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人溝通表達時,你會不會常出現這樣的情況﹕
當有人向你詢問問題時,你認真的回答一長串,最後他給的回應只有一聲﹕「蛤?你說什麼?」
每次只要遇到自我介紹的場合,你總是會怯場,明明準備那麼久,畫到嘴邊卻總變成支支吾吾,突然懷疑自己不會講話?
你跟某些人對話時,總是會發生牛頭不對馬嘴的事,你明明講得很清楚,對方卻聽得很模糊?或者把對方當作你肚內的蛔蟲,你以為對方應該懂你說的,結果對方卻曲解你的意思,於是造成溝通不良,誤會產生?
倘若你有上述等疑問,這本《表達力決定你是誰》就是為你設計的,你可以從書中發現一些溝通時容易產生的誤區,懂得避免這些誤區來增進你與他人溝通的好感度,幫助你提升表達力,增進你的好人緣,書中提及許多表達力的心態及溝通技巧,透過提升自己的表達力,你也可以成為自己心目中期待的模樣。
關於作者﹕
作者是聲音表達講師林依柔,音樂學系畢業,致力推廣溝通表達,現任及聲顧問有限公司及小大人表達學院創辦人,由於對聲音有著高度敏感度,老師將古典音樂元素結合到溝通表達課程中,整合並研發一套專屬的聲音表達系統課程,讓學員能藉由課程及閱讀書籍,找回聲音內在的力量,真正發揮溝通的「聲」命力。
當親友認為學音樂就該學以致用,未來發展應當從事音樂相關時,依柔老師依循自己的價值觀走出不一樣的路,她告訴讀者﹕「別讓他人的價值觀,影響我們的人生」。
我很喜歡依柔老師將身體與樂器作結合的比喻﹕
每個人的身體都是一種樂器,有些人是屬於低沉沉穩的大提琴,發出的聲音,能帶給人穩定的力量;有些人屬於法國號,發出的聲音宏亮,可以直接被聽見;有些人則像優雅的長笛,聽起來悅耳優美,每個人皆有自己的獨特之處,身為大提琴者不必羨慕長笛,只要喜愛自己本身的特色,就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創造自己的美好人「聲」。
表達的前提是自信,自信來自於愛自己﹕
愛因斯坦曾說﹕「自信是向成功邁出的第一步」,自信是優良表達的開端,而自信是不須和別人攀比的。
本書透過許多循循善誘的提問,來增進自己對自己的了解,要讓自己的聲音能夠大聲說出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同時也能尊重與理解他人,這一切皆來自於自信,而自信來自於了解自己,肯定自己,愛自己。
依柔老師在書中提到﹕
「自信,是透過自己對自己的了解,相信且熱愛自己,才能夠發自內心地展現出自信的光芒。」
如果你對自己較沒信心,平常可以試著對鏡中的自己做練習,學習看見自己的優點,多多肯定自己,讚美自己,並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我們總愛用放大鏡來苛求責備自己,卻忘了用放大鏡來看見自己的美好,其實是種本末倒置,
我們應該反過來多稱讚自己,給自己多一點信心,所謂﹕「信心生力量」,唯有信心的提升,也才能增進溝通表達力。
書中也提醒我們,雖然常聽到「謙虛是種美德」,但也別因為過度謙虛而忽略看見自己的美好,我們讚美他人的同時,也要記得肯定自己;而當別人讚美自己時,不妨大方地跟對方說﹕「謝謝你的稱讚,你的稱讚讓我很開心。」這不僅是對自我的肯定,也是對稱讚我們的對方,眼光的認可,其實也是種雙贏,何樂而不為呢?
表達力決定你是誰﹕
你覺得什麼是表達力呢?
你會不會認為表達力只限於口語上的表達呢?
其實,表達力是包含語言和非語言訊息的結合。
在語言表達力上,一個人說話的聲音,會傳遞給聽者兩個訊息﹕一個是「說話內容」,另一個是「聲音情緒」。
說話內容(所想)﹕即是你說話的重點是什麼?是沒頭沒尾丟來一句?還是說一長串卻沒重點?你此次談話的目的要達到的效果是什麼?有沒有邏輯性?
聲音情緒(所說)﹕你知道聲音也是有表情的嗎?除了說話音量的大小,咬字的清晰,要讓人能清楚聽懂外,也包含講話時的情緒,就像你去餐廳或超商時,常聽到員工喊﹕「歡迎光臨」,從聲音便可以聽得出是真的歡迎你光臨?還是敷衍應付?
另一句﹕「初次見面,很高興認識你。」一樣的話語,不同的人,不一樣的情緒和聲音表達,就會呈現不同的樣貌給他人,而在說這句話時的你,是否將情緒的上的「高興」和「認識你」如實表達給對方呢?
除了一般我們知道的口語表達力之外,我們舉手投足的每個姿態樣貌,都是呈現自我形象的表達方式,是一種「非語言上」呈現給他人的感覺,無論是在服裝儀容的穿著打扮上,或是走路的姿勢,坐姿或站姿,甚至是沒開口說話,但從臉部表情都可以帶給人一種印象的表達。(所做)
試想,一個穿著打扮上乾淨整齊,跟一個不修邊幅,穿著隨興的人,同時出現在你眼前,先不論長相外貌或開口與否,你會比較想認識誰呢?
想必是前者吧﹗
這便是外在存在的非語言訊息,帶給人的一種隱形的表達力,即使不透過言語表達,卻也在間接形塑自己的外在形象,而這也就是老師書上所說的﹕
「表達力不僅是『口語表達』,而是方方面面都在『表達』你這個人想傳達什麼樣的訊息給他人。」
是以,表達力是一種說話內容 (所想)、聲音情緒 (所說)、肢體展現 (所做),三大方向的呈現,為了增進自己的表達力,除了口語表達外,也包含非語言的訊息,彼此相輔相成,進而成為你的個人品牌形象,是一種將內顯與外顯合一的表達力。
提升說話邏輯的漢堡架構法﹕
想要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可以利用老師所教的漢堡架構法,不僅適合用在大小場合,用在說話上或文字寫作上都很適合。
一個漢堡必備的四種素材﹕「麵包+肉+菜+麵包」
第一片麵包﹕開場白,禮貌的問候語加上開門見山說主題,可以用直接句開場法,或疑問句開場。
舉例﹕大家好,我識丁宣,今天要跟大家推薦的這本書是《表達力決定你是誰》,你知道作者是誰嗎?什麼是表達力呢?這本書要告訴我們什麼?
這就是用疑問句做開場。
肉﹕重點,也就是漢堡的靈魂所在,你可以條例式重點,抓住主軸不離題。
重點如果是豬肉,就是豬肉堡;若是自我介紹,就是自我介紹堡;若是推薦書籍,就是書籍推薦堡。
舉例﹕表達力分為語言與非語言訊息,語言包含說話內容(所想)、聲音情緒(所說),非語言包含肢體展現(所做),三大方向的呈現…等等…,書中種種詳細的介紹都在告訴我們﹕「你的每個狀態,都在告訴別人你是誰。」
盡可能將重點濃縮到兩至三個,並用條列式的方式將重點說出來,可以多使用「首先、再來、以及、接著、然後」等連接詞,讓說話或寫作更有層次。
菜﹕也就是舉例或解釋,是讓主題更添色彩,讓漢堡更有滋有味的配料。
舉例在第三章節裡有提到六種毀滅溝通好感度的話習慣,裡面有許多老師生活上發生的真實案例,不僅寫實,同時也可用來警惕自己不要踩到這些誤區。(這裡不多做說明,快去參閱老師的書一探究竟)
最後一片麵包﹕結尾,可以採用封閉式結尾,或行動式結尾。不讓場面尷尬,甚至可以用自信或鼓勵的結尾做完美ending。
舉例﹕這本書適合推薦給想要增進溝通表達力、學會使用聲音與說話技巧開創人生、提升好人緣與好感度的朋友。(請參閱本篇結尾)
超暖心傾聽三部曲﹕
好的表達來自於好的傾聽,及有意識的觀察力。
表達與傾聽,其實互為表裡,類似文章的輸入與輸出。若將表達比喻成文章的輸出,那麼傾聽就是一種輸入,在學會如何寫出(輸出)一篇文章前,必定要先閱讀(輸入);同理,在學會表達前,也要學會如何傾聽,這裡略帶過一下超暖心的傾聽三部曲。
一、想聽﹕請先放下自我的成見或刻板印象,讓他人感受到你是真的想聽對方說話,對方才會願意對你訴說,通常會有三個基本方式﹕看著對方、面帶微笑、適當回應(點頭或出聲表示)
二、聽完﹕要有體貼的心和耐心,將對方說的話好好聽完,切勿對方還沒說完就打岔,或不斷地問問題,這是對彼此的尊重,說話者也須好好把話說清楚,避免把話說一半,而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三、聽懂﹕有三種方式﹕
- 回應對方的「情緒」﹕「你說的這件事,是不是讓你覺得…?」
- 回應對方的「資訊」﹕「你的意思是…嗎?是因為…所以才…嗎?」
- 作筆記﹕聽演講時或學習時做筆記,不僅可以幫助自己做紀錄,也可以讓對方感受到我們學習態度的積極性。
除了傾聽外,我們也能有一是的開啟對周遭生活的觀察力,因為觀察可以輔助我們對表達有更好的理解與發揮,因為口語表達只是其一意識交流的元素,表達力是全方位的,透過傾聽、表達、觀察力將整體感受力一起提升,使自己變成內外合一的理想狀態,
唯有透過觀察先「自我檢視」才有辦法做「具體調整」,而這本書中也提供很多觀察與練習的技巧可供讀者練習。
結語﹕
這本《表達力決定你是誰》是一本淺顯易懂,並且適合實用在生活上的好書,老師透過問題的提問,帶給你深層的自我思考,也只有先仔細思考自己的優點及可以改進之處,方能更清楚自己的癥結點,並做出確切的改善,
其中也有許多老師生活上發生的案例,讓你心有戚戚焉。
你可以藉由這本書注意並改善自己說話的方式,學習到如何自我介紹、如何提升好感度、帶來好人緣的溝通技巧,如何掌管要咬字的四個元素﹕臉頰、嘴唇、牙齒、舌頭等技巧練習,
表達先從建立自信心開始,打從心裡肯定自己、讚美自己及愛自己,調整好溝通的心態,
把焦點專注在我們「可控」的範圍,有意識地鍛鍊,盡力做到最好,而那些「不可控」的因素,像是他人的情緒或說話方式等,則不是我們該糾結的,就如同依柔老師說的﹕「不是覺得別人必須如何,而是理解沒有人有義務如何。」
「當我們把焦點放在自己的『可控狀態』,並且正向主動出擊,就很有機會實現你想要的結局。」
最後以書中也很喜歡的這句話送給大家﹕
「千萬別小看自己的每一個念頭、行為舉動,我們的狀態可以由內而外的改變,事實上也可以由外而內去牽引。」
讓閱讀帶給你幸福,丁宣的幸福閱讀館的幸福閱讀館