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說我可以去死沒關係》──讓自己從「應該要」的限制中解脫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本書買回家不久後,因為簡單易懂很快就看完了,一起看看為什麼醫生說可以去死沒關係?

備註:本文標題與討論內容是在有專業評估下進行的晤談工作,並非僅為字面上的意義,亦非鼓勵自傷或自殺行為。



平光源日本東北地區知名的精神科醫師,自身也曾是憂鬱症患者,他不靠藥物的問診廣受好評,透過書中的文字也能感受到平光源醫師溫暖而堅定的專業信念,即使是想死的念頭,他也能從容以對:謝謝想死的你,這一切真的太辛苦了。

作為心理師,想要借用醫師的書,陪大家談談「想死」這件事。


你之所以想死,是因為你拼命活著

平行醫師在日本的工作經驗,我在台灣的諮商室裡,也時常發現:有些人就是因為太努力了,努力到沒有其他方法可以努力了,所以開始想死,思考著死亡是唯一的解法,死了就可以重生。

但換句話說:正是因為很努力活著,才會感受到限制、感受到痛苦,才會想死,身體與大腦才會發出警訊提醒你「好危險!快離開這個環境!」。

人會想死,遇到的限制和困難百百種,但,「有時候真的只是單純不適合而已」(頁32)。何以見得?我舉一個(改編過的)職場的例子說給大家聽:

曾有一位在校園服務多年的老師因為憂鬱尋求諮商協助。

這位老師非常喜歡與人互動,她喜歡把有趣的人事物推銷給他人,看著別人也覺得有趣、被吸引的過程讓她很有成就感。但這樣的她,在大學選填志願時順從家人的要求選讀幼教系,就讀大學期間她過得非常痛苦,是諮商中心的常客,考取教師證後,也屢屢因為不適應園區內的人際互動而請長假,且幾度因為「不想再痛苦了」而嘗試自殺。

當一個非常有天份的行銷人才被放到幼兒園中,整天處理不變的家長問題與人際壓力,有時候真的只是單純不適合而已,因為她無法發揮所長。


為了別人而犧牲自己,最後變得筋疲力盡

通常想死的人都會有「非常認真」的特質,他們會努力把事情做好、他們會照顧好身邊的人事物、他們會善待每一段關係,而這樣過度認真的人,通常也會把自己累垮,走向死亡念頭。

借用上述老師的例子,平光源醫師鼓勵我們這樣想:如果假裝自己已經跳樓了,結束了沒有意義的工作,然後朝著「我要去推銷最強的幼兒玩具給家長」,不覺得很興奮嗎!

想死的心情總會大到讓我們忽略仍有許多希望和可以做的事。

所以,接受自己過度努力時可能會有想死的念頭,拍拍自己、告訴自己「你已經很努力了」,請先暫停現在的一切,回來照顧自己的難受,好好安撫已經筋疲力盡的自己。


連心臟都會偷懶了,過度努力的你也需要好好休息

心臟其實並非24小時都在工作喔!

心臟一分鐘會跳六十次。我們可以進一步細分心臟的動作。心室收縮大約需要0.1秒,這個時候肌肉有用力,但剩下的0.9秒心臟肌肉呈現休息中的無力狀態。(頁115)

過分努力工作是台灣人或者說亞洲人養成的習慣,但也因此常聽聞「能者過勞」、「過勞死」的新聞事件。

曾經在科學園區服務,我聽聞過高薪水但也代表高壓力的工作如何「累死一個人」,今天還跟你嘻嘻笑笑的同事,明天可能就傳來累死的噩耗。

因為訂單、因為主管要求、因為責任制,我們要把自己燃燒到極限,甚至來不及想死,就離開人間。

一起向心臟學習吧!不要太用力!「不努力」也是人生中很重要的加分項目,不是只有努力才能為人生加分。

要給自己一段時間「無力」,才能走得久、走得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理師與貓咪編的生活隨筆
35會員
40內容數
各種關於心理健康議題的文章,還有貓咪編的遊戲日誌,自行領取啊。
2024/01/19
有別於《你發生了什麼事》談的是「具體創傷經驗對當下身心理的影響」,這本書更著墨於「世代、家族的創傷如何被遺傳」,這些「被消音」的經驗如何對個人造成難以言說的不適。
Thumbnail
2024/01/19
有別於《你發生了什麼事》談的是「具體創傷經驗對當下身心理的影響」,這本書更著墨於「世代、家族的創傷如何被遺傳」,這些「被消音」的經驗如何對個人造成難以言說的不適。
Thumbnail
2023/07/24
開始在不同的諮商所接案服務,成為自己的老闆、員工及會計師,猶如《插畫家冒險記》中元綺的分享,全職Freelancer的工作狀態竟然與行動心理師的生活有極高的相似性。我決定把閱讀後的思緒記錄下來,也幫助未來有志成為自由工作者、插畫家或行動心理師的夥伴,能更清楚「自由工作者」的生活樣貌。
Thumbnail
2023/07/24
開始在不同的諮商所接案服務,成為自己的老闆、員工及會計師,猶如《插畫家冒險記》中元綺的分享,全職Freelancer的工作狀態竟然與行動心理師的生活有極高的相似性。我決定把閱讀後的思緒記錄下來,也幫助未來有志成為自由工作者、插畫家或行動心理師的夥伴,能更清楚「自由工作者」的生活樣貌。
Thumbnail
2023/06/18
《學習家族治療》這本書透過Minuchin的督導視角充分展現多元的家庭故事,也說明活在家庭中的我們何以受苦,並且如何透過治療脫困。
Thumbnail
2023/06/18
《學習家族治療》這本書透過Minuchin的督導視角充分展現多元的家庭故事,也說明活在家庭中的我們何以受苦,並且如何透過治療脫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就醫的過程中,我們最常見到的情況就是經過治療後,診斷後需要治療或是緊急處置,沒有相關科系醫師,導致無法繼續治療被強制轉院的情況也是不少,不過也還有一類的轉院,是家屬自己要求的,而今天的故事,就在於轉院的故事。 醫療白色巨塔錄,金筆敘說醫護書,客從路過與相逢,浪盡天涯人生故 喜歡我的臨床醫療
Thumbnail
在就醫的過程中,我們最常見到的情況就是經過治療後,診斷後需要治療或是緊急處置,沒有相關科系醫師,導致無法繼續治療被強制轉院的情況也是不少,不過也還有一類的轉院,是家屬自己要求的,而今天的故事,就在於轉院的故事。 醫療白色巨塔錄,金筆敘說醫護書,客從路過與相逢,浪盡天涯人生故 喜歡我的臨床醫療
Thumbnail
這本書作者是日本的精神科醫師平光源,選些書中內容和我的心得
Thumbnail
這本書作者是日本的精神科醫師平光源,選些書中內容和我的心得
Thumbnail
這本書買回家不久後,因為簡單易懂很快就看完了,一起看看為什麼醫生說可以去死沒關係? 備註:本文標題與討論內容是在有專業評估下進行的晤談工作,並非僅為字面上的意義,亦非鼓勵自傷或自殺行為。
Thumbnail
這本書買回家不久後,因為簡單易懂很快就看完了,一起看看為什麼醫生說可以去死沒關係? 備註:本文標題與討論內容是在有專業評估下進行的晤談工作,並非僅為字面上的意義,亦非鼓勵自傷或自殺行為。
Thumbnail
我覺得我面對心理師和身心科醫師反而是可以放心講事情的,因為我不需要擔心他們怎麼看我。
Thumbnail
我覺得我面對心理師和身心科醫師反而是可以放心講事情的,因為我不需要擔心他們怎麼看我。
Thumbnail
你生過病嗎? 面對不舒服的身體,你會怎麼做呢?是會好好重視、積極面對,調整生活作息,改善不舒服的狀態;還是會忽略身體的不適,用意志力支撐自己熬過去,或者吃藥緩解疼痛,度過眼前的危機就將之拋諸腦後。
Thumbnail
你生過病嗎? 面對不舒服的身體,你會怎麼做呢?是會好好重視、積極面對,調整生活作息,改善不舒服的狀態;還是會忽略身體的不適,用意志力支撐自己熬過去,或者吃藥緩解疼痛,度過眼前的危機就將之拋諸腦後。
Thumbnail
★從小狀況到大病症,解答你對各種症狀的所有疑惑!
Thumbnail
★從小狀況到大病症,解答你對各種症狀的所有疑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