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我問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那孩子說他痊癒了!我:「醫師我問你,可以可以不要吃藥?」孩子說醫師叔叔說不要吃就不要吃。
這與我的認知不同,當我找孩子來問,他急忙解釋自己早就好了,在我看似狀況出現,他說他是故意的。我明白他已經沒事,而且可以正常生活,但,在認知裡,他的心還是有一點點問題,輔導諮商還是進行著。
我明明就知道沒有所謂的「病」,只有適不適應的問題,就還是想問「可以不吃藥」真的沒問題嗎?醫師說「不是病」對呀!是身邊大人的教養問題。
孩子就這樣吧!我也不再過問什麼,你就自在的「做自己」,狀況不是狀況,因為那只是一般中的一般,沒有什麼正常不正常。
這孩子為我上了好重要的一樣,沒有「病」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會員
8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黑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第一次知道開診所是門生意,而不是醫治病人而已,那是他開一家賣一家,再另起爐灶,還找上媒體報導、宣傳……我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 而這些都是計畫性的。只是病人不在他的計畫中,但,是為了吸引更多求助者。果真,心想事成,愈賺愈多的他,是不可多得的醫師嗎?上診所求醫治的人也真的很多。 於是,他不再稱他們為病
如果你有精神病,需要的對只是看精神科醫師。而是要與心中的神和解 。這才是真正可以好的方式。 他每看一次醫師,每次都要演一下有病的症狀,醫師說症狀是什麼,他就把病在演一遍,甚至自殘,其實我真的要拜託醫生不要在說什麼病不病的。每個人都有病,也每個人都沒有病,當只在意症狀,那麼以人為中心、讓人步向正軌的方
可不可以因為讀了資料班,成績大躍進? 怎麼了?為什麼要讓孩子去呢? 想盡辦法讓他不要去資源班。 我怎麼接受, 是不是要拒學?
我一直覺得自己有病,我的醫生卻不斷跟我說:我也會這樣呀!就說一件事吧!人很多的車廂我相當不適,肚子疼,呼吸困難……這樣的焦慮,是病了? 醫生說:我也這樣,常常的區間車,讓人真的很不舒服? 說真的,真的也沒有,要是這樣,太多人有病了。
原本以為認識三十年,對方可以了解我的。 沒想到,她看我的文字,一再的誤解我,我不知如何說明。因為自以為是的了解,變成攻擊我的手段,這次,我很受傷。 暴怒,怒言怒語,什麼都說不通。 有時候想想人與人的相處,不就是退一步,也不要自以為了解就隨意批評。 希望,我也可以「了解」。
天好熱哦!食慾不是很好。 吃了冰甜品,現在飽飽的。 有一 份思念,阻斷我的食慾, 雖然吃著卻怎麼也開心不了。
我第一次知道開診所是門生意,而不是醫治病人而已,那是他開一家賣一家,再另起爐灶,還找上媒體報導、宣傳……我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 而這些都是計畫性的。只是病人不在他的計畫中,但,是為了吸引更多求助者。果真,心想事成,愈賺愈多的他,是不可多得的醫師嗎?上診所求醫治的人也真的很多。 於是,他不再稱他們為病
如果你有精神病,需要的對只是看精神科醫師。而是要與心中的神和解 。這才是真正可以好的方式。 他每看一次醫師,每次都要演一下有病的症狀,醫師說症狀是什麼,他就把病在演一遍,甚至自殘,其實我真的要拜託醫生不要在說什麼病不病的。每個人都有病,也每個人都沒有病,當只在意症狀,那麼以人為中心、讓人步向正軌的方
可不可以因為讀了資料班,成績大躍進? 怎麼了?為什麼要讓孩子去呢? 想盡辦法讓他不要去資源班。 我怎麼接受, 是不是要拒學?
我一直覺得自己有病,我的醫生卻不斷跟我說:我也會這樣呀!就說一件事吧!人很多的車廂我相當不適,肚子疼,呼吸困難……這樣的焦慮,是病了? 醫生說:我也這樣,常常的區間車,讓人真的很不舒服? 說真的,真的也沒有,要是這樣,太多人有病了。
原本以為認識三十年,對方可以了解我的。 沒想到,她看我的文字,一再的誤解我,我不知如何說明。因為自以為是的了解,變成攻擊我的手段,這次,我很受傷。 暴怒,怒言怒語,什麼都說不通。 有時候想想人與人的相處,不就是退一步,也不要自以為了解就隨意批評。 希望,我也可以「了解」。
天好熱哦!食慾不是很好。 吃了冰甜品,現在飽飽的。 有一 份思念,阻斷我的食慾, 雖然吃著卻怎麼也開心不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剛剛去看中醫的時候, 中醫說你今天狀況比較好, 我說,對阿, 但是我的腦袋不好, 我會一直聽不到人家在講什麼, 就像今天我兒子他跟我講話我都沒聽到, 然後他問我為什麼不講話? 我說我在開車啊, 他說我問你問題, 你為什麼不回我? 我說你問什麼? 他說:算了,我不想跟你講話了,
Thumbnail
當人有些健康問題,而被醫生勸告應該戒掉某樣你很愛吃的東西時,很多人的反應是,去搜尋更多資訊或徵詢更多人的意見,要證明是不是真的非戒不可。但多個訊息管道,只要有一個說「其實還好,不用戒這個」,你就開始遲疑了,也覺得「恩,也許跟這樣食物真的沒關係阿。」 看似好像很認真在check這個訊息的正確性與否,
Thumbnail
很多長輩關心的話,其實都讓我很受傷 1.吃這麽多精神科藥,以後會變笨 你知道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才能維持成現在這穩定的狀態嗎?那些你們眼中的正常,都是我用淚換來的,那些ㄧ言不和,覺得沒人能理解就往陽台走去的瞬間,你懂那種心累跟無奈嗎?有誰想讓孩子吃藥?說出這樣的話,到底是要晚輩的我該如何回答?
Thumbnail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都希望孩子可以不要天天用藥,病就自己會好;其實歐醫師也希望無需天天刷牙、使用牙線,牙齒就會健康一輩子不蛀牙(大誤)。在氣喘病患的治療過程中,最常見的第二個問題就是:「我/孩子什麼時候可以停藥?」進修課程中,講師用了一個很傳神的比喻,歐醫師來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嗯....我可以理解也尊重、每位醫師有不同的診斷和習慣....... 但是既然你也不是要看喉嚨,沒有要吸鼻涕(我們也要求不要) 可以不要沒事一直拉下小孩的口罩嗎?! 如果你既然又是4個小孩的爸,年紀都已經要當阿公了 就不用還挑釁的問:"你知不知道她為什麼聽我的不聽你的?......她很乖、可以
Thumbnail
精神病並不等同於無能或不值得尊重。 他生病了,但他也是別人的孩子,或者也可能是誰的父母親,或者是誰的家人,或者也是正在為社會貢獻的小螺絲釘。 我認識的他們,雖然生病了,他們還是期待自己能夠靠自己養活自己,能夠抬起頭,他們是一個跟我們一樣都活在這世界上,並想要有小確幸的人,他是社會的一份子。
Thumbnail
這本書買回家不久後,因為簡單易懂很快就看完了,一起看看為什麼醫生說可以去死沒關係? 備註:本文標題與討論內容是在有專業評估下進行的晤談工作,並非僅為字面上的意義,亦非鼓勵自傷或自殺行為。
Thumbnail
當然患者如果拒絕吃藥,沒有人能逼他。 有一種人相信藥都是騙人的,也可以。我的經驗是,那些症狀是我在承擔,因此無法工作或就學,也是我在承擔。如果我堅持相信意志力導致復發,然後失業或是入院,絕對不是那些叫我不要吃藥的人在過這種日子,沒有收入,失眠嗜睡等等問題,也不是這些精神飽滿倡導不要吃藥的人在承擔。
Thumbnail
偶爾我甚至會懷疑,到底是誰生病了?我最不能理解的限制,大概就是先生所在意的事吧。舉一個最近發生的事情。某天我們帶小孩出遊,吃午餐時,小孩不小心被魚刺卡到喉嚨,他一直很痛,所以講話開始很兇,口氣不太好。我因為知道他的痛,所以安撫他我就近找耳鼻喉科,也順便請他喝水,看看刺痛感大概的位置。
Thumbnail
病人:「謝謝醫生!我的癌細胞真的都不見了嗎?看來我的飲食療法真的有效!」 醫生:「總之就檢驗報告來看,原本的高指數已經消失了,但是還是需要定期回診!」 病人:「這個我了解!」 醫生看完了最後一個病人,看到病人的重病得到痊癒,心裡居然沒有絲毫的喜悅和好奇,他心想: 「上次陰錯陽差將檢驗報告搞錯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剛剛去看中醫的時候, 中醫說你今天狀況比較好, 我說,對阿, 但是我的腦袋不好, 我會一直聽不到人家在講什麼, 就像今天我兒子他跟我講話我都沒聽到, 然後他問我為什麼不講話? 我說我在開車啊, 他說我問你問題, 你為什麼不回我? 我說你問什麼? 他說:算了,我不想跟你講話了,
Thumbnail
當人有些健康問題,而被醫生勸告應該戒掉某樣你很愛吃的東西時,很多人的反應是,去搜尋更多資訊或徵詢更多人的意見,要證明是不是真的非戒不可。但多個訊息管道,只要有一個說「其實還好,不用戒這個」,你就開始遲疑了,也覺得「恩,也許跟這樣食物真的沒關係阿。」 看似好像很認真在check這個訊息的正確性與否,
Thumbnail
很多長輩關心的話,其實都讓我很受傷 1.吃這麽多精神科藥,以後會變笨 你知道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才能維持成現在這穩定的狀態嗎?那些你們眼中的正常,都是我用淚換來的,那些ㄧ言不和,覺得沒人能理解就往陽台走去的瞬間,你懂那種心累跟無奈嗎?有誰想讓孩子吃藥?說出這樣的話,到底是要晚輩的我該如何回答?
Thumbnail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都希望孩子可以不要天天用藥,病就自己會好;其實歐醫師也希望無需天天刷牙、使用牙線,牙齒就會健康一輩子不蛀牙(大誤)。在氣喘病患的治療過程中,最常見的第二個問題就是:「我/孩子什麼時候可以停藥?」進修課程中,講師用了一個很傳神的比喻,歐醫師來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嗯....我可以理解也尊重、每位醫師有不同的診斷和習慣....... 但是既然你也不是要看喉嚨,沒有要吸鼻涕(我們也要求不要) 可以不要沒事一直拉下小孩的口罩嗎?! 如果你既然又是4個小孩的爸,年紀都已經要當阿公了 就不用還挑釁的問:"你知不知道她為什麼聽我的不聽你的?......她很乖、可以
Thumbnail
精神病並不等同於無能或不值得尊重。 他生病了,但他也是別人的孩子,或者也可能是誰的父母親,或者是誰的家人,或者也是正在為社會貢獻的小螺絲釘。 我認識的他們,雖然生病了,他們還是期待自己能夠靠自己養活自己,能夠抬起頭,他們是一個跟我們一樣都活在這世界上,並想要有小確幸的人,他是社會的一份子。
Thumbnail
這本書買回家不久後,因為簡單易懂很快就看完了,一起看看為什麼醫生說可以去死沒關係? 備註:本文標題與討論內容是在有專業評估下進行的晤談工作,並非僅為字面上的意義,亦非鼓勵自傷或自殺行為。
Thumbnail
當然患者如果拒絕吃藥,沒有人能逼他。 有一種人相信藥都是騙人的,也可以。我的經驗是,那些症狀是我在承擔,因此無法工作或就學,也是我在承擔。如果我堅持相信意志力導致復發,然後失業或是入院,絕對不是那些叫我不要吃藥的人在過這種日子,沒有收入,失眠嗜睡等等問題,也不是這些精神飽滿倡導不要吃藥的人在承擔。
Thumbnail
偶爾我甚至會懷疑,到底是誰生病了?我最不能理解的限制,大概就是先生所在意的事吧。舉一個最近發生的事情。某天我們帶小孩出遊,吃午餐時,小孩不小心被魚刺卡到喉嚨,他一直很痛,所以講話開始很兇,口氣不太好。我因為知道他的痛,所以安撫他我就近找耳鼻喉科,也順便請他喝水,看看刺痛感大概的位置。
Thumbnail
病人:「謝謝醫生!我的癌細胞真的都不見了嗎?看來我的飲食療法真的有效!」 醫生:「總之就檢驗報告來看,原本的高指數已經消失了,但是還是需要定期回診!」 病人:「這個我了解!」 醫生看完了最後一個病人,看到病人的重病得到痊癒,心裡居然沒有絲毫的喜悅和好奇,他心想: 「上次陰錯陽差將檢驗報告搞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