索過程可能不盡舒適,但卻讓人意識到最需要療癒的部分。
Thumbnail
這幾年大家對於身心靈療癒和心理諮商的需求增加了許多,我最近也常常被問到與諮商有關的問題,以及該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諮商師。我想以自己個人的經驗來分享一些想法,別的諮商師可能會有不同的觀點,但希望我的想法可以幫助大家在開始諮商前可以因為這些資訊而更知道該如何做選擇。以下的回答只代表我個人的立場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